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2023年04月25日23:39:11 國際 3062

這兩天,印度全國上下都對德國十分憤怒。

起因是德國《明鏡周刊》登出的一幅卡通漫畫,畫面上方寫著一行德語,「人口:印度超過中國」。

漫畫中心位置畫著兩列火車,一列是從車身到車頂都掛滿了人的普通列車,上面有人舉著印度國旗。

另一列是車身上印有中國國旗的高鐵。

代表印度的列車冒著滾滾濃煙,將代表中國的高鐵甩在了身後…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漫畫一經刊出,印度的媒體和官員開始痛批德國種族歧視,社媒上的印度網友也紛紛留言指責德國。

一幅漫畫,就這樣點燃了全印度的怒火……

一切的起因,要從本月另一條重大新聞說起。

不久前,聯合國官網發布的最新人口報告指出,截止本月月底,印度人口達到14.25億,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未來幾十年內,其人口數量還將繼續增長。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而中國人口數量在2022年達到14億的峰值後,將開始逐漸下滑。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得知這條消息,印度方面也是舉國歡騰。多家主流媒體都在第一時間報道了此事。

《印度時報》:「聯合國報告顯示,印度已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印度斯坦報》:

「聯合國:印度到年中將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眾多歐美媒體在報道這一消息時,也用了類似的標題。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然而,在一眾直接轉載消息的歐美媒體里,向來以「不說人話」著稱的德國《明鏡周刊》,卻刊出一幅含蓄的諷刺漫畫,徹底激怒了印度網友。

這幅漫畫里,中印兩國的列車分別代表兩國的「科技和基建」,印度列車上掛滿了人,卻跑在了中國的高鐵前面,其用意耐人尋味。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不管其他國家怎樣解讀,至少在印度人看來,這是妥妥的種族歧視。

印度官方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強烈反應。

信息技術部長rajeev chandrasekhar憤怒地發推到:

「你們試圖嘲笑印度,但跟莫迪總理領導下的印度打賭是不明智的,幾年後印度經濟就會超過德國!」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另一位宣傳部長kanchan gupta則憤怒地抨擊稱:

「德國這是令人震驚的種族主義。《明鏡周刊》以這樣的方式漫畫諷刺印度,徹底脫離了現實。純粹是為了展現印度的落後,更是為了拍中國的馬屁!跟《紐約時報》諷刺印度的火星任務差不多糟糕。」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印度網民也紛紛在社媒上開啟了懟德國的模式。

「是時候抵制德國車了?我打算賣掉我的德國車賣輛印度車!」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畫這幅漫畫的人很可能是個在德國的印度人。一個自我厭惡的印度人。」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對這個最有力的回應就是我們也畫一幅諷刺漫畫。」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這只不過顯示了他們對印度發展的嫉妒。」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印度火車領先於德國火車,印度經濟很快也會超過德國。」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碼住這條推文,最多兩年,我們的gdp就會超過德國,到時候提醒並向他們展示這條推文和這幅漫畫。」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德國人一定為他們高效的列車系統感到無比自豪!這裡有片段。」

(配圖:二戰時將猶太人運往集中營的列車)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不過,也有部分印度網友認為,這幅漫畫雖然有諷刺嫌疑,也呈現了部分事實。

「這難道不是我們的現實?比起為一幅漫畫生氣,我們更應該嘗試改善我們的現狀。」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我沒看出(漫畫)有什麼問題。直到現在,印度也沒有高速列車網,全國絕大部分的邦里,人們坐火車的場景就跟漫畫里是一樣的。」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為什麼你們要抨擊德國人和中國人,而不是向中國學習?每個人都知道這是印度和印度鐵路的真相。接受現實好嗎!」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還有網友認為,這漫畫不是諷刺,而是表現了印度積極的一面:

「對德國人來說,它(印度)緩慢又穩定地贏得了比賽。有一天印度經濟也會超過中國。」

「這是印度的命運。十足的人口紅利。」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除開漫畫的諷刺意味,人口與發展,在任何國家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正如一些理性的印度媒體所說:

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不僅意味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轉移群眾超26萬人次,廣東如何織牢基層防汛網? - 天天要聞

轉移群眾超26萬人次,廣東如何織牢基層防汛網?

入汛以來,廣東汛情防禦形勢嚴峻。7月9日,筆者從省應急管理廳獲悉,今年以來,全省先後經歷11輪強降雨和1個颱風登陸影響;上半年,排查隱患311633項,提前轉移危險區域群眾26.57萬人次,避險多起山洪地質災害。
新聞8點見丨神十九乘組太空歸來後首亮相;韓國前總統尹錫悅再次被捕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神十九乘組太空歸來後首亮相;韓國前總統尹錫悅再次被捕

【時政】我國5年經濟增量預計將超35萬億元 「十四五」成績單來了7月9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首場發布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京報)閱讀全文>>>月球樣品又有新發現!嫦娥六號揭示月背演化密碼7月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嫦娥六號月球樣...
韓國:當總統淪為「階下囚」,9平米牢房能否承載司法公正? - 天天要聞

韓國:當總統淪為「階下囚」,9平米牢房能否承載司法公正?

2025年7月10日,韓國前總統尹錫悅在法院批准逮捕令後,被押往首爾看守所等待司法裁決。這一場景,再次將韓國政壇的動蕩與司法體系的矛盾推向風口浪尖。從「緊急戒嚴令」風波到彈劾罷免,從首次被捕到二次拘留,尹錫悅的命運軌跡已成為韓國「青瓦台魔咒
公職人員被境外間諜布局圍獵 國安部公布案例詳情 - 天天要聞

公職人員被境外間諜布局圍獵 國安部公布案例詳情

記者從國家安全部了解到,近年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對我開展滲透竊密活動愈發活躍,他們將我公職人員作為重點圍獵的目標,精心布局,因人下套。個別公職人員因立場信念缺失、紀律觀念弱化、規矩意識鬆懈等原因,引發失泄密惡果,既折損個人前程,更對國家安全
美關稅威脅「延期」,全球貿易博弈升級? - 天天要聞

美關稅威脅「延期」,全球貿易博弈升級?

編者的話:當地時間7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延長「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將實施時間從7月9日推遲到8月1日,同時通過信函宣布對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25%至40%不等的關稅。此前,包括歐盟、日韓等「盟友」在內,美國已同多個貿易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9歲| 新聞早班車來了 - 天天要聞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9歲| 新聞早班車來了

今天是7月10日 農曆六月十六 星期四要聞習近平同玻利維亞總統阿爾塞就中玻建交40周年互致賀電。國家統計局:6月CPI同比上漲0.1%,為連續下降4個月後轉漲,PPI同比下降3.6%。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9日在京舉行神舟十九號乘組與記者見面會,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太空返回後首次公開亮相。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已受控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