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 「關注」,聽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時,還能獲取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要說「反美急先鋒」有誰,朝鮮絕對當仁不讓地算一個。
別看朝鮮國家體量小,在反美方面,朝鮮可是一直走在國際最前沿。
相信很多人對從朝鮮的第一印象,都停留在「飄忽不定」的導彈演習以及壯觀又極富戲劇性的閱兵儀式上,多少還要帶一點調侃的味道。
殊不知,朝鮮可是個實打實的硬核小國,干出的「狠事兒」是一個比一個硬核,比如刺殺韓國總統、打落美軍飛機、綁架日本人......無論單拎哪件事說,都能在國際上引起轟動。
這些「狠活」,讓克格勃看得流淚,讓美國中局情看得肝顫。
那麼,小國朝鮮都干過哪些驚天狠事?朝鮮的「底氣」又從何而來?
欲刺殺韓國總統
將時間拉回至在1983年,這一年,韓國得到了1988年申辦奧運的資格。
在奧運會問題上,朝鮮政府極力主張1988年奧運會由朝鮮和韓國聯合舉辦,並要求將一半的體育項目安排在朝鮮進行。但這一要求被韓國當局果斷拒絕。
與此同時,通過軍事政變奪權的全斗煥在朝韓問題上表現出了軍人強勢的一面,不僅大力將韓國與朝鮮劃清界限,還指責朝鮮當局「不要太天真」。
這讓朝鮮頗為惱火。
眾所周知,解決朝韓問題一直是朝鮮建國後的主要戰略方向,但對此韓國極其不領情不配合,其一貫傲慢的做派引起了朝鮮的高度憤怒。
除了奧運會,全斗煥時代的韓國開始與世界進行新一輪外交溝通。在全斗煥的斡旋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承認韓國的獨立主權,並與韓國積極展開國際貿易合作。
這一系列舉動從根基上撼動了朝鮮的外交地位,讓朝鮮逐漸處於被動地位。
朝鮮徹底坐不住了。
於是,金日成與朝鮮特工草擬了一份「驚天計劃」——刺殺韓國總統全斗煥。
刺殺韓國總統可是件大事,不僅影響朝鮮半島的局勢,還會對整個東亞地區局勢帶來不小的影響。然而朝鮮天不怕地不怕,斷然決定將刺殺韓國總統的計劃,從規劃落實到現實。
經過朝鮮特工的精心準備,朝鮮決定將刺殺地點定在緬甸。
彼時的全斗煥正在世界到處跑,其中緬甸就是其出行環節中的一部分。
根據行程安排,1983年10月8日,全斗煥將會抵達緬甸仰光,屆時他會與緬甸核心的領導人共同前往緬甸烈士陵園,這是韓國與緬甸外交的重要環節,雙方對此非常重視。
朝鮮特工決定在緬甸烈士陵園安放炸彈,直接炸飛全斗煥所乘坐的汽車。
這個刺殺計劃在上世紀80年代略顯小兒科,因為邏輯上緬甸政府一定會在烈士陵園做好最高級別警戒,不可能讓朝鮮特工如願將炸彈放進烈士陵園。
然而現實總是令人出乎意料,朝鮮特工們在10月8日之前,居然真的成功將炸彈偷偷放置在陵園的各個角落,而且緬甸方面絲毫沒有感覺到異樣。
原本天真的刺殺計劃居然真的實施成功了。
時間來到10月8日,全斗煥同數十名韓國官員抵達緬甸仰光,並如期前往緬甸烈士陵園。此時,位於山頂電影院的幾名朝鮮特工嚴陣以待,他們在等全斗煥的車輛駛向目標地點。
計劃正在有條不紊進行,但是緬甸方面的一個失誤打亂了整個刺殺行動。
