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射了一顆「准洲際導彈」,本以為2022年是日本的「高光時刻」,沒想到以失敗告終。
這是怎麼一回事?
2022年10月12日,據日本NHK電視台消息稱:
日本小型火箭「埃普西隆」6號機載有八顆衛星,於12日早上9時50分在鹿兒島縣肝付町發射失敗,火箭上升途中突發故障,被遠程摧毀。
而後NHK電視台再次稱,這是「埃普西隆」固體燃料火箭首次發射失敗。
也是自2003年H2A火箭6號機以來,日本的主力火箭再次發射失敗。
「埃普西隆」(Epsilon)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我認為它非常的普通,因為它的知名度不是很高。
「埃普西隆」它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成功的一枚小型運載火箭。
其目的就是將一顆地球觀測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而未來目標是進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
「埃普西隆」火箭是三段式固體燃料火箭,全長26米,直徑2.6米,可將重達1500千克的有效載荷發射至近地軌道,該火箭2013年9月完成了首發。
據日本媒體報道:
「埃普西隆」火箭發射費用達到了2.6億元人民幣,不到日本主力運載火箭H2A發射費用的一半。
但是自從H2A火箭在2001年8月首次亮相,前5次發射均取得了成功,而在第6次發射時卻以失敗告終,該火箭就暫停發射了。
那麼,這次是什麼原因導致被遠程摧毀的呢?
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表示:
他們判斷火箭無法進行安全飛行,送出了破壞機體的信號,火箭在空中爆炸。這種破壞指令不會給地上的人及設施造成損害。
值得一提的是,據網友稱,發射現場的直播畫面被臨時中止了,其官方油管頻道的直播記錄也被刪除。
這是什麼騷操作?
難道他們認為火箭發射失敗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嗎?
火箭發射失敗是正常事件嗎?
其實這種事情再正常不過了,正所謂有成功就有失敗,航天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這當中一定有起起伏伏。
當然我們也不可能在同一個地方摔跟頭,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站起來,並且在站起來的那一刻,我們要做得越來越好。
來!我們看幾則火箭發射失敗的案例。
2014年10月28日,NASA發射了無人火箭「天蠍」號。
搭載「天鵝」座太空船於下午6:22分在維吉尼亞州的發射站發射,而就在發射之後不到幾秒鐘,「天蠍」號卻在發射台上面爆炸。
2022年5月13日,我國民營商業運載火箭——「雙曲線一號」的第四發。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隨著發射火箭在升空後不久飛行出現異常,最後墜落在地面,發射任務以失敗告終。
2022年9月12日早上,「新謝潑德」火箭執行非載人任務,從該公司位於得州的「1號發射場」發射升空。
本次發射是「新謝潑德」的第23次飛行任務,旨在將美國航空航天局 (NASA) 資助的實驗和其他有效載荷送入亞軌道,在微重力條件下漂浮幾分鐘。
然而,就在升空僅僅一分鐘後,在離地大約8050米的地方,這枚火箭的助推器引擎突然「意外起火」。
好在危急時刻,太空艙的逃生系統成功啟動,將沒有載人的太空艙與助推器分離。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當然,不只是我們國家以及美國還有其他的國家也是如此。
再比如,2022年10月4日,韓國在當晚計劃發射一枚射程可達1000公里的「玄武-2C」彈道導彈。
結果呢?出現了異常,直接砸中自家的基地,並引發大火,好在沒有造成人身損傷。
綜上所述,不管是發射火箭,還是發射導彈,它都會因為某些原因導致失敗。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就要放棄它,甚至認為一定造不好。
就這麼說吧!這一次的失敗只是認為我們對它還不夠了解,需要更深度的了解以及改進,才能讓它在重要的場所中,把它的力量發揮到極致。
正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只有不斷地進行實驗,多次實驗,你才能在這當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才能讓它發揮最主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