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局勢正發生深刻變革,37萬美軍的湧入中國周邊地區引發了世界範圍內的警覺,但拜登政府卻似乎仍不滿足於此,他們正積極策劃與30多個國家聯手,準備在全球範圍內打響一場持久的角力。與此同時,中國和俄羅斯也發出了共同反對美國霸權的響亮聲音。
這個新的全球動態,無論是北約的亞太化趨勢,還是美國積極拉攏日本、韓國等國家,都給國際格局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表態顯示,日本暫時不考慮成為北約的成員或准成員,但與此同時,北約卻計劃在日本設立聯絡辦公室,這表明北約與日本之間的聯繫正在不斷加強。這種趨勢下,亞太地區正在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此外,在G7峰會上,七國集團再次介入台海問題,明確表態不允許中國單方面動用武力改變地區現狀。這引發了對七國集團是否會直接介入台海問題的猜測。可以看出,美國正試圖以集體壓力的方式對中國施加壓力,將中國置於多方夾擊之中。在這個背景下,中國周邊地區已經集結了空前規模的美軍力量,顯示出美國對中國的威懾態勢。
據中國南海研究院的研究報告,美國在印太地區部署了超過37.5萬的兵力,佔據了美軍全部作戰部隊的四分之一。其中,美國海軍的60%作戰艦艇、陸軍55%的作戰部隊以及2/3的海軍陸戰遠征部隊都集中在這個地區。考慮到美國經常從其他地區抽調航母戰鬥群前往亞太,其實美軍在該區域的實力更為強大。這不僅僅是為了威懾中國,還是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甚至是直接應對與中國的軍事衝突。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美國還要積極邀請其他國家參與亞太地區的圍堵行動。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和俄羅斯兩國密切合作,共同反對美國的霸權主義。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與中國進行了一系列雙邊經貿合作協議的簽署,明確表明儘管美國試圖切斷中俄兩國的經濟合作,但這一願望未能實現。米舒斯京強調,中俄兩國在共同應對來自西方的制裁和國際局勢動蕩方面具有共同利益,展現出了雙方的堅定決心。這種緊密合作不僅僅是為了因應外部壓力,更是基於兩國共同反對霸權主義的共識。
美國試圖將中俄兩國分隔開來,但這個戰略並沒有奏效。相反,中俄兩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合作不斷加深,顯示出了他們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美國試圖通過集結盟友,對中國和俄羅斯施加壓力,但這種做法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引發反彈,因為美國的霸權主義在國際社會中已經不再得人心,時間會證明,它無法持久。在新的全球格局中,中俄兩國正在展現出堅定的力量,共同反對霸權主義,為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