按照正常規劃,當全斗煥的車輛駛入烈士陵園時,樂隊就要演奏國歌。然而緬甸樂隊錯將第一輛裝有韓國國旗的車當做全斗煥的車,導致國歌提前演奏。這也讓山頂的朝鮮特工們誤以為頭車就是全斗煥的座駕。
突然,山上傳來了巨大的爆炸聲,昂山墓地頓時煙塵四起,瓦礫橫飛。
前面幾輛載有韓國官員的汽車瞬間被炸飛。這次爆炸行動,直接炸死了包括韓國外交通商部長李范錫以及工商部長金東輝在內的21人死亡,其中包括17名韓國重要官員。
唯獨,不包括金斗煥。事發時,他還在山腳下。
刺殺計劃失敗後,全斗煥專車立刻掉頭回到山下的迎賓館,並對整個賓館進行高度警戒。不一會兒的功夫,全斗煥便乘專機飛回了韓國,並取消了接下來的出訪行程。
事後,緬甸外交部公開道歉,對此次爆炸事件進行大規模追捕。
很快,有三名朝鮮特工在緬甸身份暴露,其中一人在與緬甸警方的槍戰中中彈身亡,其餘兩名特工自殺未遂,被緬甸警方逮捕。一名朝鮮特工在審問時交代了刺殺全斗煥的計劃,後被判處無期徒刑。另一名特工則在審問時拒不交代,最後被判處絞刑。
雖然在客觀上朝鮮這次刺殺行動失敗了,但是效果和意義尤為明顯。此次事件,成功肅殺了韓國的銳氣,之後幾年內,全斗煥成了「縮頭烏龜」,不敢在國外高調訪問。
全斗煥下台之後,朝韓關係開始升溫。在隨後的悉尼奧運會和平昌冬奧會上,朝鮮與韓國兩國運動員併入了「朝韓聯盟」一個代表隊上,主張民族大團結。
或許韓國政府已經怕了,他們不希望再經歷一次「扣人心弦」的爆炸事件。
他們知道,朝鮮是敢動真格的。
擊落美國軍機
除了刺殺事件以外,朝鮮對韓國背後的美國也毫不客氣。
1969年,美國一架軍用飛機貿然駛入朝鮮領空,這是一架偵察機,負責對朝鮮半島進行戰略偵察。通常情況下,美國的偵察機在小國的上空都是橫行霸道的,誰也不敢攔截。
在此次偵查任務中,驕傲的美軍偵察機甚至採用了低空拍攝行為,緩慢駛過朝鮮上空,態度極其囂張。但這次朝鮮並沒有怪美國的毛病,幾架高射炮精準地將美軍偵察機擊落!
一名美軍飛行員當場身亡,另一名飛行員則通過跳傘逃出生天。可這名跳傘飛行員還沒能長出一口氣,地面上的朝鮮士兵就已經將降落地點團團圍住。
飛行員剛落地,就有無數槍口指向他。飛行員毫不猶豫地舉起雙手投降,隨後被朝軍扣押。
那個飛行員沒想到的是,除了滿山遍野的朝鮮士兵以外,中間還有一名攝像師。攝影師將美國飛行員從降落到投降的全部過程都錄了下來,便將這盤錄像帶轉交給美國軍方。
這在告訴美國:我不但敢擊落美國的飛機,我還敢羞辱你!
此時,美軍指揮部已頓時亂作一團,在收到朝鮮軍方送給他們的錄像帶後,更是頓時怒不可遏。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一個未宣戰國家膽敢擊落美國飛機,朝鮮可謂是開天闢地頭一回。
然而,美國針對此次墜機事件,並沒有發表過多言論。因為偵察機未經允許貿然駛入朝鮮領空,本來就是美國理虧。因此面對朝鮮這次公然反抗,美國只能認栽。
經歷了這次事件,美軍偵察機再也不敢在朝鮮和其他潛在敵對國家展開低空偵查任務。每次偵查行動至少都是在萬米以上的高空進行,起碼是朝鮮高射炮打不著的地方。
可隨著朝鮮國防力量的逐漸增加,萬米高空也已經不安全了,因此在2000年後,美軍再也沒有對朝鮮展開過大規模的空中偵察。
這不禁讓人感嘆:原來美國也知道害怕呀!
