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河公路:沉入湖中的彩帶

2025年05月25日13:50:16 歷史 3743
編者按:本文選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世紀大壩 清江明珠——三板溪水電站文史資料專輯》第187頁。作者為時任劍河縣交通局辦公室主任姚本正。
劍河公路:沉入湖中的彩帶 - 天天要聞
三板溪水電站庫區南加段(圖片來自網路)
三板溪水電站庫區淹沒劍河境內公路10條,總里程120.12公里。它們分別是:
1956年3月至1981年9月分段修建的展架至劍河至滿天星至南加公路,全長82公里;
1966年3月12日修建的南哨至儲木場公路,全長1.82公里;
1967年9月至1968年12月修建的南哨至久虎公路,全長6公里;
1973年9月至1976年11月修建的南哨至太擁公路(被淹沒7公里);
1974年3月至1976年4月修建的滿天星至孟恩公路(被淹沒2.5公里);
1980年12月至1982年4月修建的展架至稿旁公路(被淹沒1.2公里);
1980年11月至1983年9月修建的劍河至柳落塘公路(被淹沒1.5公里);
1985年3月至1986年12月修建的劍河至南埃公路,全長8公里;
1985年10月至1986年12月修建的南孟至展牙公路(被淹沒4公里);
1984年10月至1986年12月修建的桃子至烏哨溪公路,全長6.1公里。
劍河公路:沉入湖中的彩帶 - 天天要聞
被淹沒的南哨至太擁公路南哨集鎮段(鍾傳坤  攝)
這些被淹沒沉入湖中的公路就像一條條苗侗兒女精心織就的金絲彩帶,環繞在清水江兩岸及其支流的崇山峻岭之中,當年承載著各種運輸車輛,為劍河的經濟發展和全縣各族人民的物質文化交流,特別是木材資源外運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在淹沒的公路中,其艱難漫長的修建歷程,最具代表性的是展架至劍河(柳川)至南加公路(新編省道s311)。該條公路按修建時間分段得名:展劍公路、劍滿公路、滿南公路。
(一)展劍公路
展架至劍河(柳川)20公里。民國時期(1942-1948)曾修過該條公路,由於技術和資金的原因,雖歷經7年終未建成。
劍河公路:沉入湖中的彩帶 - 天天要聞
復建後的展劍公路鎮江段(鍾傳坤 攝)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幫助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支援省內外城市基本建設用材,減輕清水江航運壓力,1956年初,省有關部門確定修建鎮(遠)台(江)劍(河)公路。
成立鎮台劍公路工程指揮部,省公路局局長張鎮中任指揮長。劍河境內修建里程20公里,由鎮遠專區調派錦屏、天柱、鎮遠三縣民工2000人,住南腳工區承擔修建公路12公里;劍河抽派民工1000人,成立築路委員會和中都工區,住中都工區,承擔修建公路8公里。
公路於1956年3月開工,經過7個月的拼搏奮戰,於1956年10月建成通車。共計投人民工勞動日24萬個,資金70萬元。
當時溝通一個區兩個鄉鎮(鎮江鄉、柳川鎮),5個行政村(南腳、中都、柳利、清江、八一)。公路建成,使劍河縣城首次真正意義上有了公路。
1970年7月12日清水江暴發百年罕見的特大洪水,沖毀展劍公路全線及大小橋樑8座,中斷劍河唯一的公路交通出口,全縣進出物資嚴重受阻。
災情發生後,省緊急下撥中央水毀專款40萬元搶修公路,縣政府為此成立以陳德清為指揮長,劉紹明、王德增為副指揮長的搶修指揮部(後曾慶清接任指揮長),組織全縣民工4000人,以民工建勤方式經過5個多月的艱苦奮鬥,於1970年12月搶修完成,恢復通車。
(二)劍滿公路
劍河至滿天星公路全長35公里。
劍河公路:沉入湖中的彩帶 - 天天要聞
劍滿公路芭蕉灣(巫包峽谷)段(彭良湖  攝)
1970年12月,抽派柳川區民工3000人,按民工建勤修建劍河至巫包段11公里;
1972年3月,抽派柳川、南加、磻溪三個區民工3000人,成立劍河至磻溪公路會戰民兵團,相關區、公社成立民兵營、民兵連,實行民工建勤修建巫包至滿天星段24公里,於1973年10月竣工通車,溝通3個生產大隊(即巫包、南包、滿天星3個行政村)。
劍滿公路隨後被省交通廳列入計劃修建的省際幹線,展架至湖南靖縣星子界斷頭公路(經過錦屏彥洞)。因此,省交通廳、省計委共同投資,按山嶺重丘區四級公路標準,於1981年12月至1983年10月改建,1984年元月通過驗收,並經省交通廳批准,列為道養公路,交台江公路段管養。
該段公路累計投入民工勞動日92萬個、資金185.86萬元。其中交通部門7萬元,鐵路部門5萬元,縣財政自籌17.46萬元,縣林業局45.4萬元,省撥不發達地區項目費111萬元。修建該段公路因施工及不慎意外共死亡民工5人。
(三)滿南公路
滿天星至南加公路長25公里,南加至錦屏瑤光小河溪交界處2公里。
劍河公路:沉入湖中的彩帶 - 天天要聞
該圖片見方誌出版社2015年版《黔東南百年珍影》第330頁。
1974年11月,從南加抽派民工1200人,後又從磻溪區增加民工800人,共2000人,在縣基本建設指揮部的統一管理下開展築路工作。
1976年7月,組建以王洪林為指揮長,王朝珍、楊興順、龍祥遠為副指揮長,負責修建公路;以曾慶清為指揮長,潘光榮、龍顯濤、姜幫權為副指揮長,負責修建橋樑的劍加公路指揮部。歷時4年,於1978年10月修通滿天星至展南溪段,長14公里。
同年11月,由南加區組織民工500人,組成常修隊,修建展南溪至南旁段4公里;
1979年5月20日,調縣林建團1000人,修建南旁至南孟段(南加)7公里;
劍河公路:沉入湖中的彩帶 - 天天要聞
三板溪水電站即將淹沒的滿南公路里合段(鍾傳坤  攝)
1981年9月底,兩段公路竣工,南加區1981年10月1日通車。溝通南寨、南旁、柳基、南孟、里合、南加街上6個行政村,實現貴州省最後一個區公所所在地通車的公路交通建設目標。
1984年1月14日,通過驗收,列為群養公路。該段公路累計投入民工勞動日9萬個,資金205.3萬元。其中林業部門40萬元,交通部門35.3萬元,省撥不發達地區項目費 130萬元。修建該段公路因施工及不慎意外共死亡民工11 人。
1985年12月至1986年5月,建成南加與錦屏瑤光小河溪交界處公路2公里,投資10.9萬元。
至此,整個劍(河)南(加)公路全線貫通,展架途經劍河(柳川)、南加至錦屏公路改名展錦線,後又更名為 311省道。
時過境遷,雖然這些公路帶著全縣人民深深的眷念,已沉入湖中,不能再現往日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的繁忙景象,但他們卻見證了我縣公路交通建設從無到有,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變遷歷程,展示了我縣各族人民為改變貧困面貌,改善交通條件所作的不懈努力。
劍河公路:沉入湖中的彩帶 - 天天要聞
2024年10月30日建成通車的劍黎速(圖片來源於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新聞報道《貴州劍黎高速建成通車》)
今天,全縣人民及廣大的築路幹部、民工都在為被淹沒公路建設曾作出的貢獻感到無比驕傲,也在為其被淹沒感到深深地惋惜,更在為三板溪水電站復建公路造福子孫萬代的明天充滿更大信心。
來源:劍河史志  姚本正

