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普京「不歡而散」後,卡德羅夫似乎已有預感,自己的身後事似乎無法體面收場。
自從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開始安排自己「身後事」以來,他與普京的分歧逐漸公開化。
本月初,在繼承人問題上與普京「不歡而散」後,有關卡德羅夫病重的說法甚囂塵上,他終於在月底被迫作出回應。
【卡德羅夫本月初請求普京同意自己辭職】
說是回應,卡德羅夫並未公開露面,只是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段不足一分鐘的視頻,先表示關於自己「時日無多」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卻又話裡有話地表示,生老病死是「必經之路」。
總之,這番話無助於打消質疑。反而讓外界堅信,自從在繼承人問題上與普京「不歡而散」,卡德羅夫已經預感到了自己的結局。
卡德羅夫一貫擅長在媒體鏡頭前保持存在感,俄羅斯二十來個自治共和國,唯獨他聲名在外,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這也有個副作用,當卡德羅夫在輿論視線中消失太久,就會立刻催生出各種流言。
近幾個月,外界無不注意到,卡德羅夫的曝光頻率大大降低,連官方活動也不參加,之前這種情況也出現過,一般都和卡德羅夫的病情掛鉤。
【卡德羅夫通過社交媒體「澄清」自己的病情】
有消息人士聲稱,卡德羅夫目前需要定期前往醫院,在醫生的監督下才能過夜,可想而知他的健康狀況有多嚴重。
卡德羅夫一邊對外堅決否認自己的病情,另一方面,卻又在為自己的身後事做準備,釋放出了自相矛盾的信號。
俄羅斯「勝利日」活動期間,卡德羅夫公開表示,自己已經向普京提出辭職。
這更讓外界堅信,卡德羅夫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
如果不是健康出了問題,48歲的卡德羅夫似乎完全沒有辭職的必要。
他突然來上這麼一出,明擺著是在給普京出難題。雖然准與不準,全在克宮「一念之間」,但涉及車臣內部事務,普京必須慎之又慎,一旦處理不好,整個車臣的局勢都會受到衝擊。
【卡德羅夫近段時間,在有意識地安排「身後事」】
照事態後續發展來看,普京並未第一時間批准卡德羅夫的辭職請求,而是就這麼「保持現狀」。
卡德羅夫辭職,無論是出於健康狀況,還是其他原因,他和普京都要面臨一個無法繞過的問題,誰來接替卡德羅夫?
很多跡象表明,卡德羅夫傾向於讓自己17歲的小兒子亞當接班,可普京似乎並不同意這個人選。
因為車臣憲法對領導人的年齡有硬性規定,要年滿30周歲。當年卡德羅夫也是受到這個限制,先在總理位置上熬了幾年,才當上了車臣共和國的總統。
卡德羅夫對小兒子亞當的寵愛已經是公開的秘密,這幾年不遺餘力地傾注資源培養。亞當15歲的時候,卡德羅夫就安排他出任車臣安全部門的負責人。俄烏衝突爆發後,又把他送到前線鍍金,給足了曝光度。
【卡德羅夫很器重自己的小兒子亞當,希望他能「子承父業」】
在討論自己的辭職問題時,卡德羅夫還當面向普京推薦小兒子為「接班人」。
只不過這個問題,不是他能自作主張的。
克宮要的是「名正言順」,避免任何爭議,亞當的名望、資歷都不夠,光有卡德羅夫背書也不行。
卡德羅夫想把兒子扶上位,卻讓克宮來收拾爛攤子,一旦普京同意了這個非常規人選,各種麻煩都會接踵而至。
當年光是為了確保卡德羅夫坐穩這個位置,克宮已經付出了大量精力,這次更不願意節外生枝。
在這個節骨眼上,俄羅斯可不想再來一次車臣戰爭,對領導人更替更要嚴格把關,不能因為卡德羅夫的一時任性,就打亂了俄羅斯的部署,甚至是為更加嚴重的央地矛盾埋下伏筆。
不是說卡德羅夫對普京忠心耿耿,普京就有義務滿足他的要求。
卡德羅夫之後,誰來掌管車臣?克宮已經有了初步的安排,那就是「卡德羅夫軍」的指揮官阿勞季諾夫,從年齡、資歷到能力,挑不出太多的毛病,至少比一個17歲的「接班人」靠譜得多。
【克宮傾向於讓阿勞季諾夫成為下任車臣總統】
那這是否會成為普京與卡德羅夫矛盾激化的導火索?
我們也知道,卡德羅夫長期以來以普京的「馬前卒」自居,承認自己取得現在的成就,是跟著兩人學習的成果,一個是自己的父親老卡德羅夫,另一個就是普京。
當初他能「子承父業」,很大程度上也是得到了普京的大力支持。於是執掌車臣的這幾年,卡德羅夫有事沒事就要標榜自己對普京無條件的「忠心」,他自己的社交媒體頭像,也是用普京的形象。
只是在這些表面功夫之外,卡德羅夫是否還有其他想法,這個就見仁見智了。
俄羅斯情報機構曾接到消息,說卡德羅夫經常不與克宮打招呼,就擅自與中東國家接觸,試圖保全資產和家人。
如果說這件事,還在普京的容忍範圍內,一旦卡德羅夫開始跨越紅線,為了給自己兒子鋪路,有意忽視克里姆林宮的意志,那麼普京也無法保證,卡德羅夫一家人都能有個體面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