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塞拜然和俄羅斯最近又起風波。
事情起因並不複雜。6月底,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在葉卡捷琳堡破獲了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目標是一批涉嫌參與僱傭殺人的亞塞拜然籍俄國僑民。共計逮捕50餘人,其中8人被正式批捕。案件時間線跨度近20年,涉及2001年、2010年和2011年的多起謀殺案,可謂是「積案清算」。
【俄羅斯與亞塞拜然的關係越發緊張】
但這起行動卻出現了「意外」。據俄方通報,兩名被拘押的亞塞拜然僑民在看押期間死亡,多人也在執法中受傷。這些情況迅速在亞塞拜然國內引發輿情熱議。
巴庫方面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立馬採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6月30日,亞塞拜然執法機構突擊檢查了俄衛星通訊社亞塞拜然分社辦公室,並一口氣拘留了8名俄羅斯記者。
根據亞塞拜然相關執法機構的說法,這些「記者」的真實身份是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官員。俄通訊社報道稱,這8名俄羅斯公民均被判處4個月羈押,亞塞拜然方面表示,他們涉嫌從伊朗走私毒品並從事網路犯罪。
另外,亞塞拜然文化部立刻取消了俄羅斯在阿國境內的舉辦的音樂會、展覽等文化活動,同時阿國議會代表團也宣布取消對莫斯科的訪問行程;
兩國的這一來一回之下,局勢驟然緊張。日前,俄外交部立即召見亞塞拜然駐俄大使,強烈抗議。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更是罕見表態,稱阿方這一系列反應「極度情緒化」,明顯有失外交常規,「破壞兩國友好精神」。
亞塞拜然為什麼會對俄羅斯如此敏感,甚至用上「對等報復」的手法?
客觀來看,這次事件更像是一次「導火索」,阿方對俄羅斯的不滿其實早就堆積很久了。尤其是在納卡問題上。
【亞塞拜然客機墜毀現場】
該地屬於亞塞拜然主權範圍,但長期由亞美尼亞控制,而亞美尼亞是俄羅斯在南高加索地區最堅定的盟友。每當衝突爆發,俄羅斯都會「名義上調停,實際站邊」,這讓亞塞拜然早已心生不滿。
另外,烏克蘭衝突爆發後,雖然亞塞拜然在國際場合上保持中立,但私底下明顯更偏向烏克蘭。一方面出於對俄羅斯擴張的警惕,另一方面也因為阿方希望借西方勢力壓制亞美尼亞的力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的「客機墜毀事件」。一架亞塞拜然客機在哈薩克墜毀,導致機上38人喪命,從墜毀客機上的痕迹來看,其很可能是被俄羅斯防空部隊擊落誤判擊落的,但俄方對此避而不談,而是聲稱烏克蘭無人機當時在該地區。
這種態度引發了亞塞拜然方面的極度不滿。其總統阿利耶夫甚至公開要求俄羅斯承擔責任並向倖存者支付賠償金。兩國本就有裂隙的關係自此之後更是不斷走向破裂。如今,葉卡捷琳堡拘捕案不過是一個導火索,把多年來的怨氣全都引爆出來了。
從目前趨勢來看,亞塞拜然似乎正在變得越來越「烏克蘭化」。什麼叫烏克蘭化?簡單來說就是,原本是俄羅斯體系內的「兄弟國家」,逐步疏遠莫斯科、倒向西方,最終與俄翻臉,甚至不惜武裝對抗。
【亞塞拜然與以色列關係密切】
這種結論並不是憑空得來的,仔細看亞塞拜然近年來的動向就能發現。外交層面上,阿方一直在向土耳其和以色列的方向靠近,為了擺脫對俄系武器的依賴,亞塞拜然軍方的很多武器都是從以色列手裡買來的。
在能源方面,亞塞拜然也一直在積極配合歐盟需求,大批量地向歐盟輸送天然氣,被視為「替代俄羅斯」的重要能源來源。
另外,亞塞拜然媒體與教育輿論體系中,親西方聲音不斷上升,年輕一代對俄羅斯的傳統「兄弟感」明顯淡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阿方借這次「拘捕事件」順勢做一次「大甩鍋」,一方面對內凝聚民族主義情緒,轉移對政府腐敗問題的關注;另一方面對外釋放「亞塞拜然正在擺脫俄羅斯控制」的信號。說白了,巴庫這次擺明了是要「脫俄靠西」。
不得不說,眼下俄羅斯的處境很難用樂觀來形容,它們要面對的不只是烏克蘭一個麻煩,而是一連串的「親密夥伴」開始動搖立場,甚至反戈一擊。這不僅是地緣政治的失控,更是整個「後蘇聯體系」正在瓦解的表現。
亞塞拜然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答案目前還不能百分百肯定,但如果俄羅斯不能迅速恢復地區影響力,這種「烏克蘭化蔓延」可能才剛剛開始。
對於中國而言,我們更要密切觀察中亞、南高加索等關鍵地帶的地緣變化,未雨綢繆,把握戰略主動,不讓這股「地緣翻臉潮」波及到自身的合作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