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不增利,「為上游」打工的普萊得能否擺脫困境,重回高速發展道路?

5月19日,普萊得開啟申購,IPO價格為35.23元/股,申購上限為1.90萬股,市盈率30.00倍,即將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光大證券為其獨家保薦人。
招股書顯示,普萊得一直從事電動工具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是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電動工具專業製造商之一,致力於成為電動工具領域 ODM 專業製造商和OBM 品牌商,此前曾入選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財務方面,招股書顯示,近四年中,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94億元、3.91億元、6.72億元和7.03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34億元、0.51億元、0.82億元和0.89億元。而2023一季報則顯示,公司主營收入1.58億元,歸母凈利潤1532.58萬元。
綜合來說,從財務方面看,公司保持了穩定的增長,但扣非凈利潤增長幅度卻不及營收增長幅度。
具體來看,主要受成本端的影響,公司直接材料佔主營業務成本比例分別為 77.79%、78.93%、76.15%和 79.24%。相關材料涉及鋼材、銅、塑料粒子等大宗商品,材料價格波動對公司盈利能力有較大影響。
股權方面,公司股權結構較為穩定,創始股東楊偉明、韓挺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兩人合計控制發行人89.47%的股份,為公司共同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但在上市前夕,卻出現了火速新增股東上市的情況。據普萊得披露信息,在遞交招股書前12個月內,註冊資本從原來的5100萬元增加到5544萬元,多家資本或以較一個較低的價格進行了認購,此外還存在著新增股東信息或涉不完整的情況。
而在招股書中,公司還披露了其他多項風險因素,包括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創新風險、毛利率波動風險與匯率風險,但主要集中於日常經營方面,發生風險可能性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