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生物中,有著很多奇特怪異的物種,即使是同一個物種,幼年期和成年期也是有所不同的,令人難於分辨。近日在澳大利亞的大堡礁海域,有潛水員就發現一條奇特的魚,沒有遊走的能力,只能筆直地懸浮著,幾乎透明的魚身,還有著長長的髮型,令人好奇。
若不是這條魚體型夠大,加上還拖著長長的髮型須子,很容易認為像落在海洋的一根縫衣針。從這條魚的頭部還可以分辨出,這是一條皇帶魚,屬於幼年期的皇帶魚,體色比較白,成年的皇帶魚體色則從粉紅色到基紅色。
皇帶魚一般生活在200-1000米溫暖海域深處,一般很少靠近錢海,而在繁殖季節,皇帶魚會在布滿珊瑚礁的海底開始繁殖,雌皇帶魚在繁殖期間會連續2周不定時的產下總共大約10萬枚魚卵,所以這條幼年皇帶魚也可能是隨著海水運動過來的。
- 皇帶魚奇特的游泳方式
魚鰭是魚類用來游泳的,還能維持身體平衡的重要器官,幫助魚類快速地平衡地遊動,而皇帶魚游泳方式是擺動它的長背鰭,以垂直方式遊動,魚身保持著筆直的狀態。
在海洋魚類中,刀片魚也是這樣懸浮著遊動的,刀片魚的魚鰭幾乎完全退化,但還是有魚鰭的,只是很不明顯,其中刀片魚的背鰭退化了,尾鰭也變細小了,所以它們幾乎沒有游泳的本領,只能懸浮著、漂浮著。
皇帶魚垂直遊動的方式,頭朝上,尾朝下,讓其遊動速度很慢,幾乎是漂浮在海洋中,但它也是一種兇猛的獵食者,有著堅硬的上下顎,當發現有獵物在其上方遊動時,皇帶魚會把自己的魚身捲縮起來,然後像彈簧一樣快速彈出去,這樣加速度,讓皇帶魚能捕食到其它魚類、烏賊、螃蟹等獵物。
- 皇帶魚有著「地震魚」之稱,真的能預測海洋地震嗎?
皇帶魚屬於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一般長達3米以上,體重可達到270千克,加上其兇猛的面孔,讓其有些猙獰,令人害怕,也有著大海蛇、龍宮使者、龍王魚、大帶魚、大鯡魚等叫法,其中更是因「地震魚」被人所知,因為這種深海魚一般出現在海洋風暴過後的海灘上,被認為是不詳的信號預兆,每當皇帶魚出現在淺灘,就會出現海洋地震或海嘯等海底異常運動。
皇帶魚真的能預測海洋地震嗎?一般來說,皇帶魚等深海物種確實很少出現在淺海,因為壓強不同,很容易造成其傷亡,所以深海物種出現在淺灘,是很有可能和深海地震有關,當深海底殼異常時,會讓這些深海物種方向感產生異常,讓它們驚慌失措地亂跑,躲到淺海等情況。
但有數據統計表明,皇帶魚出現在淺灘的次數很多,發生的深海底殼異常也比較少,所以深海物種的出現是有多種原因的,是否和地震前兆有關,還不能簡單判斷,還需要更多科學論證。
可能是深海物種患上某種疾病,包括出現受傷的情況,讓這些深海物種沒有辦法像平時一樣生活在深海,無力躲避海浪,最後被海浪衝到淺灘,所以皇帶魚雖被稱為「地震魚」,它的出現不一定是海底異常運動,並不能準確預測地震或海嘯。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