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末,雲南的邊境是前所未有的繁忙——緬甸方向在短短一個月里運來了成千上萬的電詐嫌疑人,不願意回國的犯罪分子大有人在,南傘口岸每天都是哭爹喊娘。
雲南警方要收押、審問、轉運嫌疑人,內地各省的警方也要派人來接人。隨著緬甸戰火越來越旺,這個過程還要持續很久。
緬北突然亂起來,是因為躲入深山多年的「果敢同盟軍」下山了,司令彭德仁帶兵反攻果敢,和緬軍及電詐四大家族開戰。
按照前幾次交火的經驗,果敢同盟軍僅有游擊隊水平,和果敢軍閥部隊、以及緬軍有不小的差距。但這次果敢同盟軍卻有重火力加持,還裝備大量無人機,炸得緬軍節節敗退。
而這位彭德仁,也就是前「果敢王」彭家聲的大兒子,現在的同盟軍司令。
自從2009年,果敢同盟軍被緬軍趕入克欽深山後,他們和克欽、德昂等民地武合作,重新訓練軍隊,籌備反擊。
2015年彭家聲率部反攻,卻被白所成和緬軍擊敗,之後同盟軍退入山區再無動靜。2022年彭家聲去世,外界認為同盟軍會偃旗息鼓,沒想到彭德仁卧薪嘗膽,這次終於給父親報了仇。
果敢同盟軍打起「反電詐」的大旗,在互聯網上博得了好感。但也有人說這支部隊現在吃著美國的援助,緬北戰爭還是軍閥混戰,還可能影響中緬經濟走廊。
那麼,果敢同盟軍究竟有怎樣的過去?他們為什麼能打敗緬甸政府軍?同盟軍打擊電詐,真的是替天行道嗎?
【一】
內戰遺孤:果敢同盟軍
如果關注過近期的果敢同盟軍發言,肯定會發現:同盟軍發言人講話中從沒有「緬甸政府」或「首都」這樣的稱呼。
他們把仰光、內比都的緬政府稱為「下緬甸」,自己「自稱」則都以地名或族名。
上、下緬甸即北方山區和南方平原,曾多次被一統,都是南方的緬族控制北方。但緬族無法征服北方少數民族的文化和組織,只能對當地羈縻統治。
無論是緬甸王國還是後來的英國人,對緬北諸多民族控制力都很弱,加上近代英國人有意削弱緬族人,鼓勵少數民族自治,導致北方人從不承認南方的仰光、內比都是自己的首都。
鮮為人知的是,緬北諸民族也曾相信過緬族政府,但緬政府在近代多次倒行逆施,導致北方人心喪盡,難以收拾。
二戰後,隨著英屬印度獨立,緬甸籌劃建國。上緬甸諸民族尋求自治,為了維護統一,國父昂山將軍在緬北「彬龍」開會,給各族自治權,並保證各民族一律平等。
這就是緬甸立國的基礎文件之一:彬龍協議。
彬龍協議是極為進步的,讓緬族和諸多「山地民族」和解,但可惜的是,協議簽署沒多久,昂山將軍遇刺身亡。
最終,在1948年建國時,緬甸政權落入吳努的手裡,此人雖然在國際上名聲不錯,對華也很友好,但在民族觀上卻很狹隘。
吳努上台後,覺得「彬龍協議」對軍權的限制太弱,無法保證統一。恰逢東部的克倫人正在招兵買馬,吳努下令國防軍進入克倫邦,收繳武器。
此舉引起克倫人反叛,於1949年爆發克倫戰爭。
繼克倫族之後,撣族、克欽族、欽族、德昂族、佤族、華族等民族武裝紛紛起事,緬甸內戰爆發。
60年代,緬甸中部和北部還有緬共紅旗、白旗兩支軍隊在鬧革命,整個北緬呈現群雄割據的局面。70年代,國際共運進入高潮,緬甸共產黨「白旗派」也決定在緬北建立根據地。
緬共白旗書記以前是德欽丹東,後來是德欽巴登頂,而緬共的骨幹人物今天都耳熟能詳,包括彭家聲、林明賢、鮑有祥、丁英等人。
