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2月25日電 綜合美媒報道,對於許多生活在美國的人來說,「美國夢」已經變成了幻想。尤其是對美國非裔來說,通脹成本、種族主義威脅等因素,促使他們中的一部分在美國之外尋找「安全之地」和理想的發展空間。
據雅虎新聞網財經頻道報道,作為美國民族精神的核心,「美國夢」曾經意味著任何人都能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毅力來實現幸福生活。但根據《華爾街日報》和芝加哥大學全美民意研究中心(NORC)去年10月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45%的調查參與者認為「美國夢」已不再適用,更有18%的人認為「美國夢」從未適用過。

美國雅虎新聞網財經頻道報道截圖
文章質問道:「什麼是新的『美國夢』?美國人現在的奮鬥目標是什麼?」對此,美國「網紅」布林·伊莉斯(Bryn Elise)表示,「新的『美國夢』就是離開」。文內分析到,從許多美國人的經濟承受能力的角度來看,這幾年對他們來說很艱難。美聯儲試圖通過持續加息來遏制通脹,但此舉增加了借貸成本,降低了美國民眾的購買力。同時,這也迫使許多美國人更加關注短期目標(按時支付房租和每日食物),而非傳統上與「美國夢」相關的長期目標。
其中,成本是「美國夢」逐漸消亡的一個關鍵因素。投資評論網站投資百科(Investopedia)近期的分析顯示,現如今要達成「美國夢」這一里程碑需要340萬美元。而所有教育水平的大部分美國人距離這一目標都存在著不小的財務缺口,這迫使人們重新評估他們的生活目標。
對許多美國人來說,實現「美國夢」不再只是錢的問題,舊的「美國夢」的許多標誌都遙不可及,這促使他們調整了人生優先事項。「我們一直被誤導,認為生活就是忍受我們的境況和出生的地方,但生活並不要求你必須呆在你出生的地方,用一生的時間去奮鬥。」伊利斯在她的視頻中說,「事實上,舊的『美國夢』已經不再適合我們了。」她描述的理想生活方式與傳統「美國夢」的部分內容有一些相似之處,尤其是通過努力工作和決心實現平等機會和繁榮的理念,只是不是在美國。
另據《今日美國報》(USA Today)網站本周報道,2020年蓋洛普(Gallup)的一項民調發現,40%的美國非裔晚上在自己所在的社區內感到不安全,而白人只有16%。2022年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民調發現,32%的美國非裔經常擔心因為種族而受到攻擊或威脅。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網站報道截圖
對於一些美國非裔來說,尋找最安全的地方始於美國之外。2022年夏天,美國旅遊博主卡拉·韋斯特(Cara West)帶著丈夫和年幼的女兒離開美國,尋找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前,他們一家住在得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市,一個房租價格飛漲、生活成本不斷提高的城市。為了避免再支付託兒費,她和丈夫的工作時間完全相反。當她了解到其他同事在外國的經歷後,她覺得(生活)不應該這麼難,他們可以在美國之外實現「美國夢」。
文章表示,一些非裔家庭,尤其是非裔女性,希望住在其他地方的原因有很多。韋斯特說,烏瓦爾德槍擊事件是她忍無可忍的最後一根稻草。據非營利組織「槍支暴力檔案」(Gun Violence Archive)2023年7月的報告,當年發生了377起大規模槍擊事件。韋斯特說:「很多非裔婦女都準備離開美國。」2016年搬到英國上學的坎迪斯·索爾特斯 (Candace Salters)同樣表示,作為一名非裔,生活在美國以外的地方可以緩解某些日常焦慮,尤其是與槍支暴力有關的焦慮。她總結道:「很多時候,美國比很多你想居住的地方更危險。」

美國人互不信任情況加劇 核心原因在於種族歧視。(來源:中國日報 作者:蔡艨)
索爾特斯說:「作為有色人種,我們知道被壓迫或邊緣化是什麼感覺。」雖然英國同樣有結構性種族主義,但感覺與美國不同。「在美國,幾乎感覺你首先是非裔,其次才是美國人。」薩爾特斯說,「在國外生活,你首先是美國人......」
文章援引了美國國家公平地圖集的種族平等指數(National Equity Atlas』 Racial Equity Index)利用數據對該國各州的種族差異和總體人口繁榮程度進行的排名。美國非營利性組織「政策鏈接」(PolicyLink)的公平經濟部主任阿比·蘭斯頓(Abbie Langston)認為,這可以為各州和城市在不同指標上的表現提供簡單了解。
蘭斯頓說,這些數據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城市的排名遠遠高於其所在州的整體排名,這表明存在「巨大的財富和收入隔離」。而一些白人人口占絕大多數的州可能看到更小的種族差距,如緬因州、佛蒙特州或新罕布希爾州。「這當然並不意味著這些地方的有色人種沒有受到系統性和結構性種族主義的影響。」蘭斯頓補充道。
文章表示,在瀏覽了文章、評論、社交媒體上的個人賬戶甚至基於數據的指數之後,人們仍然會有這樣一個疑問:「把一個地方稱為最安全的地方意味著什麼?只要種族主義仍然是國家的結構性組成部分,對於非裔來說,有『最安全』的地方嗎?」
(編譯:馬芮 編輯:高琳琳 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