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8日,由重慶史迪威博物館推出的「偉大的朋友——史迪威將軍生平圖片展」上,192張照片,60餘件實物,呈現了史迪威將軍主要生平事迹和軍旅生涯,展示了史迪威將軍在華期間對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人民的熱愛。在華期間,史迪威將軍留下了什麼樣的故事?他和重慶又有哪些淵源?

曾五次來華,是美國軍界有名的「中國通」
約瑟夫·史迪威,1883年出生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美國陸軍四星上將,畢業於美國西點陸軍軍官學校。
在史迪威將軍長達42年的職業軍旅生涯中,他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11年至1944年之間,史迪威曾五次來華,他對中華文化、中國社會有較為深刻的認識,是當時美國軍界有名的「中國通」。
上游新聞記者在圖片展現場看到,除序廳外,展覽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史迪威早期成長曆程及前四次來華經歷;第二部分講述史迪威在二戰時期來華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並協助指揮中國戰區及印緬戰場作戰的事迹;第三部分講述史迪威返回美國後的經歷以及去世後中美兩國人民的紀念活動。

史迪威將軍曾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戰事業,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重要貢獻,也為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全面了解和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及其抗日武裝鬥爭作出了積極貢獻。
1944年11月13日的《時代》期刊曾這樣介紹史迪威將軍:「在所有美國人中間,約瑟夫·史迪威稱得上是頗受中國人歡迎的人。」
2015年9月2日,史迪威榮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在渝時住嘉陵新路,任同盟國中國戰區參謀長
這段歷史中,史迪威和重慶有哪些故事?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不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當時的中國戰區統帥部在重慶成立。1942年3月,史迪威出任同盟國中國戰區參謀長、中緬印戰區美國部隊最高司令官、中緬印戰區盟軍戰爭委員會美方代表等職。

史迪威將軍就居住在如今的嘉陵新路63號,在這裡工作和生活直至1944年10月。期間,1943年10月,史迪威率領中美盟軍展開緬北反攻戰。
作為戰區參謀長和美軍總司令,指揮作戰的同時史迪威還要常常往返於重慶、印度和緬甸處理戰區事務,他經常乘坐的專機C-47也被人們稱作「喬大叔的戰車」,在飛機上與同行人員的聊天,也成為了史迪威難得的休閑時光。

1944年10月,史迪威收到回國調令,搭乘飛機離開重慶,在此之後的1946年10月12日,因患胃癌在舊金山逝世。

據了解,「偉大的朋友—史迪威將軍生平圖片展」為常設展,免費對市民開放,市民可前往重慶史迪威博物館(重慶市渝中區嘉陵新路63號)觀展。
上游新聞記者 譚旭 攝影 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