在70年代,緬共聲勢很大,當時甚至有社會主義陣營的知青南下加入革命,讓緬共如虎添翼。
緬共一直武裝鬥爭到80年代末,當時中美的建交、中越戰爭都讓國際形勢驟然變化,緬共頓感形勢難測,最後居然去找越南幫忙。
但越南由於在1979年的中越戰爭後和中國鬧掰,要求緬共必須清楚軍內的華人以表誠意,才會提供幫助。
結果緬共高層因為昏聵無能,居然對越共言聽計從,隨即架空內部華人元老,直接導致80年代末的緬共大分裂。
在1989年,彭家聲帶著「果敢第一特區」率先脫離緬共,隨後佤邦第二特區、克欽第三特區、小勐拉第四特區都宣布脫離。
彭家聲帶走的部隊,一開始叫「果敢人民民主軍」,後來改名為「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
【二】
老彭三遇兵敗,晚年心灰意冷
彭家聲是緬北複雜歷史的代表性人物,他祖籍四川,生於果敢,年少時接受了緬北國民黨殘軍組織的軍事培訓班,後來自己組建武裝,曾在當地土司楊振材的手下當治安隊長。
在60年代,彭家聲參與過緬軍和果敢楊家的內戰,鍛鍊出了一支忠心耿耿的「私兵」。
後來,這支部隊因遭到果敢羅星漢武裝的壓迫,無奈投奔了緬共白旗派,先後改名為「果敢人民革命軍」和「果敢民族解放軍」。
進入70年代,彭家聲部曾遭到緬軍打擊,短暫退到中緬邊境修整。在邊境,「果敢民族解放軍」和解放軍一度有過交流,也接受了指導,戰鬥力大增。
得益於此,幾年後的彭家聲再度回到果敢,趕走地頭蛇楊家,成為當地的霸主。
隨著彭家聲佔據果敢,「民族解放軍」也發展成了果敢當地人的部隊,活動範圍自然也在果敢地區。緬共如果調動他們去別的地方作戰,彭家聲等領導人都積極性不高。
這也是緬共後來遇到的普遍問題,雖然有幾萬平方公里的游擊區,但四大特區——果敢、佤、克欽、知青幾個集團各自為戰,黨指揮不動槍,軍隊軍閥化,難成大事。
1989年,奄奄一息的緬共發生內鬥,高層要再度排擠華人,彭家聲當即帶著民族解放軍獨立,宣布成立果敢特區,軍隊改名為「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
但因為他們佔據果敢邊境一帶,以老街鎮為中心,這支部隊的人數長期不到3000,這已經這個小地方能養活的最大編製。
為了生存,同盟軍早期以運毒為生,金三角毒梟制毒、販毒,他們負責收取過路費。販毒的暴利讓同盟軍內腐敗叢生,山頭林立,一條運毒路線,背後就是一個小軍閥。
90年代初同盟軍內訌,毒梟楊茂良所部和司令彭家聲所部火拚,彭家聲兵敗後遠走山區。
兵敗之後,彭家聲伺機而動,後來和緬甸政府達成協議,表面上歸順政府,換取重振旗鼓的時機。1995年,彭家聲再度殺回果敢,他決定重新整頓該地區的發展局面。
此後,果敢進入漫長的禁毒時期,直到2003年徹底禁絕鴉片。
不過,自從失去鴉片這個「鐵杆莊稼」,同盟軍收入大降,戰鬥力越來越差,最終招致2009年8月的「88事件」。
當年,正好是緬軍中將敏昂萊擔任第2特戰局司令,他想拿果敢開刀,於是在買通同盟軍高級幹部白所成、魏朝仁、楊國璽等人後,裡應外合攻擊彭家聲。
隨著同盟軍內部再次分裂,彭家聲再度慘敗,支持他的部隊傷亡慘重,最後他僅帶著少數部隊往克欽邦逃去。
