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總是猝不及防,它絕不在乎你是億萬富豪,還是政壇老將。
在上周六,也就是12月24日,俄羅斯弗拉基米爾州議會農業委員會主席、有著「香腸大亨」之稱的億萬富豪帕維爾·安托夫意外身亡。據悉,他當時正在印度東部的奧里薩邦度假,以慶祝自己的65歲生日。
據當地警察透露,經安托夫家人允許後,其屍體已經在26日火化。
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安托夫作為一名俄羅斯議員,其死亡事件不出所料地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一來,安托夫的死因成謎。印度本地媒體報道稱,有高級警官認為安托夫似乎是「自殺」身亡,而在俄羅斯媒體的報道中,明確指出俄駐印大使聲稱安托夫是從窗檯跳下或墜亡,當地警方尚未發現其中有「犯罪成分」。
只不過,這些說法並沒有說服所有的質疑者,尤其在屍體已經被火化的情況下,恐怕已經沒有再取證調查的機會了。況且,俄方直到27日才通報這一事件,這個時間差難免讓人浮想聯翩。
二來,這不是近期發生的唯一一起死亡事件。在12月22日的時候,安托夫的同行者、62歲的拜登諾夫曾被發現死於同一家酒店,當時他的身邊放著幾個空酒瓶,報道聲稱他死於心臟病。
短短3天時間內,連續兩名俄羅斯遊客在印度身亡,且都屬於「非自然死亡」,這自然讓質疑者們感到蹊蹺。
三來,安諾夫的身份太特殊了。作為一名俄羅斯地區議員,他被福布斯評為俄羅斯收入最高的政客,其年收入接近1.3億英鎊,這主要是因為安諾夫是一家肉類生產商的創始人。
但相比之下,其議員身份才是讓他「名聲大噪」的主要原因,因為他曾在今年7月份的時候,於社交媒體平台上表示:俄軍對基輔的導彈襲擊是「恐怖主義」,這顯然是在質疑俄羅斯政府。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西方媒體競相報道,但安托夫選擇了刪貼,並公開為自己「不幸的誤解」道歉。
也正因為有這樣的故事,大量西方媒體才會在安托夫死後公開傳播「陰謀論」,引導輿論懷疑:安諾夫對普京政府的批評或許是他招致死亡的原因。
但要注意,安諾夫其實是「統一俄羅斯」黨的成員,這是俄羅斯最大的政黨,其主席是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是該黨成員。
且在安諾夫去世後,俄弗拉基米爾州議會的副議長卡爾圖欣第一時間表示哀悼,聲稱他的同事安諾夫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和慈善家」,他也代表統一俄羅斯黨的議員們,向安諾夫表示「深切的哀悼」。
對此,怎麼看?
第一,安諾夫對俄對烏軍事政策的批評,表明俄羅斯政府和統一俄羅斯黨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安諾夫不是第一個批評者,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他的死亡也許是意外,但這場意外引發了輿論對其言論的關注,這種關注或引發新的風波。
要注意,此前曾呼籲俄國家杜馬投票支持普京下台、現已逃往他國的聖彼得堡前議員尤費列夫日前曾發聲,要求俄當局起訴普京,因為後者將俄烏衝突稱作「戰爭」,屬於「散布有關軍隊的虛假信息」。
不難看出,隨著俄烏衝突進入僵持階段,正承受著大量壓力的莫斯科也開始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內部批評,其中有善意的建議,但也有「唯恐天下不亂」、試圖攪亂局勢的險惡用心。
在這樣的背景下,安諾夫之死極易被利用,從而掀起針對普京和莫斯科的「輿論戰」,這是俄方必須要警惕的地方。
第二,印度官方在整件事中會不會發揮了不為人知的影響?畢竟,印度和俄羅斯的關係很特殊,原本就有相當密切的國防合作和軍火商貿,如今在能源領域也有巨額交易。
可問題是,印度總理莫迪對俄烏衝突的態度正在發生轉變,尤其在印度接任G20 輪值主席國後,莫迪已不止一次表示,「眼下不是戰爭的時代」,這顯然是在普京傳達印方的「反戰立場」。
毋庸置疑的是,這給莫斯科帶來了新的壓力,也讓普京感到頗為尷尬。但莫迪執意如此,無非是為了在國際社會上博取聲望,贏取西方輿論對他的支持,以為明年的印度地方選舉和後年的大選做準備。
鑒於此,雖然印度警方認為安諾夫之死大概率是自殺或意外,但仍不能排除是否有幕後黑手在暗中作祟,甚至故意策划了這場事故並引導輿論,用來接抹黑普京政府。
歸根結底,這件事既然發生在印度境內,那莫迪政府難免要承受一些猜測。
第三,如今的國際局勢十分緊張,烏克蘭危機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也讓可能與俄烏局勢扯上關係的事件變得撲朔迷離,國際社會和輿論或多或少會出現「聽風就是雨」的情況。
說到底,還是要給俄烏局勢降溫,推動有關各方和平談判,儘早平息戰火,讓無辜民眾少受煎熬,也能讓國際局勢送上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