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悅拒絕辭職,新總統浮出水面,主動對華示好。在經歷了多輪法庭辯論之後,尹錫悅的表現卻依舊強硬,不過他被彈劾的命運似乎已經不可避免。那麼誰又最有機會成為新一任的韓國總統呢?
2月18日,韓國憲法法院就尹錫悅彈劾一案進行了第九次辯論,本次辯論主要是圍繞之前的罪證和證據進行辯論,而法院也將對尚未調查的證據進行核實。但是就在開庭的前一刻,已經抵達法院的尹錫悅卻突然提出拒絕出庭,並返回了看守所。
按照韓媒的報道,尹錫悅是在抵達法院得知今天的主要日程後,認為自己無須在辯論會上陳述,才直接離開返回了看守所。但是法院方給出的說法卻截然相反,他們表示已經提前通知了尹錫悅當天的安排,因此有媒體認為尹錫悅抵達法院之後又缺席的行為極不尋常。
不過考慮到從總統淪為階下囚的巨大反差,尹錫悅這種舉動也能理解,報道稱,憲法法院將在20日安排第十次也是最後一次辯論,如果今後雙方不再提交新的證人或者證據,那麼法院將會在聽取雙方的最終發言後結束辯論程序,並擇日宣判。據韓聯社預計,憲法法院最晚將於三月中旬對尹錫悅案進行宣判。
不過即便身處絕境,尹錫悅卻依然保持強硬,雖然其目前身在看守所無法接受採訪,但是時代力量黨的臨時負責人權寧世在接受採訪時卻代替他進行了表態。2月17日,權寧世對外表示,雖然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但是目前外界關於尹錫悅將在被彈劾前主動辭職的傳言並不屬實,這根本是一個「不被考慮」的選項。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尹錫悅大概率會成為繼朴槿惠之後第二個被國會彈劾的總統,那麼一旦總統職位空懸,誰會成為韓國新的掌舵人呢?根據最新的民調顯示,李在明以超過43%的支持率一路領跑,緊隨其後的是勞動部長金文洙、首爾市長吳世勛以及大邱市長洪准杓,而且李在明領先的幅度高達15-20個百分點,可以說如果最終尹錫悅被彈劾罷免,重新進行選舉的話,李在明將毫無疑問地鎖定總統寶座,其他人根本沒有與其競爭的能力。
那麼一旦李在明成功上位,中韓關係會不會受到影響呢?日前,李在明在接受《華盛頓郵報》的採訪時就主動對華釋放了善意。在提到韓國未來的對外政策時,李在明表示雖然美日韓三邊關係將會繼續得到加強,但是中韓關係也不能受到影響,因為韓國根本承受不起「疏遠中國」的代價。
看上去還是老套的誰都不得罪的「平衡之術」,但實際上李在明對尹錫悅的對華政策早已不滿。自從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尹錫悅是唯一一個沒有對中國進行訪問的總統,再結合他訪美時的表現,其對華態度可見一斑。
去年3月,因為批評尹錫悅不該「招惹中國」,而是應該對中國說「謝謝」被執政黨抓著不放,批評其對華「太過軟弱」。在「緊急戒嚴」事件後,李在明繼續表態,稱尹錫悅不必要地加劇了同中國的緊張關係。
可以看出,一旦李在明上台,雖然不太可能徹底倒向中國,但是中韓關係必然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暖,韓國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唯美國之命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