同盟軍也在此戰中基本打光,讓緬北諸多民族和割據勢力驚訝。
其實,果敢同盟軍的戰鬥素質說到底一直在治安軍水平線上,作為叢林里走出的游擊隊,步槍、手榴彈、機關槍、迫擊炮是他們的標配,沒有攻堅能力、沒有防空能力是主要短板。
這也是緬北混戰中,大多數地方部隊的情況。
2009年以前,緬北戰爭的形態基本是「你偷襲我,我偷襲你」,很少有堅固的陣地戰。
而緬軍好歹是正規軍,有大口徑火炮和空軍,一打起陣地戰,沒有哪支北緬地方軍隊能在緬軍面前佔到便宜。
80年代停止海外交流後,同盟軍的軍官們也是本地走出來的泥腿子,連、排以上的戰術對他們是「天書」,果敢同盟軍面對緬軍被吊打也情有可原。
但也正因為戰爭的烈度不大,彭家聲才能數次躲在山裡卧薪嘗膽,聯絡克欽邦、佤邦、小勐拉,等待反擊的時機。
2015年,趁著軍政府給昂山素季的民盟交權,同盟軍帶著克欽獨立軍、德昂解放軍反攻,曾一度打到「首都」老街。但果敢白所成部隊有緬軍支持,同盟軍最後攻城失敗,兵敗撤退。
這次敗退後,彭家聲心灰意冷,國際上沒有對他的反攻產生議論,而緬北的佤邦、小勐拉這些「老戰友」也按兵不動。
原來,時過境遷,各大特區都在和緬甸政府討價還價,尋求自身的完整。彭家聲曾幾次對外喊話,呼籲國際華人支持,但響應者寥寥。
2022年,彭家聲因病去世,兒子彭德仁成為軍隊的領袖。
【三】
打起反電詐大旗,小彭興兵為父報仇
彭德仁接手後,外界認為他的號召力有限,果敢同盟軍會漸漸解體,殊不知彭德仁在悄悄招兵買馬。
2023年10月底,果敢同盟軍又帶著克欽、德昂軍隊一起反攻緬北,這次同盟軍鳥槍換炮,士兵戴著防彈頭盔,部隊有火炮、肩扛火箭筒,還有用商用無人機改造的無人轟炸機。
靠著無人機的偵查和轟炸,同盟軍敲掉了緬軍在果敢西北山區的上百個據點,一步步打到了老街。
由於同盟軍這次進攻是突然襲擊,事先並沒有多少消息,所以緬軍毫無戒備,被打得很慘。
8年前的那次反攻,同盟軍在山區的進軍順利,但因為缺少重武器,沒有攻城能力,巷戰傷殘過大後只能主動撤退。
同盟軍這回今非昔比,一戰得勝,除了鳥槍換炮,也因為他們背後有「老鐵」在撐腰。
長期以來,同盟軍的活動範圍主要是果敢「紅岩游擊區」,這裡條件非常惡劣,同盟軍只能靠「交朋友」來維持生活。
而緬北地區最大的兩個勢力,是佤邦聯合軍和克欽獨立軍,他們都對同盟軍有很大支持。
佤邦和克欽武裝是有軍事工業能力的,他們早年接受過大國的援助,有兵工廠,能滿足輕武器甚至小口徑火炮、彈藥的規模化生產。
同盟軍所在地區靠近克欽,而其領導人則長期在佤邦和小勐拉活動,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他們在武器上從不發愁。
至於經濟需求,向邊境貿易收稅,或者接受盟友資助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另外,德昂民族解放軍,緬甸若開軍也和同盟軍抱團取暖,這幾支武裝體量較小,但抱團後也讓緬軍無法小覷。
2021年,緬甸發生軍事政變,昂山素季的民盟被軍政府趕下台,昂山被逮捕。
民盟不願引頸就戮,其支持者在緬甸中部、北部組成「緬甸人民保衛軍」和「緬甸人民國防軍」,到處襲擊緬甸政府軍。果敢同盟等北方武裝看到緬甸腹地不穩,這才聯合幾支武裝下山。
