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現在很多地方政府不斷出台各項政策,要刺激民眾消費,從而激活經濟。可是地方政府總是不明白,為什麼大多數的工薪階層不去消費、還冒著貶值的風險去低息存錢?
總之就是這一句話,中國現在有相當多民眾不敢去消費。所以中國經濟就成了出口的多、進口的少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
希望中國不僅是個大國,也是一個強國和幸福感爆棚的國家
一、中國國家太大、人口總數眾多、經濟體量太大,所以長期的出口導向型政策,並不可持續。
中國社會生產能力強大,但民眾消費能力不足,然後就拚命地低價出口銷售找國外市場。
這就造成了一個長期不能解決的矛盾:生產能力越強大,出口的壓力就越大。
中國是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生產能力越強大,出口的壓力就越大
這就又與世界上許多國家之間產生了貿易不平衡的情況,如果不平衡情況嚴重了,就會不斷地受到各種貿易「制裁」。
所以中國不僅與西方列強爭利,還與世界最落後的諸如孟加拉國等爭服裝出口加工的蠅頭小利。
如果中國不能成為一個消費型大國、讓外國來賺中國的錢,那中國就會永遠與世界上的其它國家在爭蠅頭小利,中國也就成不了世界領導型的大國和強國。
孟加拉國服裝廠
二、中國要成為一個消費大國,要讓民眾敢於消費之前,確實做到有能力消費。
中國經濟目前總體來說,還是一個出口導致型經濟,出口帶動的經濟約佔整體經濟的三分之一左右,這個數字實在是太大了。
只靠出口賺小錢,讓工廠里的員工每天干最世界上最長的工時、拿最低的工資,中國的老百姓就永遠不會富裕,自然也談不上有多幸福。
富士康就是現代版的血汗工廠,每天工人工作12小時以上,工人們幸福嗎?
那些與中國競爭嚴重的落後國家,自然也不會對中國心服口服。
這樣的中國也不會成為一個強國。
為什麼會產生目前這樣一個中國各地方政府太重出口、外貿不平衡、國家經濟貿易受制於西方列強的局面?
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國家對官員的績效考核機制:多數情況下只重地方的GDP產值,GDP一俊遮百丑。
在官員們看來,自己地盤上的GDP成績亮了,自己就會在上面的眼中是能吏、能官,就會不斷地升遷。
而GDP從哪裡來?內需不振,自然還是要大力搞出口。
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上海、深圳、蘇錫常寧、廣州和寧波,哪個不是出口為導向的呢?
但是一個官員的好與壞,只用GDP總量,是早晚會出嚴重問題的,比如江蘇走出去的程維高、仇和......
仇和
三、如何快速地解決民眾不敢消費、不能消費的問題?一個三件套的組合拳建議給你。
要讓民眾消費,關鍵點在於,政府要主導社會財富的合理再分配,讓普通民眾增加收入、有能力消費。
有什麼靈丹妙藥沒有?沒有,但有一套三件套的組合拳給你。
1.學習香港、新加坡和美國等國家,給所有的中國公民發現金,每人先發10萬元。不要代購券什麼的花頭,那只是定向圖利於某些行業和企業。
假定這些錢有90%進入流通,就會有126萬億的巨量資金開始刺激中國的經濟,中國不想飛都不可能了。
香港、新加坡都喜歡直接給民眾發現金
2.給陷入絕境的普通民眾減、免家庭和個人債務,假定是全中國人的1%(1400萬),每人假定減免10萬元,這個總量也是14000億。
有人怕減免陷入了絕望的中國民眾個人和家庭財務問題,會導致政府承擔過大的壓力。
其實中國每年都給不少外國政府減免債務,數額也不算太少。
當然不是無差別地免除
為什麼還怕減免自己公民的債務呢?不用怕,這些錢讓那些民眾重新有了生活的希望,精神面貌也會大為改觀,重新激發他們的生活信心和創造財富的能力。
3.提高老年民眾的退休金,讓他們敢於花錢,激發白髮經濟。
中國有些地方的退休金偏低,比如江蘇的退休金甚至還不如浙江。
退休金的成長水平,遠低於中國經濟成長的增速。
浙江與江蘇的退休金對比
給普通民眾普遍發錢,減、免家庭和個人債務,提高退休金,這套組合拳打下去,將有效地解決目前民眾不敢消費的問題。
中國民眾敢消費了,工廠里的生產情況也會大大地改善,整個社會經濟局面就會大大地不同。
中國民眾消費多了,也會帶動進口,讓世界上那些貧窮的國家也來分一杯羹,它們就會加強對中國的向心力和整合程度,極快地擠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這樣中國的朋友圈更大、更牢固,人民幣的國際化會進步更快。
有錢花,快樂花
結束語:我個人認為,一個地方官如果能切實提高普通工薪階層的工資水平、提高退休人員的退休金,讓民眾想消費時有能力去消費,這樣的官員就能給民眾帶來幸福感,這樣的官員才好是好官。而一個地方雖然GDP數字好看,但民眾的退休金卻很低,工資到手後交了房貸和各種硬性支出後所剩無幾,這樣的地方官,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好官。
希望中國能成為真正地消費性大國和強國,進而帶動中國各地的經濟發展。唯有如此,中國才會成為富裕國家,才能成為帶領其它國家一起致富奔小康的國家,才會成為有領導能力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