劍河公路:沉入湖中的彩帶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佛門高僧到抗元名將!廣東惠州古代十大風雲人物速覽 - 天天要聞

從佛門高僧到抗元名將!廣東惠州古代十大風雲人物速覽

在嶺南文化的版圖中,惠州猶如一顆鑲嵌在東江之畔的明珠,歷經千年歲月沉澱,孕育出無數傑出人物。從隋代高僧到宋末名將,十位歷史名人在不同領域各展風華,用智慧與熱血書寫傳奇。讓我們通過「檔案 + 生平」的視角,走進他們波瀾壯闊的人生。
河南鞏義:北宋皇陵麥金黃 - 天天要聞

河南鞏義:北宋皇陵麥金黃

5月25日,河南鞏義,千年宋陵——永泰陵內小麥金黃。石像生立於麥田周圍,宛如「麥田守望者」。不日,這裡即將迎來麥收季。圖為永泰陵內小麥金黃。經曉佳 攝圖為永泰陵內小麥金黃。經曉佳 攝圖為石像生「守望」著麥田。經曉佳 攝圖為石像生立於麥田兩側,宛如「麥田守望者」。經曉佳 攝圖為遊客在永泰陵內遊玩。經曉佳 攝圖...
一塊荒地定乾坤:牧童變帝王背後的真實人性博弈 - 天天要聞

一塊荒地定乾坤:牧童變帝王背後的真實人性博弈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來自權威資料,圖片源於網路。若文章中涉及到版權,請和我們聯繫,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中觀點僅為個人看法,請理性閱讀!如有錯誤或不實之處,還請您諒解和指正,創作不易,感謝支持。前言歷史長河中的某些瞬間,往往被後世賦予神話色
劍河公路:沉入湖中的彩帶 - 天天要聞

劍河公路:沉入湖中的彩帶

編者按:本文選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世紀大壩 清江明珠——三板溪水電站文史資料專輯》第187頁。作者為時任劍河縣交通局辦公室主任姚本正。三板溪水電站庫區南加段(圖片來自網路)三板溪水電站庫區淹沒劍河境內公路10條,總里程120.12公里。它們分別是:1956年3月至1981年9月分段修建的展架至劍河至滿天星至南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