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改口:不謀求第三任期

2025年05月06日04:42:05 國際 1222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當地時間5月4日播出的電視專訪中明確表示,不謀求在本屆任期結束後繼續出任總統。

特朗普改口:不謀求第三任期 - 天天要聞

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與新聞界對話》電視節目專訪中,特朗普同時點名副總統詹姆斯·萬斯和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認為他們是共和黨內崛起的新星,有望接過保守派衣缽,繼續推進「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政策議程。

特朗普在節目中說:「我將當8年總統,兩屆。」

3月曾表示考慮第三任期「不是玩笑」

特朗普改口:不謀求第三任期 - 天天要聞

今年3月接受同一節目專訪時,特朗普曾表示,考慮第三任期「不是玩笑」,有方法可以實現這一目標。

繼1892年民主黨人斯蒂芬·克利夫蘭之後,特朗普是美國歷史上第二位連續三次參選、且在競選連任失敗後再度當選的總統。

據報道,美國憲法第22修正案規定,「無人應經選舉出任總統超過兩次」。經由立法廢止該修正案的難度相當大,需要國會兩院三分之二以上議員或三分之二以上各州議員支持,並獲得四分之三州議會批准。

「特朗普3.0」討論

按全國廣播公司說法,圍繞「特朗普3.0」的討論4月達到巔峰,在特朗普兩個兒子等人主導下,特朗普集團開始出售標有「特朗普2028」字樣的紅帽,產品簡介提及用這樣的紅帽「重寫規則」。

在4日播出的專訪中,特朗普說,他聽說過規避憲法規定的多種選項,但從未專門就開闢總統第三任期的路徑舉行正式商議。「這不是我想做的。我想度過偉大的四年,之後交棒給別人,理想狀態下是共和黨人。」

點名副總統萬斯和國務卿魯比奧

特朗普改口:不謀求第三任期 - 天天要聞

副總統萬斯(左)和國務卿魯比奧(右)

在特朗普看來,到2028年總統選舉時,共和黨可能湧現多達20名接班人。其中,萬斯身為副總統,如果做得出色,自然擁有優勢;另一個潛在人選是國務卿魯比奧。不過,眼下做此討論「為時過早」。

全國廣播公司稱,魯比奧深得特朗普信任,當前身兼數職,包括美國國際開發署代理署長、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臨時負責人。本月1日,他頂替因「群聊門」泄密事件而備受批評的邁克爾·華爾茲,代理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特朗普在4日專訪中說,不指望魯比奧會「長期」代理上述最新職務,但也不著急找人替換他。

「眼下更關注國會中期選舉」

特朗普說,他眼下更關注2026年的國會中期選舉,希望憑藉籌集競選資金等優勢在這一選舉周期中發揮「非常積極」作用。他甚至稱,共和黨有望改寫「勝選總統的一黨通常輸掉國會一到兩院」的中期選舉規律。

只是,近期美國多項民意調查顯示,特朗普政府對多國徵收關稅、強行驅逐移民等政策遭遇抵制,其民意支持率在執政百日內連連下滑。

特朗普改口:不謀求第三任期 - 天天要聞

來源丨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丨夏鴻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記得帶傘!未來三天重慶多陣雨 - 天天要聞

記得帶傘!未來三天重慶多陣雨

【來源:微萬州】5月5日白天,重慶市各地多云為主,氣溫14~31℃。根據重慶市氣象台預計,5日夜間到7日白天,中西部和東南部地區多陣雨;7日夜間到8日白天,各地陣雨或雷雨,偏南地區中到大雨(20~45毫米)。
罷藍二階段達標恐破三十,藍營應對不當可能輸慘了! - 天天要聞

罷藍二階段達標恐破三十,藍營應對不當可能輸慘了!

2025年5月5日——新北市選舉委員會迎來了一批重要的文件,這些文件來自各地的罷免團體,標誌著台灣大規模罷免行動進入了關鍵的第二階段——送件期。隨著罷免團體不斷推動聯署,地方選委會也開始了清點與初篩工作,很多罷免案的進展愈發引人注目。
克里姆林宮談特朗普與普京的潛在會面 - 天天要聞

克里姆林宮談特朗普與普京的潛在會面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5月5日表示,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和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之間的會晤在許多方面都是必要的,但尚未安排。
延斯·施潘當選德國聯盟黨新任主席 - 天天要聞

延斯·施潘當選德國聯盟黨新任主席

當地時間5月5日,德國聯邦議院聯盟黨議會黨團選舉延斯·施潘接替弗里德里希·默茨擔任新任主席。延斯·施潘已在德國聯邦議院任職20多年,2021年大選失敗後,在聯盟黨作為反對黨時期,延斯·施潘擔任議會黨團副領袖之一。施潘主要參與經濟政策制定。此前,他還曾擔任衛生部長、財政部議會國務秘書。 (總台記者 康玉斌) ...
美民眾日常生活遭關稅無差別衝擊 特朗普:不擔心經濟衰退 - 天天要聞

美民眾日常生活遭關稅無差別衝擊 特朗普:不擔心經濟衰退

美國政府濫施關稅,從護膚品到服裝,從傢具用品到藥品,美國民眾日常生活各個方面遭受無差別打擊。近日,美國媒體就分析了關稅政策是如何影響美國普通民眾生活的。美國媒體主持人:《紐約時報》近日分析了如果沒有中國製造的產品,美國家庭會是什麼樣。報道指出哪些日常用品可能面臨價格飆升或短缺,簡而言之,那太多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