
新聞樣本
戰術引導員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陳鴻斌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喻潤東
暮色降臨,山深林密,一場實戰化訓練激戰正酣。
「航線規劃完畢,等待火力支援!」陸軍某旅戰術引導員張副連長趴在制高點的草叢中,屏息凝神,仔細觀察,藉助偵察裝備確認目標信息。
熒屏內,光點不斷逼近,空中戰機即將抵達預定空域,等待下一步引導指令。
關鍵時刻,張副連長快速定位,直接向空中戰機發出指令,最終成功引導火力打擊目標。
行動的成功,源自對每個細節的精準把握。走下演兵場,張副連長告訴記者,前段時間,他還在因山地叢林地形複雜,不知如何根據戰機飛行速度變化計算攻擊參數而「頭疼」。
「只有知道飛行員需要什麼,我才能為他們精確打擊提供什麼……」採訪中,張副連長向記者展示了自己通訊錄中的飛行員好友。前兩天,他還通過軍用電話向自己的飛行員好友詳細請教:如何利用空中打擊「窗口期」提升火力引導質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未來戰場上,聯合戰術引導員承擔著引導各軍兵種火力完成聯合火力打擊的重要任務。平時訓練中,各軍兵種的協同配合、研討交流愈發頻繁。
去年,一次戰術引導員集訓,各軍兵種「精銳」力量集中「論劍」,張副連長主動找到多名其他軍兵種的戰術引導員,在交流研討中尋找此前演訓中遇到的難題癥結。
其間,通過解開一個個「沒想到」的問題,張副連長學習了其他軍兵種戰術引導員的妙招,參與聯合練兵的「朋友圈」也在不斷擴容。
結業考核時,張副連長作為小組長,與來自空軍、海軍的戰術引導員組成戰術引導組,按照下達的任務指令深入「敵」縱深,運用多種偵察手段獲取目標信息。
行動中,他們小組迅速規劃、計算飛行時間和攻擊角度,呼叫空中力量火力支援,空中戰機根據指令信息抵達待戰空域並投射精準制導彈藥,一舉摧毀「敵」防禦要點。
火力策劃、輔助決策、戰場偵察……隨著越來越多課題成果不斷在實踐中得到應用,來自不同軍兵種的戰術引導員,心中的「問號」被一個個拉直。他們共同執行引導打擊任務,將多軍兵種協同的多個課目融入實戰化訓練,不斷打磨引導細節、共研協同對策、提升戰法水平。
記者調查
聯合打擊火力引導:演兵場迎來新變化
■陳鴻斌 解放軍報記者 黃崑崙
特約記者 廖曉彬 喻潤東

陸軍某旅組織火力打擊。李冠廷 攝
從「鏈」到「網」——
一道「單選題」變成多道「多選題」,如何找到「最優解」
「第一次引導空中戰機打擊目標失誤,讓我有了本領恐慌……」回憶起此前參加演訓的場景,陸軍某旅二級上士馮賀強流露出遺憾的表情。
那次演訓活動,馮賀強作為旅戰術引導組成員,成功突破「敵」防禦前沿。突然,他們發現「敵」裝甲指揮車輛似乎要「開溜」。
打還是不打?打,意味著承擔風險;不打,戰機稍縱即逝。在馮賀強看來,戰術引導員的「打贏價值」就體現在這瞬息決斷之間。
隨後,馮賀強採取「先引導,後報告」方式,協同引導空中戰機發射精準制導彈藥……
「雖成功摧毀『敵』裝甲車輛,但提前暴露了作戰部署!」導調員裁定結果一出,馮賀強一驚。
硝煙散去,復盤隨即展開,復盤現場「火藥味」十足。面對一線指揮員不留情面的批評,馮賀強認賬領賬。
採訪中,馮賀強坦言:過去,他在多次訓練中引導炮兵火力打擊,對炮兵火力特點熟稔於心;現在,他不僅要熟悉掌握陸軍不同平台的火力特點,了解其他軍兵種的火力打擊特性和優長,還要根據不同戰場背景和現實需求引導不同軍兵種火力進行打擊等,能力素質要上一個大台階。
「火力引導打擊,只有『命中』和『沒有命中』,戰術引導員能力不行,一切等於零!」該旅領導介紹,人是影響火力引導效果的決定性因素,「如果把引導的火力與單個打擊目標連成一條『鏈』,那麼各軍兵種火力與不同類型打擊目標就會形成一張『網』,戰術引導員就是體系中的關鍵節點」。
一道「單選題」變成多道「多選題」,如何找到「最優解」?這是擺在每名戰術引導員面前的課題。
