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的「孟姜女」原來是她們!

孟姜女,是中國民間故事《孟姜女哭長城》中人物,其人物故事是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千百年來一直以口頭傳承的方式在民間廣為流傳,最早的傳說可上溯到《左傳》。

《左傳》記述這個故事是想褒揚杞梁妻(也就是後世的孟姜女)在哀痛之際,仍能以禮處事,神志不亂,令人欽佩。

《左傳》上沒有哭聲的杞梁妻,到戰國時就沾染了當時音樂界的風氣,增加了哀哭的一段故事。這是個很重要的轉變,後世關於杞梁妻故事的變異就是順著這「哭之哀」生髮出來的。

第一個記述崩城之事的人,是西漢末年的劉向。他在《列女傳》中先重述了《左傳》中杞梁妻的故事,然後他繼續寫到:杞梁妻沒有子嗣,娘家婆家也都沒有親屬,夫死之後成了個孤家寡人。杞梁妻「就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之」,哭聲十分悲苦,過路人無不感動。十天以後,「城為之崩」。

唐代的有關記載,使杞梁妻的故事大變了模樣。杞梁由春秋的齊人變成秦朝的燕人;杞梁妻的名字出現了,她姓孟名仲姿,或姓孟名姜女;杞梁的死因不再是戰死疆場,而是因避役被捉後築於城牆之內,所以其妻要向城而哭;而築於城牆之內的死屍實在太多了,只有滴血認骨才能辨別。杞梁妻的故事經過六朝、隋唐時代的加工,把崩城和秦始皇聯繫在了一起,這是一個不小的創造。

杞梁的名字從范郎、范希郎、范四郎、范士郎、范喜郎到范杞良、范紀良、萬喜良,出現很多種變異,故事的情節被鋪陳得一波三折,與他們有關的其他人物,如范郎的母親也出現在戲曲之中,使故事日漸豐滿。

明清以來,孟姜女的故事在民間仍繼續發展演變。各地的口頭講述,把孟姜女說成是葫蘆所生,由於葫蘆(或瓜)牽連到隔壁而居的孟姜兩家,所以叫「孟姜女」。孟姜女的故事不僅流傳的時間漫長,受其影響的地域也十分廣泛。

好了,上面就是我國古代關於孟姜女故事的大概經絡。

但是,到底「孟姜女」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呢?

在《左傳》中,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杞梁的妻子無名無姓。「齊侯歸,遇杞梁之妻於郊,使吊之。辭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吊。』齊侯吊諸其室。」即杞梁之妻要求齊侯在宗室正式弔唁杞梁。其中既沒有「哭」,也沒有長城或者城牆、更無「城崩」、「投水」等情節。

其實,孟姜女並不姓孟,「孟」為「庶長」的意思;「姜」才是其姓氏。「孟姜女」實際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兒」;而且,孟姜女不是單指一個人,而是一類人的通稱。據《毛傳》:「孟姜,齊之長女。」陳奐傳疏:「孟姜,世族之妻」等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孟姜」一般稱齊國國君之長女,亦通指世族婦女。因為齊國的創始人是姜尚,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所以齊國的「國性」也被稱作姜性。也就是說,當時很多齊國公室的貴族婦女,都可稱「孟姜」。此點除文獻證據外,有文物桓子孟姜壺為證(此壺為春秋時期齊莊公姜光的大女兒姜蕾和丈夫田桓子無宇共鑄,以悼念田桓子無宇的父親田須無)。

而杞梁也是齊國大夫,說以他的妻子稱為孟姜女是順理成章的。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在《詩經·鄭風·有女同車》中有這樣的句子: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這裡的孟姜其實就是齊國貴族的姜姓長女,也可以按照貴族美女來理解。

在《詩經·鄘風·桑中》中也有「雲誰之思,美孟姜矣」的句子,其中的孟姜同樣是泛指美女。

看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會看到很多帶「姜」字的美女,比如宣姜文姜庄姜,這些都是出身齊國的女子,姜是她們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