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美國《華爾街日報》1日報道稱,中國人工智慧(ai)模型在全球愈發受歡迎,這一趨勢正挑戰美國在全球ai產業中的主導地位。在歐洲、中東、非洲和亞洲,從跨國銀行到公立大學,用戶正轉向deepseek等中國公司推出的大語言模型,作為chatgpt等美國產品的替代方案。
deepseek標誌圖 圖源:視覺中國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滙豐銀行和渣打銀行已開始在內部測試deepseek的模型。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沙特阿美最近也在其主要數據中心部署了deepseek。即便是包括亞馬遜aws、微軟和谷歌在內的美國主要雲服務提供商也向客戶提供deepseek服務。
《華爾街日報》稱,正如其他行業的情況,中國ai公司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提供幾乎同樣出色的性能,因此得以迅速吸引客戶。此外,中國領先ai企業還開源發布其ai模型,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做出調整,這也鼓勵了全球開發者和企業採用這些模型。
《華爾街日報》提到,總部位於塞普勒斯的平台latenode致力於幫助全球企業定製ai工具,用於生成社交媒體與營銷內容等任務。其聯合創始人奧列格·贊科夫表示,全球多達五分之一的用戶選擇了deepseek的模型。「deepseek整體質量相當,但價格只有1/17。」贊科夫說,這使其在智利、巴西等資金和計算資源有限的國家格外受歡迎。
此外,總部位於日本東京的ai初創企業abeja去年秋季在為日本經濟產業省打造一系列定製模型時,選擇了中國公司研發的ai產品,而非谷歌和meta的類似產品。在南非的金山大學,該校電子研究主管塔里克·蘇提表示,研究管理人員選擇deepseek用於該校一項試點項目,理由是該模型為開源、可離線運行,有助於保障校方數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