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作為對克里米亞大橋事件的報復,俄軍一次性動用約200枚導彈,對烏克蘭的基礎設施實施大規模打擊。
俄軍的「第一集」打擊結束後,俄軍並未就此收手。11日這天,也就是俄軍對烏總指揮蘇羅維金生日當天,俄軍繼續對烏展開密集打擊,俄軍的導彈再次撲向烏克蘭。烏媒指出,基輔州、文尼察州、羅夫諾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敖德薩州、尼古拉耶夫州以及克里沃羅格、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扎波羅熱均遭到俄軍的導彈打擊。
看來蘇羅維金的上任要改變俄軍的作戰風格,白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做出預計,假使俄羅斯能夠保證質量完成動員工作,並讓俄軍的技術裝備得到保障,那麼俄軍對烏特別行動將進入關鍵階段。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對此評價稱,白俄羅斯言下之意是,俄軍對烏特別行動將在冬天迎來轉折點。
俄軍對烏特別行動要想在冬天迎來轉折點,內外因素的改變都至關重要。
其一,就內部而言,俄羅斯需要提升俄軍的戰鬥力。
白俄羅斯的預計體現了對俄軍的樂觀態度,同時也指出了俄軍的問題。俄羅斯確實進行了局部動員,同時也對俄軍指揮官大換血,但是動員帶來的亂象連普京都無法忽視。與此同時,俄羅斯國家杜馬也關注了俄軍的後勤亂象。
此外,烏克蘭戰場廣闊,俄軍這30萬動員投入到烏克蘭戰場能不能讓俄軍改變防禦態勢還不好說。俄軍想要解決兵力不足問題,或許可以考慮讓白俄羅斯出兵加入戰場。但是,波蘭已經開始從白俄羅斯撤僑,不禁讓人思考,波蘭是否有意對白俄羅斯下手。
白俄羅斯也憂心忡忡,雖然同意與俄羅斯組織區域聯合作戰部隊,卻特別強調地區部隊的任務是防禦。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指出,西方慫恿烏克蘭將白俄羅斯拖入「毫無意義的戰爭」。由此看來,白俄羅斯似乎不想加入烏克蘭戰場。
至於技術裝備,俄羅斯不能指望自己在短期內實現技術突破,更不願意迎合美國的心意,在俄烏衝突中實現核武器。因此,俄羅斯只能讓軍工企業開足馬力保持生產,同時對外購買裝備。
伊朗屢屢強調,自己並沒有對俄羅斯提供武器,且口頭上刻意展示中立立場。但是烏方仍然指控稱,在俄軍11日在文尼察的打擊中,俄軍使用伊朗無人機擊中了烏方的一座火電廠。
由此看來,俄羅斯和伊朗已經就軍事合作達成了默契,伊朗的無人機確實在烏克蘭戰場表現不錯。如果俄軍能夠大量列裝伊朗自殺式無人機,對烏軍機械化部隊的集結將起到更好的壓製作用,同時提升對烏軍補給線的破壞力。
其二,就外部而言,俄羅斯需要美國調整對烏路線。
俄烏軍事實力畢竟存在不小的體量差距,烏軍能夠抵抗至今,美國源源不斷地援助至關重要。俄外長拉夫羅夫11日指出,美國事實上已經成為俄烏衝突的直接參与者,美國不僅直接招募僱傭兵同俄軍作戰,還協助烏軍使用美援武器。假使美國放棄對烏輸血,烏軍恐怕很快就不是俄軍對手。
也正因如此,烏方憂心忡忡,擔心共和黨贏得中期選舉後,美國將不再支援烏克蘭。畢竟,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已經開始呼籲俄烏和談,共和黨議員也公開呼籲美國停止對烏援助。而在民主黨的授意下,澤連斯基並不願意與俄方談判,拜登政府更是在不斷升級對烏軍援。
中期選舉結局如何,民主黨雖然處境危險,但勝負還難以預判。即使共和黨贏得了中期選舉,共和黨也需要考慮美國的利益,美國在俄烏衝突中投入過多,難道要大半年來白忙活一場?歐盟雖然對援助烏克蘭感到疲倦,但難以自主,但俄軍大規模襲擊烏方基礎設施後,歐盟核心成員國法國公開表態全力支援烏克蘭。
除非美歐確實筋疲力盡,對援助烏克蘭已經是有心無力,否則俄羅斯不好指望外部環境的改善,俄烏衝突很可能長期性拉鋸下去。
當然,預測趕不上實際變化,如果俄軍能夠提升戰鬥力,或者美國停止對烏援助,俄烏衝突確實將迎來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