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與美國達成協議,接受對美出口商品徵收20%的關稅,並向美國的商品全面開放市場後,柬埔寨與印度尼西亞也相繼與美國簽署了貿易協定。
如此一來,柬埔寨成功將美方原定的49%懲罰性關稅,降至20%;印尼則通過340億美元協議,向美企開放了鎳礦的優先採購權。
顯然,這三國協議的密集達成,不僅凸顯了美國重構區域貿易規則的戰略意圖,也使得美國的霸權侵襲持續外滲。
以此為基礎,美國不僅通過建立分級關稅機制,如針對第三國轉口商品的40%高關稅,以及強化原產地審查標準,系統性地阻斷了我國商品借道東南亞出口美國的路徑;
同時也以資源准入條款,如印尼鎳礦,與我國爭奪在新能源產業鏈的關鍵礦產領域主導權。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在協議達成後,隨即就對我國的熱軋鋼產品,追溯徵收了最高27.83%的反傾銷稅,也算是進一步印證了美國政策,對國際區域貿易行為的連鎖影響。
但從表面上來看,這似乎確實是我國的兩大友國倒戈向美國的信號。但實際上,在明眼人看來,他們的「倒戈」似乎都另有隱情。
比如,對柬埔寨來說,他們的「倒戈」和「妥協」,實為經濟生存壓力下的被迫選擇。
據悉,2024年該國對美出口的貿易總額,已達262億美元,佔全國總出口額的40%。其中紡織服裝和製鞋業,幾乎貢獻了其中76.8%的份額,可維繫86萬人的就業。
對此世界銀行曾通過測算表示,若柬埔寨聽之任之,任由美國的49%懲罰性關稅落地,則其的全國GDP將至少縮水3.2%。
此種情況不僅會為柬埔寨帶來巨額損失,還會因此而觸發近25萬人的失業危機。巧合的是,柬埔寨所面臨的此種壓力,早在今年4月就已經出現預兆。
當初因拒絕配合美國的原產地審查,柬埔寨的太陽能電池板,直接就被徵收3521%的天價關稅。很快,工廠停工、外資撤離,柬埔寨一下子就亂成了一鍋粥。
對此,美國要求柬埔寨,不僅要建立全流程的溯源體系,對每批輸美商品提交12項文件,用以證實它的來源;其中紡織企業還需單獨確保,近70%以上的材料,都是產自柬或者美國。
否則,美國會直接對這些輸美商品,加征40%的附加稅。
由此可見,若讓美國繼續下去,對柬埔寨這個依賴我國34%紡織原料的製造業國,將構成嚴峻挑戰。
自此,柬埔寨製造業的本土化生產成本,直接被推高了8%到12%,蠶食了相當一大部分的企業利潤。更關鍵的是,柬埔寨之後與美國簽署的這份協議,還附加了至少15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強制採購條款。
對柬埔寨的民眾來說,此舉不僅會衝擊柬埔寨的稻米出口,還會導致當地的農民收入,面臨斷崖式下跌的風險。
由此可見,在與美國的合作中,柬埔寨不管是從工業還是農業層面,都沒有佔到便宜。那麼,柬埔寨之所以還願意和美國合作,大概率是無奈的被迫選擇。
同時,印尼與美國簽署的340億美元協議,也同樣背負了很多。
眾所周知,作為全球最大鎳生產國的印尼,光是該資源的儲量就佔到了全球的24%。
因此,印尼直接向美企開放鎳礦的優惠准入權,算是將自己的國民經濟命脈,全部交到了美國的手裡。該說不說,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尤其是面對美國這種缺乏誠信的合作夥伴。
可見,印尼對當下與美國的合作,也不見得能有多情願。
但對美國來說,情況就大有不同了。
通過和印尼簽署協議,美國不僅獲得了源源不斷的鎳礦,還能協助美國擺脫其新能源產業鏈被我國「卡脖子」的核心痛點。
要知道在此之前,全球電動汽車電池生產所需的高純度鎳,有近90%的冶煉產能都被我國所控制。因此,這一協議的簽署,對美國來說至關重要。
同時對印尼來說,也能助力其實現能源轉型。比如,印尼承諾未來五年將美國LNG進口佔比提至30%以上,用以稀釋我國在區域能源市場的話語權。
以此為基礎,印尼本國的能源轉型速度,也會被迫提升。
當然,除此之外,印尼也會相對應地失去很多,而這些,都是印尼的「無奈之處」無疑!
比如,在國防領域,印尼計劃引進F-15EX戰機和P-8A反潛機,用於加深和美國之間的合作。但代價是,印尼需要花比實際所需多很多的錢。
至於金融主權領域,為了讓美國大佬高興,印尼的讓步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其中,印尼向Visa、PayPal全面開放國家支付網關係統的舉動,徹底打破了其先前防控外資金融控制的初衷。
顯然,在這兩國陸續與美國簽約,通過其所謂的「友岸外包」戰略,達成深度合作時,他們各自所失去的也越來越多。
而美國之所以要如此做,硬拉著印尼和柬埔寨下水,不過是為了徹底堵死我國先前的,「本土原料—東盟組裝—出口美國」之傳統路徑。
至於他們最終的目的,無非是讓我們在關稅大戰中率先低頭。
不過對我國來說,通過精準而多層次的反制,也能減輕不少盟友倒戈的威脅。自然,在這其中,稀土管制依舊是我國最為重要的核心槓桿。
以此為前提,當越南的光伏企業因鏑釹合金的斷供而面臨停產時,美國軍工的產業鏈也同樣陷入了恐慌。
隨後按照五角大樓的報告顯示,當下美國所使用的導彈防禦系統中,幾乎每10個零件就有1個是「中國製造」。至於F-35的生產線,很快就會因斷供稀土永磁體而全面陷入癱瘓。
因此,當下比我們更著急的,恐怕就是美國。
與此同時,我國的區域合作也還具備韌性。
比如,中企利用RCEP「背對背原產地證書」,使山東出口商單筆訂單就節省了至少10萬元的關稅;廣西紡織集團實施「越南深加工+墨西哥轉口」策略,將40%的關稅壁壘削減至8%。
同時,我國的軍工出口也成功開闢出一條新戰線。
據悉,光是2025年上半年,我國武器交易額就同比增長26%,甚至首次超越俄羅斯,位居全球第二。
其中,沙特對紅旗-9B的採購,有48%都是依賴人民幣結算;同時,埃及部署的中國雷達,也開始逐步替代俄制的S-125,正式體現了我國「技術標準輸出」,對沖「貿易規則圍堵」的戰略縱深。
可見,即便這些周邊小國都倒戈向美,也不見得會對我們造成多大的威脅和影響。但對這些小國來說,經濟的脆弱性卻恐將成為其最大的軟肋。
因此,比起我們,該擔憂的反而是我們的對手才是!大家覺得呢?
參考資料:
1.柬埔寨宣布:與美國達成協議——環球時報
2.印尼經濟部:印尼與美國在關鍵礦產等戰略領域合作潛力巨大——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