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葉飛率第六團趕到茅山,命令連長:抓一個鬼子回來

王明星,你的部隊是怎麼回事?戰士們嘀嘀咕咕地幹什麼呢?還非得躲著我,躲什麼呢?

1938年,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團長葉飛,將手下4連的連長王明星叫了過來,詢問部隊出現的一個怪現象。葉飛發現,戰士們總是三五成群地在那裡交頭接耳,但是一看到他就停了,顯得非常神秘。作為一個指揮官,他要對部隊的一切問題防微杜漸,因此有了疑問。

而王明星此時,則是一臉滿不在乎地回答道:「團長,這事兒您應該清楚,咱們前幾天那場仗沒有打痛快,同志們心裡都憋著火呢。

葉飛搖了搖頭,苦笑著說道:「我看就是你心裡憋著火呢吧?想要打仗還不容易,我現在就交給你一個任務。你挑幾個身手好的同志,趕緊下山,去附近的縣城裡給我抓一個鬼子回來。只是一個人,人和槍我都要,明白了嗎?

王明星一聽有任務,眼睛都發亮了。可一聽葉飛只給他們俘虜一個人的指標,又覺得有些不解渴,於是說道:「團長,下都下去了,乾脆把鬼子剿滅了得了。

新四軍

葉飛盯著王明星看了半天,才緩緩地說:「這是命令,你服從就是了。如果你能完成,再說以後的事。

王明星雖然心有不甘,但是僅僅幾個小時之後,他就明白了葉飛的深意,從此戰鬥起來更有把握了。那麼,葉飛的命令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還要從葉飛將軍這個人說起。

葉飛將軍是十分罕見的「華僑將軍」。他出生在菲律賓奎松省,父親葉蓀衛是福建南安人,曾經隨父親下南洋。其間因為母親和哥哥先後病死,父親不得不帶著屍體回鄉。而葉蓀衛為了謀生,只能在當地干一些苦活兒累活兒。後來他和一個當地的女子結了婚,便有了葉飛和其他的幾個子女。

下南洋

葉蓀衛有著很強的民族情結,於是在葉飛五歲時,將他送回家鄉,接受中國的傳統教育。8年後,葉飛成功考入廈門中山中學(後轉入省立第十三中學)學習。在校期間,他接觸到了進步思想,開始從事學生運動。

1928年5月,葉飛成功地加入了共青團,並且告別了學校,開始從事地下工作。他曾經多次被敵人逮捕,但是卻憑藉自己的機智和組織的營救化險為夷。1933年,葉飛進入閩東地區,創立了革命根據地,同時創建了游擊隊。

這一段時間,葉飛遭遇了一生中最危險的一段經歷。由於沒有戰場經驗和軍事常識,他在戰場上遇險的概率比那些有經驗的老兵要高得多。老兵可以從子彈的破空聲中,聽出開槍者和自己的遠近,以及彈道運行的高低軌跡。但是葉飛沒怎麼經歷過戰場,聽不出什麼門道來,結果經常因為判斷失誤而遭遇險情。不過,葉飛的頭腦靈活,又肯虛心向老兵請教,所以時間不長,他就攻克了這道難關,成了一名合格的戰場指揮官。

1934年,閩東地區的革命力量遭到了破壞,和黨中央失去了聯繫。在如此艱險的情況下,葉飛一個人撐起了大局。他不僅重建了閩東特委,還建立了實力強大的閩東獨立師。然而接下來,葉飛就遇到了更大的困難:由於中央紅軍開始長征,葉飛不得不面對敵人更加瘋狂地打擊。

閩東遊擊隊

1935年1月,敵人調集重兵,分四路向閩東獨立師所在的福安包圍了過來。面對危局,地方幹部們血氣方剛,在作戰會議上提出要「保衛革命,與蘇區共存亡,和敵人決一死戰」的口號,準備來一場硬碰硬的陣地戰;而獨立師的軍事幹部則主張避敵鋒芒,跳出包圍圈打游擊。雙方爭執不下,會議陷入僵局。

關鍵時刻,主持會議的葉飛說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蘇區是必須要保衛的,但是決一死戰是不對的。現在我們已經陷入重圍,如果我們硬拼,正好是敵人所希望的,他們正好可以將我們一網打盡,這樣同樣保衛不了蘇區。我們應該把蘇區變成游擊區,使用游擊戰術,才能不被消滅。如果平地被敵人佔領,我們就上山,這樣才能堅持鬥爭。」最終在他的勸說下,部隊才統一了展開游擊戰爭的思想。

