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安村 | 一橋跨三府,地處嘉興、杭州、湖州三市交界

文 | 嘉興地名

桐鄉市洲泉鎮眾安村,境內有眾安橋,始建於明天順四年(1460),村以橋名。

位於市域最西端,東隔三洞環橋港與義馬村相望, 南連杭州市臨平區運河鎮戚家橋村,西與湖州德清縣禹越鎮錢塘村接壤,北鄰馬鳴村

據《桐鄉市地名詞典》:

「(眾安村)由眾安、浪橋兩村合併而來。原眾安、浪橋村,解放初為義馬鄉第4、3村。1956年為義馬鄉第4、3高級社。1959年為洲泉人民公社眾安、浪橋大隊。1983年為義馬鄉眾安、浪橋村。2000年兩村合併為洲泉鎮眾安村。」

《洲泉鎮志》:「眾安村地處嘉興、杭州、湖州三市交界……地理位置獨特。」其地理位置的獨特,在於淳安橋。「一橋跨三府」,在地名文化中所罕見。

這座古橋,已有560多年歷史,三個橋洞,橫跨杭州、嘉興、湖州三地。橋門橫樑鐫刻「中央橋門為德清縣東西連接之水道」,南側橋墩刻著「南首橋門東西直線杭縣界」,北橋墩為「北首橋門東西直線崇德縣界」。

橋南堍立的石碑上,刻有「淳安橋,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2月16日公布」字樣。而北堍有一座小寺廟,寫著「義馬鄉(今洲泉鎮)眾安村淳安橋,淳安寺,2013年9月。

」桐鄉市人民政府將此橋列為市級文保單位。正因為有了這座橋的聯繫,杭嘉湖三個分處不同地域的行政村,相鄰相近,共同成立了「杭嘉湖金三角黨建聯盟」。

如今,在淳安橋西已建公路大橋,但古橋並未廢棄,依然起著交通的功能。

淳安橋港由橋往東約1千米,與大麻鎮百富村保安橋自然村相連。1950年5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頒布《嘉興地區行政區劃調整》前,大麻鎮有8個行政村、24平方千米屬德清縣管轄。

在地理現象中,屬地出界在別的區域內,不與本行政區域相毗連的土地,被稱作「飛地」。大麻鎮與德清縣雖無陸地接壤,卻有淳橋港相連通,並非完全脫離,故亦稱「准飛地」。

上溯唐玄宗天寶元年(742),由臨溪縣改名為德清縣時,大麻鎮己屬德清縣管轄。在那麼長的歷史時期中,大麻鎮一直是德清縣的「飛地」。

眾安村西部與德清縣交界處,有一片濕地,歷來處於無人管轄狀態,才保留了一大片原汁原味的生態環境。此地湖中有島,渾然天成,通過開發形成島島相連的景觀,這就是野菱灘。

其水陸面積500餘畝,其中島嶼面積約120畝,與毗鄰的德清縣錢塘村分而占之。以前,村民去野菱灘很不方便,需搖船擺渡才能上島。湖水中有游魚、水面有大片野菱生長,故名。地名規範很有必要,寫成「野林」「野凌」是不準確的。

野菱灘上空,有一群群白鷺和各種鳥類飛翔,可用「一行白鷺上青天」來形容,因為這兒的杉樹叢中搭建了一個又一個鳥窩,是它們棲息的樂園。水面上時有野鴨游弋、鴛鴦戲水;小島上蛇、兔、野雞和各類野生植物遍地皆是;島嶼上遍植火桑、蘆葦叢生,其原生態環境隨處可見。

正因為野菱灘有如此美麗的天然景緻,眾安村在鄉村旅遊業的開發中,可謂得天獨厚。如用水泥船「鋪設」在水面上,可供垂釣之樂;

所建「金島書畫院」,展示了吳山明朱關田、葛德瑞等名家書畫,為助力野菱灘景區風雅的藝術作品,如此等等。

原浪橋村,《桐鄉縣地名志》:「舊時有名醫蔡八郎者,居住於此。蔡氏捐資造橋,稱蔡八郎橋。村以橋名。簡稱郎橋,後諧作今名。」

蔡八郎行醫,治病救人,名聞遐邇。他的事迹,民間廣為傳說,至今猶津津樂道。浪橋為三孔平梁石橋,始建於清代,2010年被公布為桐鄉市文物保護單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