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艦被拍到在「北溪」管道泄漏處附近巡航

視頻截圖
當地時間10月10日,丹麥廣播電視台報道,在博恩霍爾姆以北的波羅的海上空拍攝的航拍照片顯示,美國軍艦「保羅·伊格內修斯」號驅逐艦在靠近「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氣管道泄漏處的地方巡航。
據美國海軍稱,這艘是一艘配備導彈的驅逐艦,它正在波羅的海巡航。
此前報道:「北溪」疑云:德軍警實地調查 美軍機曾現場出沒
德國媒體9日報道,德國海軍和聯邦警察已派出一支聯合調查隊前往波羅的海博恩霍爾姆島附近水域,對「北溪」天然氣管道兩周前發生泄漏部位實地偵查。
德國軍警實地偵查
為德國「今日新聞」製作節目的西德意志廣播電台和北德意志廣播電視台獲得德國國防部遞交聯邦議院國防委員會的一份文件,內容顯示聯邦警察總監迪埃特·羅曼上周請求軍方協助「獲取有關『北溪-1』和『北溪-2』波羅的海管道受損情況的圖像」。申請獲批後,警方將派人潛入水下,拍攝「北溪」泄漏點照片。
綜合「今日新聞」和德新社報道,德國海軍兩艘船隻已於7日從各自基地駛往現場,一艘掃雷艇搭載軍方人員,一艘多功能艇搭載參與偵查任務的文職人員。
9月26日,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海底管道「北溪-1」和「北溪-2」發生天然氣泄漏,泄漏點共四處,分別位於丹麥和瑞典專屬經濟區。丹麥和瑞典地震監測機構觀測到泄漏點所在區域當天發生強烈震動,認為發生「爆炸」,兩國政府和歐洲聯盟懷疑泄漏為「蓄意破壞」所致。
「今日新聞」援引德國司法部長馬爾科·布施曼的話報道,總檢察長正考慮對「北溪」管道遭破壞事件啟動刑事調查。
「北溪-1」於2012年開通,從俄羅斯維堡出發,經波羅的海直通德國,向歐洲多國輸送俄產天然氣,年輸氣量可達550億立方米。「北溪-2」與「北溪-1」大致平行,設計容量相當,去年完工後,因美國方面阻撓,遲遲無法投入運營。
俄羅斯2月下旬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前幾天,德國政府中止該項目審批進程。西方隨後對俄羅斯發起一系列經濟制裁,歐盟決定逐步減少進口俄能源。俄方則減少對歐洲供氣,「北溪-1」輸氣量6月中旬以後大幅減少,8月底因維修原因徹底暫停輸氣。
「北溪」管道漏氣雖已停止,但俄方運營商表示無法確定受損處何時能修復。
如今,歐盟國家能源價格飆升、供應緊張,引發民怨。在德國,部分團體呼籲取消對俄羅斯制裁,並批准「北溪-2」開通,以緩解本國能源危機。
美國軍機現場出沒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俄羅斯總檢察院已將「北溪」漏氣事件作為「國際恐怖主義行徑」啟動調查。俄方先前表示希望參與丹麥、瑞典兩方對「北溪」漏氣事件的調查,但遭兩方拒絕。
針對美國媒體將懷疑目標指向俄羅斯的說法,俄方斥為「愚蠢而荒唐」之言,並表示「北溪」遭破壞背後最大受益者是美國,因為後者一再打壓俄羅斯天然氣在歐洲的地位,好讓歐洲購買更多美國液化天然氣。此外,美方不願歐盟因能源需求與俄羅斯走近。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9月30日就「北溪」漏氣事件發表評論,稱此事是有利於歐洲「一次性徹底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巨大機遇」,引起輿論嘩然。
英國路透社7日援引航跡追蹤數據報道,在瑞典方面9月26日監測到博恩霍爾姆島東南方水域疑似發生「水下爆炸」大約同一時間,一架從冰島出發的美國海軍P-8A「海神」號反潛巡邏機正飛越北海上空、前往波蘭西北部,幾小時後又飛到「北溪-2」漏氣點附近。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就此報道向美國軍方求證。美國海軍發言人塔瑪拉·勞倫斯9日回應稱確有此事,但解釋說那架軍機當時正在「執行例行波羅的海海上偵察飛行任務,與『北溪』管道泄漏事件無關」。勞倫斯還說,那架軍機經常往返於美國盟友及合作夥伴國家的空軍基地,執行第六艦隊轄區內任務。(環球網)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