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前瞻人工智慧之變

2024年12月05日07:52:02 國際 1836

大模型發展將走向何方?如何迎接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倫理挑戰?12月4日下午,在2024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智能時代的全球創新協作」平行研討會上,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美國工程院院士沈向洋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朱旭峰,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呂本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等分享了他們的觀點,共同探討人工智慧話題。

在這裡,前瞻人工智慧之變 - 天天要聞

研討會現場。

GPT-5大模型訓練受阻於數據不足

在人工智慧領域,數據被視為模型的「燃料」,模型需要從這些數據中學習和提取有用信息。

如何理解訓練大模型所需要的數據之巨?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美國工程院院士沈向洋以人類閱讀書籍為例,作了直觀的形容。

1T數據約等於500萬本書籍,或20萬張高清照片,或5000萬篇論文。全世界的書加起來,差不多是21T。「比如,一個20歲的人類,在得到比較好的教育的情況下,累計接收到的信息量大概是0.0002T,差不多就是1000本書。」

大約三年前,GPT-3剛推出時,大模型使用的數據量已達2T,相當於2萬億位元組GPT-4推出來時,訓練這款大模型用到的數據量大概為20T。「20萬億位元組是什麼概念?相當於今天互聯網發展40年以來,上面所有可用數據的總和。」

沈向洋表示,之前作為互聯網最核心的積累,數據大多被谷歌用來做搜索引擎,以後這些數據都會被拿來訓練大模型。「互聯網發展40年積累的數據,好像就是為了這樣一個AI時刻」。

「過去這兩年,大家都非常努力地推出GPT-5。然而,GPT-5至今未能面世,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數據缺乏。」沈向洋判斷,要真正做出像GPT-5這樣了不起的新一代系統,可能需要200萬億位元組即200T的數據量。所以,未來要做GPT-5,除了現有的數據,還要更多的多模態數據,甚至人工合成的數據。

中國成全球汽車智能技術「試驗田」

誠如沈向洋所言,越來越多的垂直行業將目光投向人工智慧。在同一場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智能化的未來使汽車行業更加堅定地發展自動駕駛技術。「目前搭載L2、L3級的自動駕駛功能新車不斷上市,多地也實現了自動駕駛車輛的常態化載人、載物的測試,廣大消費者也都習慣於使用輔助駕駛功能。對自動駕駛,中國的消費者也很有期待,從現在的趨勢看,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將成為自動駕駛研發、推廣應用的一片熱土。」

與此同時,「車路雲一體化」融合發展方案也正在加速落地,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的試點工作也在全國範圍內穩步推進,為智能網聯汽車生態構建了豐富的場景和強有力的支撐。作為全球汽車產業的「試驗田」,中國智能化升級和綠色低碳轉型的實踐經驗正在為全球汽車行業提供重要參考。

付炳鋒介紹,中國汽車行業正通過不斷創新,推動算力晶元、操作系統等領域的研發,加快市場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在中國取得廣泛的應用和快速的發展。

當前,中國正積極倡導和共同探索智能網聯汽車互利共贏的全球創新合作新模式,通過建立跨國界的合作機制,強化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致力於與各國攜手推動技術進步,共同解決好自動駕駛安全、數據隱私保護、跨境監管、協調等全球化面臨的挑戰。「中國將繼續堅定開放合作的態度,推動構建面向未來的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他說。

要考慮把人工智慧「關進籠子里」

「人工智慧發展可能面臨5個方面的挑戰,3個是內部性挑戰,2個是外部性挑戰,我們叫作『3+2』。」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呂本富提出以上觀點。

3個內部性挑戰,其一是智能科技會不會放大原來已有的偏見;其二是智能科技會不會產生「機器幻覺」,反而形成深度偽造;其三是如果人工智慧未來超過人類怎麼辦,人工智慧的「價值觀」如何和人類價值觀對齊,怎麼把人工智慧「關在籠子里」。

外部性挑戰有兩個,其一是人工智慧是否「財富中性」。他強調,新的技術即便不能縮短貧富差距,至少也要保持原狀,這稱作「財富中性」。其二是就業的問題,是不是「就業中性」。「就像電子商務極大影響了售貨員這個職業,但是產生了外賣員這個新職業。現在的人工智慧技術是不是也能『關一扇門,打開一扇窗』?」

呂本富強調,這不是一個國家、一個行業能面對的挑戰,而需要國際社會來統一考慮,所以智能時代的全球創新協作很重要。

個人要掌握時代變革的機會

很多人擔心在人工智慧時代會失去工作、被社會淘汰。對此,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朱旭峰建議,對國家來說,應該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作用,也發揮好企業作用,讓人才、資金等要素向企業匯聚。對個人來說,一定要掌握時代變革的機會,學習好新技術,賦能自己。

「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是對全體人類造福的,而不是放大國家之間和人群之間的財富分化。所以我們期待各個國家投入力量去開發新技術,讓人類迎來新階段更高級的文明。」他在最後說。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方晴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邱偉榮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映武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克里姆林宮談特朗普與普京的潛在會面 - 天天要聞

克里姆林宮談特朗普與普京的潛在會面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5月5日表示,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和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之間的會晤在許多方面都是必要的,但尚未安排。
延斯·施潘當選德國聯盟黨新任主席 - 天天要聞

延斯·施潘當選德國聯盟黨新任主席

當地時間5月5日,德國聯邦議院聯盟黨議會黨團選舉延斯·施潘接替弗里德里希·默茨擔任新任主席。延斯·施潘已在德國聯邦議院任職20多年,2021年大選失敗後,在聯盟黨作為反對黨時期,延斯·施潘擔任議會黨團副領袖之一。施潘主要參與經濟政策制定。此前,他還曾擔任衛生部長、財政部議會國務秘書。 (總台記者 康玉斌) ...
美民眾日常生活遭關稅無差別衝擊 特朗普:不擔心經濟衰退 - 天天要聞

美民眾日常生活遭關稅無差別衝擊 特朗普:不擔心經濟衰退

美國政府濫施關稅,從護膚品到服裝,從傢具用品到藥品,美國民眾日常生活各個方面遭受無差別打擊。近日,美國媒體就分析了關稅政策是如何影響美國普通民眾生活的。美國媒體主持人:《紐約時報》近日分析了如果沒有中國製造的產品,美國家庭會是什麼樣。報道指出哪些日常用品可能面臨價格飆升或短缺,簡而言之,那太多了。事...
法國宣布投資1億歐元吸引外國科研人員 - 天天要聞

法國宣布投資1億歐元吸引外國科研人員

新華社巴黎5月5日電法國總統馬克龍5日宣布,在美國減少對科學的資助之際,法國政府將通過「法國2030」國家投資計劃額外提供1億歐元來吸引外國的科研人員,特別是來自美國的科研人員。當天「選擇歐洲科研」大會在巴黎索邦大學舉行,旨在鼓勵全球的科研人員選擇歐洲和法國作為工作地點。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以及歐...
特朗普:不排除動武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不排除動武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5月4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播出的一檔節目中,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就其「奪取格陵蘭島」提議進行說明。針對「使用軍事力量吞併格陵蘭島」的說法,特朗普表示「不排除」這種可能。他在採訪中表示,他對武裝奪取格陵蘭島這件事情的發生仍持「懷疑態度」,但他表示這種可能性「肯定」存在。「我們非常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