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詩萌 北京報道
2月初,在一次家庭聚餐里,上班族小王給年過70歲的舅舅下載了時下最流行的app——deepseek。在教授使用方法時,她還特別提醒,如果遇到「伺服器繁忙」,就過半小時再刷新一下。
在過去的這個春節假期里,deepseek的橫空出世讓人工智慧真正飛入了尋常百姓家。數據顯示,deepseek上線以來20天內日活躍用戶數突破2000萬,尤其是在1月的最後一周,短短7天內完成了1億用戶的增長。
前所未有的需求湧入,對ai大模型的算力、存儲等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日,idc與浪潮信息聯合發布《2025年中國人工智慧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指出,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慧推高算力需求,2024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達725.3eflops,同比增長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的3倍以上。預計未來兩年,中國智能算力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信息學院教授程絮森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在當今數字化時代,算力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與底層支撐。以deepseek為代表的大模型,需要海量的算力來進行模型訓練與推理;智能駕駛和無人駕駛,同樣離不開強大的算力實時處理大量感測器數據,做出快速準確的決策。此外,像《哪吒2》這樣的高特效電影,也依賴大量算力來縮短渲染周期,提升影片質量。算力設施建設不僅是技術創新的底座,更是驅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基石。
大廠掀起ai軍備賽
1月20日,deepseek發布了r1,在海外很快受到了英偉達、微軟等大廠的關注。微軟中國ceo納德拉在訪談節目中直接讚譽deepseek的新模型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推理計算方面計算效率非常出色。而後,英偉達單日暴跌17%,部分媒體將其稱之為美國人工智慧的「斯普特尼克時刻」。儘管如此,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也稱讚deepseek-r1「點燃了全球的熱情」。
一夜之間,中國ai大模型的「彎道超車」,尤其是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技術封鎖和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令行業賽道中所有的玩家都感到了壓力。近日,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宣布,免費版chatgpt將在標準智能設置下無限制使用gpt-5進行對話。
在國內ai大模型領域,各方勢力動作連連。騰訊在各種渠道上不遺餘力地推廣ai大模型應用騰訊元寶,位元組跳動調整了大模型團隊架構,百度也宣布文心一言將於4月1日起全面免費。此外,2月24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未來三年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硬體基礎設施,總額超過去十年總和。
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背後,是算力需求的爆髮式增長。
在通信行業流行一句話,「算力即國力」。中信建投武超則表示,算力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底層基礎,將持續受益於千行百業的應用需求。大模型規模提升,模型能力持續提升,同時算力需求不斷提升,疊加deepseek-r1為推理範式帶來泛化的可能性,預計各廠商技術探索下算力產業鏈持續高景氣。
萬聯證券也發布研報認為,通信行業2025年第一個核心投資主線仍然會聚焦在ai算力產業鏈,圍繞ai算力產業鏈尋找技術進步疊加需求提升帶來的投資機遇。
算力新基建加速布局
在人工智慧「一日千里」的快速發展時刻,加快人工智慧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必不可少。2月26日,在2025中國城市百人論壇春季研討會上,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主任、研究員高國力向包括《華夏時報》記在內的媒體表示,未來的新質生產力發展中,以開放創新來帶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擺在重大位置。實踐經驗中,要重視原始創新能力的建設,暢通科技成果轉化的鏈條,改革創新科技金融的服務,豐富科技創新服務的內涵,同時還要超前布局基礎設施,為產業持續賦能。
過去幾年,我國算力網路形成了東西部協同發展新格局。在「東數西算」工程的推進下,我國算力節點樞紐建設呈現從東到西梯次布局的特徵和集群化發展的特點。東部地區布局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個算力節點,主要應用於工業互聯網、遠程醫療、金融證券等對網路延時要求比較高的業務,中西部地區布局了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成渝五個算力節點樞紐,主要應用於對網路延時相對較低的業務,用於承接全國範圍數據的後台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需求。
此前,工信部在2023年發布《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時提出,到2025年,計算力方面算力規模超過300eflops,智能算力佔比達到35%,東西部算力平衡協調發展。而根據近期公開數據,截至2024年6月我國在用算力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了83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246eflops。
性能生態挑戰待解
程絮森指出,當前,算力產業面臨兩大挑戰。首先,算力建設依賴進口晶元,國產ai晶元的性能與生態尚不完善。目前我國算力集群依賴英偉達a100、h100和h20等高性能晶元。儘管華為昇騰等國產晶元在硬體性能上逐步接近國際主流產品,但軟體生態仍存在短板,兼容性、穩定性還有不足,限制了大規模算力集群的建設;其次,大規模算力集群建設還處於探索階段,與國際頭部企業還存在代差。雖在研發跨地域超大集群,但受限於晶元供應、網路延遲等問題,尚處於實驗階段。
不過他也指出,在算力需求持續激增的時代背景下,國產算力產業也迎來了兩大戰略契機。首先,deepseek等本土企業在基礎軟體層面取得突破,其開源框架已實現對華為昇騰、寒武紀等國產晶元平台的深度適配,突破了英偉達對大模型訓練的適配壁壘;其次,面對國內外算力需求的激增,英偉達高端晶元產能缺口持續擴大,為國產晶元開闢了爭奪市場份額,加速產品迭代的戰略機遇窗口。
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開展「人工智慧+」行動,培育未來產業。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首席分析師指出,現階段人工智慧已經顯露出明確的戰略價值,並有可能成為中長期科技競爭的戰略支點。國內人工智慧在研發端雖與發達經濟體存在差距,但通過廣泛應用,共建下游生產生態,能夠實現行業數據與知識的積累,逐步完善模型架構、持續擴大參數規模,進而加速上游研發的迭代和市場化驗證,實現下游應用與上游研發的正向反饋。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