閩東遊擊隊

這場游擊戰爭,一打就是三年。雖然條件艱苦,但葉飛採用靈活的戰術,卻在閩東地區奇蹟般地打出了一片天地。他在原根據地的旁邊,創建了很多塊小的根據地,並且依託其支持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所以他的境況,反而比在贛南地區的游擊隊要好得多。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在開戰之後的前半年,正面戰場的國民黨部隊由於指揮失誤、派系鬥爭等不利因素,在戰場上節節敗退。華北、華東、華南的大部分地區,落入日軍手中。為了共同抗日,我黨除了組建了八路軍之外,也迫切需要在南方建立一支武裝,以配合華南的正面戰場,同時襲擾敵人後方。新四軍,就這樣應運而生了。而那些在深山裡打了三年游擊戰的部隊,也終於得以走出深山,成為了新四軍最為核心的部隊。

新四軍

1938年1月,葉飛的閩東獨立師被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葉飛任團長。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第六團進入茅山地區的敵後戰場,接受陳毅的一支隊領導。不過也正是這次調動,讓第六團出現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首先就是作戰環境轉變了。過去獨立師打的時候山地游擊戰,如今卻要放到平原上作戰,原先的環境沒有了,戰術和戰法,必然面臨著革新。一旦改變不及時,很有可能造成災難性後果。

其次就是群眾環境不同了。第六團的戰士們大部分是福建人,說一口閩東話,口音重;而茅山地區則屬於蘇南,當地人的口音也非常重。雙方誰也聽不懂對方說的話,這給溝通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群眾的支持,幾乎因此而斷絕。

新四軍

最後就是作戰對象不一樣了。當初他們面對的,大部分是南方的保安團、地主武裝一類的非正規軍;而這次他們面對的,是武裝到牙齒、訓練精良的日本侵略者!雙方的戰鬥力,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貿然接敵,危險性太大了。這一點,讓葉飛尤其揪心,因為不少戰士對此認識不足。而也正是在此時,出現了一場非常及時的戰鬥,人這個最危險的因素有了改變。

就在前往茅山的路上,第六團跌跌撞撞地走著。他們對當地的道路不熟,又因為口音問題無法和當地老百姓打聽,只能盲目地行軍。敵人的封鎖設置的非常嚴密,隔不了幾里路就有一道封鎖線。葉飛帶隊走了八天,打了七仗,雖然全贏了,但是部隊也已經非常疲憊。關鍵是,他們已經很難按照命令的時間趕到茅山根據地了。

茅山根據地紀念雕塑

葉飛看到累得氣喘吁吁的戰士們,也有些於心不忍,於是就找了一個小村,讓部隊休息。這一夜,葉飛決定所有指揮員發揚風格,主動承擔起守夜放哨的職責,讓戰士們多休息。

半夜時分,巡查了一圈,有些疲勞的副團長吳焜,決定抽上一袋煙,緩解一下疲勞。結果借著劃著的火柴,他突然感覺到附近的柴草堆動了一下。吳焜作戰經驗豐富,馬上就察覺到有異常。於是他裝作若無其事地回到了屋子裡,迅速地叫醒了一隊人。大家悄無聲息地從後院出了屋子,神不知鬼不覺地包圍了柴草堆。

而吳焜自己,則又一次若無其事地走了出來,繼續抽煙。冷不丁的,他站了起來,朝著天空開了一槍。這正是攻擊的信號,第六團的戰士們立刻沖了出來,將幾個柴草堆圍了起來。吳焜上前查看,發現裡邊是幾個身材矮小的日本兵。

日本偵察兵

此時,所有的戰士都被驚醒了。他們穿戴整齊,都來到屋外集合。而吳焜感覺到,周圍很有可能有敵人的大部隊行動,於是便帶著一部分人,搶佔了小村西南邊的一個小高地。

吳焜很有戰略眼光,他早就猜到,敵人會搶佔東北側高地。如果自己不佔領另一側高地,很有可能會陷入被動。結果,他的行動被證明是十分及時的,日軍果然來到了他估計的位置。結果在一通混戰後,有些措手不及的日軍撤退了。

