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又有新動作?在亞太地區組建新部隊,以應對與中國可能發生的衝突,解放軍迅速增兵,台專家蔡正元直言:如果中美開打,西太平洋將成美航母墳場。
自特朗普上台以來,中國似乎成了美國打壓的頭號目標,關稅戰、科技封鎖、軍事威懾多管齊下,美防長赫格塞斯也曾放言,「中國已成為美國發展的唯一步調威脅」,足見中國的崛起,已嚴重威脅美國在全球建立多年的霸權地位。
在關稅問題上沒有佔到便宜的美國,又在軍事上動起了歪腦筋。
近期,美太平洋陸軍司令克拉克突然宣稱,美軍正在準備全新的戰術與裝備,以應對隨時可能與解放軍發生的衝突,細數中美在亞太地區最可能發生的衝突,無非就是台海問題。
雖然中方多次強硬表態,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但美國絕不會輕易放棄這顆用來牽制中國的棋子,尤其是在「台獨」越發猖狂這一背景下,再度讓美國萌生出藉此牽制中國的幻想,而美軍提出的新戰術,新裝備究竟是什麼?是否會對中國產生威脅?
克拉克聲稱,美國已在亞太地區成立了兩支多域特遣部隊,第三支部隊正在組建當中,所謂的「多域」就是指陸、海、空、天、電、網等多個作戰領域,配備的主要武器包括「海馬斯」火箭炮,「堤豐」導彈系統,高超聲速導彈等裝備,打擊範圍廣,突防能力佳,對打擊目標能夠構成重大威脅。
屆時這些特遣部隊將被部署至第一島鏈,進而形成對台海,南海的鉗式包圍,據悉,美軍的陸軍戰術導彈改進射程最高可達1000公里。
「堤豐」系統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最高可達1600公里,能夠形成多重火力圈,美方的新戰術,就是用非接觸作戰這種低成本打擊方式,擊毀對方的高價值目標。
然而美國看似裝備齊全,並不代表高枕無憂,畢竟中美一旦開戰,作戰地點很可能就在中國周邊海域,美軍的多域特遣部隊將處於中方空中力量的作戰半徑以內,在該區域內,美軍根本沒有制空權,而且在中國武器供給管夠這一背景下,美軍的裝備補給成為一大難題,根本無法應對高強度的空中打擊。
解放軍手中的東風反艦彈道導彈,射程覆蓋第二島鏈,專門用來打擊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導彈,能夠直接突破美軍的防禦系統,尤其在印巴交戰之後,中式武器的實力放在全世界都有目共睹,就連美國自己人都承認殲-10C的威力,更不用說解放軍手中還有更加先進的武器。
所以中美一旦開戰,美軍佔據上風的概率極低,甚至會被打得節節敗退,就連美國陸軍自己都認為,美國在亞太地區和中國打高強度的地面戰爭是極其不現實的。
一旦爆發衝突,美軍的多域特遣部隊必然遭受重大損失,既然美軍都知道與中國並不現實,為何選在這一時機突然表態呢?背後暗含著重考量。
首先就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軍費,特朗普上台以來,就曾表示要大幅縮減軍費,就連五角大樓的多位四星上將,都面臨著清退危機,克拉克只能將矛頭對準中國,表現出想要靠台灣強制中國的想法,不管是增兵還是購置新的裝備,都需要大量的軍費支撐。
此外,就是對賴清德的「回應」,賴清德執政期間,頑固的堅持「台獨」立場,使兩岸關係越發危險,根據最新的民調,民眾對他的不滿意度高達84%,在解放軍軍事威懾常態化這一背景下,他的地位搖搖欲墜,這時的他急需美軍撐腰。
雖然與中國對抗沒什麼好果子吃,但眼下遠比未來重要,不管是特朗普在關稅戰中的妥協,還是中式武器在印巴交火中取得的戰果,都已經使美國在其他國家心中的地位搖搖欲墜,美軍現在給賴清德撐腰,既能穩定日韓等盟友的親美立場,還能增強美方對亞太地區的掌控。
但計劃始終趕不上變化,面對美國的進逼,解放軍已經迅速在南海,黃海等海域增兵,用行動警告美國,解放軍每時每刻都在捍衛國家安全,也有足夠的實力逼退美軍,正如台專家蔡正元所說,美軍膽敢介入台海,西太平洋將成為美航母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