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關稅暫緩期7月9日的臨近,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掀起新一輪全球風波。
據路透社消息,特朗普聲稱:發送"關稅書信"的國家有可能達到12個國家或15個國家。
而且,特朗普還強調:對部分國家的關稅將非常高,最高將達到70%。
然而,在這一系列動作中,他卻始終對中國隻字未提。這一反常舉動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6日與商務部長霍華德·勒特尼克一起在新澤西州莫里斯敦機場會見記者,回答記者提問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可謂來勢洶洶。
他不僅針對全球範圍內的小國,還將矛頭對準了日本、歐盟等傳統盟友。財長貝森特透露,這些信函中包含了對18個重要貿易夥伴的關稅施壓,試圖迫使他們在貿易問題上向美國妥協。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對部分國家開出的關稅條件極為苛刻,例如對日本商品威脅徵收35%的關稅,對歐盟商品甚至可能高達50%。
但在這場關稅風暴中,中國卻成為了「例外」,這顯然不是巧合。
事實上,特朗普的策略並非避開中國,而是選擇了一條「迂迴路線」。
他先從中國的重要貿易夥伴下手,例如東盟國家。
近期,越南和柬埔寨已經在美國的壓力下與其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對越南商品徵收關稅從46%降低至20%,換來越南對美國打開市場。
而泰國財政部長也在7月7日表態,正與美國積極協商,以避免高達36%的關稅。作為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東盟的妥協可能會削弱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市場份額。
特朗普拉攏盟友
與此同時,特朗普還試圖通過施壓日本、歐盟等盟友,進一步孤立中國。
他的目標是分化這些國家與中國的貿易合作,形成一個針對中國的經濟聯盟。
然而,這一策略的背後也暴露了特朗普的現實考量。
當前,美國國內問題不斷,馬斯克成立「美國黨」對共和黨形成了衝擊,特朗普在政治上面臨不小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他不敢輕易對中國發起新一輪直接對抗,而是選擇從外圍逐步施壓。
對於中國而言,這場博弈早已洞若觀火。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再跟其它國家進行更多的溝通。
比如加強與東盟的合作,利用rcep等機制穩固區域經濟。
同時,中國還可以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亞非拉國家的經濟聯繫,拓展更多國際市場。此外,wto等國際組織反制美國的單邊主義行為,也是重要選項。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表面上避開了中國,但最終目標仍是通過分化全球貿易夥伴,削弱中國的經濟影響力。
然而,中國的定力和全球布局,決定了這場博弈的勝負並非特朗普可以輕鬆掌控。全球貿易的棋局仍在演變,誰能笑到最後,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