再難的事,勝戰觀念跟上就不難;再複雜的網,捋順並抓住一條條「鏈路」就能綱舉目張。經過多方研討會商、徵求意見,他們結合戰術引導員工作特點,歸納總結重難點、風險點,形成《戰術引導員火力應用手冊》,不斷夯實戰術引導員的聯合作戰能力基礎。
「不能局限於一隅,必須走開互學共研的交流路子……」該旅領導告訴記者,為了擴大聯合練兵「朋友圈」,他們主動邀請其他軍兵種單位戰術引導員,共同參與戰術引導員集訓,通過交流研討、現地教學等方式,讓每名集訓隊員得以充分了解不同軍兵種火力特點。
博採眾長,教學相長。海軍某部在引導某型導彈打擊「敵」艦目標方面的經驗成果突出,研討交流中,馮賀強如獲至寶。為此,他多次與海軍戰術引導員研討交流,進一步模擬實戰場景、打磨實操細節,提出多條可行性建議。
「不斷鑽研探索的求知慾,正是戰術引導員能力素質躍升的底氣與來源……」集訓臨近結業,一名領導深有感觸,「集訓只是一個平台,戰術引導員的課堂在未來戰場。」
從「單」到「群」——
加快打通各軍兵種引導鏈路,把自身融入體系
一次,該旅參加陸空聯合火力引導對抗訓練。
空中,戰機飛抵預定空域,盤旋待戰;地面,戰術引導組潛入「敵」縱深,鎖定目標。
「引導簡令已發送!」隨即,一發導彈直搗要害,有效瓦解「敵」防禦部署。
「引導簡令」僅僅由一些數字和字母構成,簡短的信息如何讓空中戰機識別目標並使用火力精準打擊?
「引導簡令,就是將指令信息按照規定格式固化下來,在此基礎上進行優化和完善,形成讓雙方都能理解的簡要數據。」該旅火力科張參謀向記者介紹,戰術引導員在引導空中戰機時,需要為戰機提供航線規劃信息。由於部分戰術引導員在航線規划上還存在認識不夠、經驗不足等短板,導致「航線規劃時間過長」「發送指令過慢」,甚至出現「錯誤引導飛機進入『敵』防空區域」等失誤。
「面對複雜『敵情』,我既要保存自身防止被發現,又要根據戰場態勢正確規劃航線,頭緒一多,手忙腳亂不說,還極易出錯……」作為戰術引導員,該旅偵察營汪副連長坦言,隨著戰爭形態發生深刻演變,戰術引導員在戰場偵察、火力引導、效能評估等方面面臨新挑戰。
瞄準體系練,攥指變成拳。該旅領導介紹,為有效提升引導空中戰機火力打擊效率,該旅與空軍某部進行線上線下反覆論證,決定將「航線規劃」這項任務交由營級火力協調席負責——由火力協調席統籌匯總多方偵察信息,為戰術引導員提供可參考的航線規劃數據。
在此基礎上,他們對接有關生產廠家進一步優化攜帶型信息終端操作模式。如今,戰術引導員通過操作引導裝備,點選或者輸入信息,便可由系統快速生成指令,加速空地雙方交換數據傳輸。通過信息共享,引導員也能獲得「空中視野」,末端聯合效率得以提升。
「現代戰爭加速變化,我們必須加快打通各軍兵種引導鏈路,把自身融入體系。」張參謀說。
為加快火力引導平台功能的拓展優化,他們建立多方線上溝通交流機制,邀請各軍兵種專業骨幹列席,對戰術引導矛盾點展開聯合「遠程會診」。
如今,該旅與其他軍兵種單位建立「群聯群策」機制,收集並借鑒其他單位火力引導的成果,加以優化或改進。
「聯合『遠程會診』,不斷破解引導難題,『訂單派送』式火力打擊的新模式成為可能……」談及平台功能的變化,張參謀喜不自禁——去年底,在一場訓練中,該旅戰術引導員通過火力打擊平台傳輸多項火力引導數據,各軍兵種火力根據戰場態勢和打擊難度自主選擇打擊,實戰效果得到明顯提高。
從「聚」到「聯」——
戰術引導員要滿足未來作戰需求,必須不斷強化升級聯合作戰思維
夏日,一場實戰化訓練悄然展開。隨著首批機降分隊抵達目的地,該旅王副連長作為戰術引導員,帶領引導組潛入「敵」縱深,迅速展開偵察獲取目標信息,並成功呼叫空軍戰機火力支援,圓滿完成任務。
得勝歸來,王副連長感慨不已——去年的聯合演訓任務中,他由於引導失誤,在空軍兄弟單位出了名。
「戰術引導員要滿足未來作戰需求,必須不斷強化升級聯合作戰思維。」那次演訓任務中,王副連長為打開左翼突擊群進攻路線,放飛無人機展開偵察引導,準備引導空軍戰機對目標進行火力打擊。
「你確定已經清除『敵』防空力量了?」通信設備上傳來空軍飛行員的一句疑問。由於忽略了這一點,王副連長此前規劃的航線「充滿風險」。
為彌補失誤,王副連長立即請示上級重點清除航線沿路的防空力量。待到重新展開火力引導時,原本盤旋於空中待戰區域的戰機卻因超過攻擊時限,早已退出戰鬥。