至於外界盛傳他們得到了某些大國的幫助,最有可能的應該是美國。
敏昂萊軍政府上台後,美國第一時間對緬甸進行了制裁,因為昂山是西方的老朋友,是多年培育的政治盟友。拜登總統下令給民盟武裝送錢送武器,還給克欽獨立軍提供支援。
克欽武裝是美國一手提拔起來的,兩邊的友誼接近百年,而同盟軍和克欽軍關係匪淺,他們在2023年使用的武器、採購裝備的資金,很可能就是美國提供的。
同盟軍這次最明顯的升級就是無人機,當然,這種無人機不是固定翼的高級無人機,也不是伊朗或者俄羅斯那種自殺式飛彈無人機。
同盟軍的無人機基本是民用款,只是稍加改造後可以偵查或者投送炸彈。這種無人機在敘利亞、烏克蘭都有出現,在市面上可以購買,至於後期的改造,稍有技術的大學生都能做到。
至於緬軍在果敢戰敗,一是因為毫無提防,二是因為無法解決無人機問題。
無人機的威力在俄烏戰爭和敘利亞戰爭、巴以衝突里都有驗證,除非有穩固的反無人機陣地,否則散兵游勇遇到無人機絕無生還可能。
而緬軍的據點,很多在沒有發現敵人時就被炸毀,連敏昂萊派去的第99師師長昂覺倫都在勐古被炸死。
彭德仁起兵後,除了佤邦外,緬北幾支武裝紛紛響應,他們對同盟軍非常支持,可以將其總結為「大邦隔岸觀火,小邦趁亂摸魚」。
如克欽和佤邦,他們有自己的地盤,和緬軍直接衝突必然損傷元氣。但同盟軍失去了自己的基本盤,為了奪回果敢,彭德仁必然不留餘力。
各族讓果敢同盟軍當先鋒,既能打擊緬軍,擴充自己的安全範圍,還能避免自己的地盤被損害。
當然,同盟軍此戰還打出「反電詐,救同胞」的口號,不僅在中國爭取了關注,在整個華人世界都振聾發聵。
果敢同盟軍扛起「反電詐」大旗,是因為先前反叛彭家聲的白所成、魏朝仁等四大家族,正好是近些年來電信詐騙的幕後靠山。打起這面旗幟,能得到更多華人的共鳴。
因為「反電詐,救同胞」在華人眼中有著「替天行道」的意味,網路上支持同盟軍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有很多人以為同盟軍是「奉詔討賊」,以為他們是得到了中方的支持。
但以目前能得到的信息來看,我國並未直接支持同盟軍,因為這跟我國秉持的「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外交方針不符。
其實,稍加分析不難發現,同盟軍的這個「反電詐」口號,有點類似古代造反時的「清君側」,要佔據道德高地,爭取群眾支持。
同盟軍的根本目的,還是恢復在果敢的地位,驅逐叛徒四大家族,讓彭家重登「果敢王」的寶座。
而當同盟軍已經在圍攻老街時,敏昂萊卻遲遲按兵不動,他也是怕戰爭鬧大——一旦主力陷入泥潭,中部的民盟武裝會要自己的命。
所以,2023年末的同盟軍確實遇到了十幾年來最好的機會。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起戰爭也影響了作為鄰友的我們——畢竟禍害我國百姓多年的電詐,也在這次戰爭中被連根拔起。
文/商學野
編輯 | 虢洛西
參考資料:
1.《緬甸果敢的歷史與現狀》,付永麗,楊文濤
2.《緬甸果敢衝突及其影響》,羅聖榮,汪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