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2025年05月05日04:32:07 歷史 1922

1935年,跋涉在長征路上的中央紅軍經過重重磨難,終於和紅四軍接上了頭。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兩軍成功會師,戰士們歡欣鼓舞自不必說,毛主席的心情,也是無比激動的。

跟紅四軍的同志們打了一番招呼之後,毛主席提出,想和紅30軍的軍長程世才聊聊。

這位有著「少年將軍」美名的紅軍指揮官,才二十三歲的年紀,就當上了一軍之長,長征路上立下許多戰功。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見到程世才之後,毛主席發現,眼前這位娃娃臉的「小軍長」,隨身攜帶著一桿土槍,從不離身。

按理來說,他都是堂堂軍長了,身邊有警衛員呢,哪裡還需要土槍保衛自身安全。就算要護身,也是手槍更加方便啊。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好奇地詢問程世才這麼做的原因,對方的答案,令偉人肅然起立。那麼,程世才究竟是怎麼回答的呢?

1.軍事天才

和許多我軍將領一樣,生於湖廣大地的程世才,也是因為不堪舊社會的殘酷剝削壓迫,這才走上革命道路的。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程世才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貧農,自他記事開始,老家的地主老財對程家以及鄰里鄉親們的欺壓,就沒有停過。

直到程世才十七歲那一年,鄉里來了一支紅軍。

他們懲處當地惡霸,槍斃土豪劣紳,把糧食和錢財分給貧苦百姓們,很快便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熱切擁戴。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看著進村的紅軍戰士們,程世才心潮澎湃。他想成為這樣的人,為自己、為父老鄉親、為千千萬萬受苦受難的同胞們爭取新的未來!

當紅軍開始招募新兵時,程世才二話不說便報了名。背著雙親準備的乾糧和行李,程世才離開了故鄉,踏上了遠行的征程。

他成為了紅軍的一分子,此後多年跟隨部隊輾轉作戰,從基層戰士,逐漸成長為了成熟的軍事將領。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1931年,程世才所在的紅軍部隊被改組,併入了紅四軍。此時已是排長的程世才,因能力出眾、作戰經驗豐富被上級提拔為了連級幹部。

而次年的棗陽之戰,第一次展現了他軍事天才的一面。

1932年,由於張國燾的剛愎自用,貪功冒進,紅四軍在鄂豫皖受挫,部隊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程世才所在的紅四33團,在棗陽遭到了國民黨部隊的攻擊,由於敵眾我寡,局勢已岌岌可危。

作戰過程中,團長吳雲山英勇犧牲,為了不讓紅33團陷入「群龍無首」的被動境地,程世才臨時頂上,在一線戰場上被緊急任命為新一任團長。

他最終成功帶領戰士們,突破了敵軍的重重圍堵,立下軍功,並引起了徐向前將軍的注意。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1933年,紅四軍遭遇了新的危機,四川軍閥田頌堯奉老蔣之命,準備對我軍進行「圍剿」。

程世才向徐向前將軍提議,與其被動等著被敵人正面強攻,不如主動突襲敵軍側翼,一舉擊潰田軍左後側的十三個團。

要知道,此時紅四軍的全部兵力,還不到對面國軍的一半。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一口氣「吃下」敵人整整十三個整編團,程世才的「胃口」實在是不小。

但徐向前將軍在仔細聽完程世才的作戰計劃之後,覺得可行性很高,於是便同意了。

是夜,程世才帶領著33團的戰士們,悄無聲息地循著山路,繞到國軍左後側翼,實施了突襲。

敵軍猝不及防,頓時陣腳大亂,紅四軍大部隊見時機已到,大舉進攻,一舉殲滅了田頌堯麾下的十三個團。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此戰紅四軍收穫頗豐,不但殲敵無數,還繳獲了不少武器以及補給。程世才一舉成名,獲得了「少年將軍」的美譽。

2.長征之路

長征開始之後,程世才率軍一路辛苦跋涉,立下了不少戰功。西渡嘉陵江時,已是師長的程世才被委以重任,負責突破國軍的江防。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國軍在江岸的兵力十分雄厚,且有嘉陵江天險以及防禦工事的保護,我軍正面突圍肯定是行不通的。

在認真考察完當地的地勢地貌,以及對岸國軍的內部情況之後,程世才覺得打夜戰才是我軍的上上策。

對岸國軍懶散成性,夜裡守衛極其敷衍我軍新招募的戰士們有很多是熟悉嘉陵江地區的本地人,搞夜襲勝算極大。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果不其然,程世才率軍趁著夜色,對敵軍發動突襲,在江水波濤的加持之下,嘉陵江天險被我軍飛渡。

程世才撕開了國軍嘉陵江防線的第一道口子,為紅軍渡江搶佔了先機,立下了大功。

1935年,年僅二十三歲的程世才被任命為紅四軍第30軍的軍長,紅四軍與中央紅軍會合的時候,毛主席特意提出要見他一面。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毛主席見到程世才的時候,他正背著一桿土槍,笑著跟偉人打招呼。毛主席好奇地詢問:「你已經是堂堂一軍之長了,帶著桿土槍做什麼?」

程世才撓撓頭解釋道,自己是從基層戰士幹起來的,哪怕當了軍官,也時刻不忘一線戰場的腥風血雨。

隨身背著土槍,就是為了隨時應付敵情。要是戰鬥打響了,自己可以第一時間衝到最前面。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聽完程世才的回答,毛主席心中十分感動,對程世才分外敬佩。也正是這「不忘初心」,讓程世才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再接再厲。

3.殘酷西征

陝北會師之後,紅軍進行了新一輪改組,程世才所率領的紅30軍,和另外兩路紅軍一起組成了西路軍,開始向甘、寧一帶西征進軍。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在經過寧夏地區時,紅西路軍遭到了當地軍閥部隊「馬家軍」的圍追堵截,傷亡慘重。

在茫茫祁連山,紅西路軍幾乎陷入了絕境。幸好行軍至甘肅榆林時,當地道長郭元亨仗義相助,我軍才不至於餓死或者凍死。

程世才帶領殘部過甘肅,經新疆,終於保存了紅軍的火種。待到西路軍安全時,原本的三位軍長,只剩程世才一人尚在人世。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紅西路軍的慘痛經歷,給程世才留下了極深的陰影,此後多年依然心有餘悸。

在之後的抗戰解放戰爭過程中,程世才認真總結昔日血的經驗教訓,作戰風格十分穩健,以「大局觀」著稱於全軍。

1955年,程世才被授銜開國中將,很多人都覺得他的軍銜有些略低了,是完全當得起上將的。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可程世才並不關心這些虛名,他真正念念不忘的,還是紅軍長征及西征進軍路上,犧牲戰士們那一張張英勇又堅毅的臉龐。

程世才在建國之後,一直於軍中任職,對於祖國邊境保衛及國防力量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由於眼光獨到,建議中肯,昔日被譽為「少年將軍」的程世才,後來又多了個「戰略中將」的新綽號。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再後來,已是耄耋老人的程世才正式離休,告別了部隊。雖然結束了軍旅生涯,但他依然在軍事研究等領域繼續發光發熱。

1990年,七十八歲高齡的程世才將軍病逝,結束了自己無比傳奇的一生。他的光輝事迹,值得被我們永遠銘記於心。

參考資料:

1、程世才 - 百度百科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2、堪稱戰略中將的程世才——《黨史博採(上)》 2016年第4期39-43,共5頁

23歲就當上軍長,偉人初次見他,好奇道:堂堂軍長為何拿長槍?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著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著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著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