「值得信任,是各作戰力量聯合的最大前提……」走下演訓場,王副連長依舊自責不已:若是在戰場上,戰術引導員引導失誤,後果不堪設想。
王副連長的專業能力其實有水準,在去年集團軍組織的戰術引導員集訓中,他的成績名列前茅。
「關鍵是聯合作戰思維沒有提升。」王副連長坦言,隨著參演兵力不斷增加,體系越來越複雜,要求戰術引導員的作戰思維必須不斷更新升級,只有站在更加宏觀的戰場全局視角思考問題,自己才能科學準確下達火力「訂單」。
優秀的戰術引導員能在戰局關鍵處發力起效。前不久,一次聯合訓練中,該旅左翼突擊群遭到「敵」前沿陣地火力猛烈「反撲」,進攻受阻。關鍵時刻,戰術引導組成功引導海軍某艦艇打擊「敵」前沿目標,成為逆轉戰場形勢的「勝負手」。
「戰術引導組專業高度集成,體現了不同軍兵種火力單元的緊密配合……」該旅領導介紹,他們走開現地參演聯訓路子,讓戰術引導員的思維對接各軍兵種實戰特點,進一步提升戰術引導員末端聯合能力。
此前,王副連長帶領戰術引導組一行4人,赴海軍某部展開集中觀摩學習,共同研討「艦炮火力引導打擊」。
「過去,我們在陸空火力引導方面經驗較多,但在海陸火力引導方面有短板。」王副連長說,這幾年,該旅戰術引導員能力提升進入「深水區」,與海軍某部在火力引導協同打擊的聯訓聯演上協作更加緊密,進一步優化火力打擊校正流程、戰術協同方式,形成了多項戰法成果。
如今,隨著戰術引導員對火力引導融合發展的不斷熟悉,他們得到的火力支援範圍越來越廣,在聯合作戰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銳視點
聚力打破聯合「壁壘」
■陳黎忠
「言武備者,練為最要。」聯合訓練是未來聯合作戰的預演,需要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在訓練中扭住制約聯合作戰效能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努力以重大問題的突破帶動聯合作戰體系建設加快發展。在實踐中,我們在思維認知、體系運行、網信建設等方面仍存在一些聯合「壁壘」,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靶向精準用力,集智聚力攻關,促進聯合作戰能力加速提升。
突破思維認知局限。現代戰爭,單一思維指揮不了戰爭,單一軍種打不了勝仗。必須自覺掀起「頭腦風暴」,著力破除封閉、線性的傳統作戰思維,立起開放、非線性的聯合作戰思維,把「聯」的觀念貫通至一兵一卒。掌握運用聯合作戰理論,將其融入日常訓練和實戰化訓練。抓緊抓實諸軍兵種知識、聯合火力引導打擊等課目的學習培訓,全面強化聯合作戰理論基礎;培塑聯合作戰思維,自覺消除軍種配屬的意識、各自為戰的習慣、單打獨鬥的痼疾,採取聯學共育、線上跟學跟訓等方式,不斷拓展聯合作戰視野。
突破體系運行制約。當前,聯合作戰末端體系存在機制不夠健全、運行不夠順暢、責任不夠明晰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末端聯合能力生成。這就需要不同軍兵種加強協同配合,進一步形成整體合力,最大限度發揮「1+1>2」的聚合效應,全面提升體系聯戰質效。優化聯合作戰、訓練、保障體系,建設精幹聯合、按需組合、多域融合的作戰力量模塊,強化集成指揮控制、感知殺傷等聯合作戰分系統,縱向貫通拓展鏈路、橫向牽引體系單元,為一線自主協同作戰創造有利條件。
突破網信建設瓶頸。通過加速網鏈貫通,常態組織不同軍兵種間的相關訓練,進一步加緊態勢運用,規範態勢生成、融合、運行、分發流程機制,加快聯合作戰相關軟體和平台研發應用,促進聯合作戰末端到底到邊。強化數據支撐,完善各類作戰數據的采編、載入、審核、分發、回收機制,實現數據融合、貫通和共享,推進作戰數據賦能聯合作戰,推動聯合作戰走深走實。

刊於7月7日《解放軍報》5版
來源丨解放軍報、學習軍團(ID:xuexijuntuan)

監製丨歐燦 侯大偉
編審丨劉建偉 錢宗陽 宋逸
責編丨高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