正在戰士們準備追擊的時候,葉飛卻突然下令撤退。吳焜不甘心,再次申請追擊。葉飛說道:「大半夜的,難保敵人沒有埋伏。你服從命令,趕緊帶戰士們回去休息。」吳焜雖然有些不過癮,但是也只能服從命令。

新四軍老六團

其實,不只是吳焜沒有打過癮,很多戰士都是如此,他們太渴望用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了。接下來的幾天,他們一邊行軍一邊小聲地抱怨,嘀嘀咕咕地,只背著葉飛一個人。而葉飛是什麼人,對隊伍的動向早已經有了察覺。於是,在到了茅山之後,他把抱怨最凶的4連連長王明星叫到了自己這裡,借著詢問的機會,命令他帶人去附近的縣城裡抓一個鬼子兵。這也就是本文開始的那一幕情景。

王明星表示,既然知道縣城有鬼子,還不如打一仗,把日軍剿滅就完事了。他的這種想法,很明顯過於樂觀了,同時也正是葉飛所擔心的。強調了自己的命令:只要一個人,多了不要,能完成的話,再說以後。

葉飛

於是,王明星帶著十幾個戰士,換上便衣就出發了。很快,他們就來到了縣城外面。而日軍的真正面貌,真是讓一行人嚇了一跳。他們的軍容和對長官的服從性,完全不是閩東地區的保安團、民團能比的。尤其是日軍的火力配備,更是讓這些從大山裡走出來不久的游擊隊員開了眼。只見這些侵略者人手一支三八大蓋步槍,槍上的刺刀雪亮森寒。每一個哨卡旁邊,輕重機槍迫擊炮一應俱全。王明星能感覺到,這樣的一支軍隊,不要說剿滅,就是正面硬剛,自己的勝算都不大。看來,當初自己是小看日本人了。

但是,讓王明星這就回去,他也是做不到的,畢竟首長已經下達了任務,還要抓一個日本人回去。但是看到對方嚴密的防守陣勢,王明星知道,想要完成任務,人數太多不行。於是,他將大部分人安排在縣城之外打接應,自己帶著兩三個人,悄悄地摸進了城裡。

日本士兵劇照

幾個人進城之後,就開始尋找日軍的兵營。兵營規模很大,並不難找,但是防備森嚴。王明星等人只能在兵營附近找了一個茶攤,坐下來慢慢地等機會。

也是該著幾個人立功,他們沒等一會兒,就看見一個軍官模樣的人走了出來。此人晃晃悠悠地,往縣城中間的鬧市走去。王明星趕緊帶著人跟了上去,在一個十分微妙的距離上保持跟蹤。最後他們發現,這個軍官走進了一個刮臉的鋪子,一坐進去就有人殷勤招呼。

王明星覺得,這應該是一個機會,但是並沒有十足的把握。縣城裡日軍的數量太多,一個不注意,他們就很難全身而退。為殺一個鬼子再搭上幾條人命,這樣的事兒他可不想干。他走進刮臉鋪子,用自己半生不熟的蘇中話,和店夥計攀談了幾句,結果得到了讓人滿意的回答:這個鬼子是一個中隊長,每隔兩天就會來刮一刮臉,每次來的時候,一坐就是幾個鐘頭。

抗戰日本軍官劇照

這豈不就是天賜良機?王明星心中暗喜,他支開了夥計,然後掏出手槍,頂在鬼子中隊長的腦門上就開了一槍。隨著「砰」的一聲,鬼子直接被爆頭了。店裡的夥計和顧客立刻亂作一團,紛紛喊道:「日本人死了!」趁著混亂,王明星和幾個同志閃身逃離,並且在城外戰士們的接應下安全撤回了根據地。臨走時,他們摘走了鬼子的配槍和槍套。

後來,這次的行動震驚了城裡的鬼子。他們接連搜捕了好幾天,但是一無所獲,只能吃下了啞巴虧。而經過這一戰,第六團的戰士們士氣大振,再也沒人抱怨了。同時,他們也明白了兩點:第一,他們和日本兵在實力上差距很大,不能輕視敵人;第二,想要更多地幹掉鬼子,必須首先掌握詳細的情報,計劃得越周密效果越好。

抗戰日本軍官

找到了合適的方法,第六團的戰鬥變得越來越順利了。後來他們改編為「江抗二路」,和其他的部隊一同轉往東線作戰,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後來,他們的武器儲備,甚至能滿足一個班同時裝備兩挺機關槍!陳毅元帥則多次不無自豪地說:「第六團是我的『良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