綁架日本人
除了韓國和美國,日本也在朝鮮身上栽過跟頭。而且日本吃的虧,可能要比韓國和美國加起來還要多。
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有許多日本人離奇失蹤,失蹤的日本人成分複雜,有上班的白領,也有家庭主婦,有學生,也有老人。此外,這些失蹤案件都幹得極其出色,找不到任何線索。
由於失蹤案持續時間較長、涉及範圍之廣且難以破獲,日本警方一直將失蹤案壓在公眾視野之下,並嘗試暗中破獲。
但直到1987年,答案才真正浮出水面。
這年,一架韓國飛機失事,韓國警方很快將飛機失事定義為恐怖襲擊,並將兇手鎖定在兩個日本人身上。這次事件讓韓國與日本關係再度緊張。可是日本方面也是一頭霧水,自己並沒有在暗地裡襲擊韓國的行動。為什麼會突然冒出兩個日本人阻礙韓國的民用客機呢?
經過韓日雙方的協同調查,這兩名日本人的真實身份終於被找到,結果令日韓同時大跌眼鏡——這兩名日本人原來是偽造日本國籍的朝鮮人。
日本當局立刻展開調查,可結果發現,直到飛機失事之前,這兩名朝鮮人一直潛伏在日本,並以日本人的身份像普通人一樣生活著,所有的言談舉止都和日本人沒有兩樣。
他們的日語非常流利,對日本文化和習俗極為了解,這才躲過了日本反間諜偵查的眼睛。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朝鮮特工可以完美地偽裝成日本人呢?
日本瞬間想起了持續十幾年的人口失蹤案。
原來,那些失蹤的日本人都是被朝鮮特工秘密抓獲,並暗自運到了朝鮮,被迫成為朝鮮特工們的「老師」,在一個秘密場所向特工們教授日語和日本的文化與習俗。
原來,自朝鮮建國以後,朝鮮就一直在培養能夠潛伏在日本的特工,抓日本人當「老師」的行為,只是特工培訓的其中一個環節。
這些日本人中,最小的僅有13歲,他們在朝鮮雖然被軟禁,可是待遇還算不錯。他們每天只有一個工作,那就是教朝鮮特工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日本人。
雖然被綁架的日本人並不是專業的日語老師,但朝鮮正是看中了這一點。
首先,這些被綁架的日本人大多都是日本社會的底層人或者邊緣人,即使失蹤了也不會得到日本警方的高度重視。同時,這些日本人來自社會的方方面面,能夠較為前面地刻畫日本的眾生相,為之後特工潛伏日本的工作打好理論基礎。
綁架事件被揭露後,在日本引起了不小轟動。
然而朝鮮的舉動卻又一次讓日本人震驚。朝鮮立刻向日本官方抱歉,並歸還被綁架的日本人。於是,這次事件也在朝鮮的「誠懇道歉」中不了了之了。
當然,朝鮮之所以敢主動認錯,就是拿捏住了日本的外交策略,朝鮮彷彿在告訴日本:我錯了,那你能把我怎麼樣?下次還敢!
雖然說那些被綁架的日本人所受到的傷害,不是用一句道歉就能彌補的,但是朝鮮認為,當年你們日本在朝鮮半島犯下的罪孽罄竹難書,現在綁你幾個日本人怎麼了?
對此,日本方面自然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小結
好了,講完朝鮮干過的那麼多「狠事兒」,你是否對朝鮮有了新的認識?
其實朝鮮干過的「硬核狠事」還有很多,比如:
板門店砍樹事件,朝鮮士兵奪過美軍的斧子並劈死了數名美國大兵;再比如奪取了美軍普韋布洛號戰艦,讓它成為美軍歷史上唯一一艘被外國俘虜的海軍艦艇。
據說,當年朴正熙被金載圭刺殺,其背後也有朝鮮的影子。相傳朝鮮特工為了促成金載圭刺殺一案,用愛國情懷多次與金載圭取得聯繫。不過至今也沒有得到證實。
任何一個小國的力量都不能被忽視,鮮並不是像許多人眼中只會「打嘴炮」的奇葩小國,在美日韓問題和民族統一上,朝鮮人敢真「干」。
朝鮮特工能夠組織一次較為成功的刺殺計劃、能夠滲透到日本內部,朝鮮軍方敢研究核武器,趕工人擊落美軍飛機,這些都是「膽大」的表現。
我們有一句老話,莫欺少年窮。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大國博弈中,不要小瞧任何一個小國,更不要小看一直在挺直腰桿過日子的朝鮮,朝鮮未來還會幹出哪些狠事,可能誰也想像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