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丨1958年毛主席和許世友親切交談
前言
面對毛主席的遺體,許世友並非人們傳說中的那樣「長跪不起」,而是深深地三鞠躬後,圍著遺體轉了幾圈,然後鐵青著臉一言不發地離開。
「匣中寶劍」許世友
1985年,《解放軍文藝》編輯部準備向一批我軍抗戰名將約稿,撰寫關於抗日戰爭勝利40周紀念詩文。
許世友作為軍中老將,自然也收到編輯部的約稿。
儘管許世友在平時生活中,順口溜一大堆,但真要吟詩詠文,還是有些吃力的。
為能夠完成約稿,許世友將軍便請人幫忙,最終弄出一首「詩詞」。
內容如下(節選):
決策千里誰稱雄?三軍主帥毛澤東。四十春秋數捷報,百萬子弟唱大風。伏櫪老驥戎心在,匣中寶劍紫氣凝。導師遺訓豈敢忘,帝國主義是戰爭。握手一笑泯恩仇,溫故永志前車銘。
圖丨許世友同志近照
一些對許世友了解的老將看到後,便笑著說:「要說這首詩歌裡面,哪句最像他許世友的風格,也就只有三軍主帥毛澤東這一句了。」
之所以說這句像許世友將軍的風格,則是因為他對毛主席的敬重、忠誠和崇拜,都表現得直截了當,從不加任何修飾。
對於毛主席,許世友不管是從內心還是言行,始終都把自己擺在毛主席的戰士這個位置上。
想要研究毛主席和許世友之間的情誼,那麼必須從兩人最開始的相遇談起。
兩人第一次見面,則應該是三大主力會師後,許世友被調往延安學習之後。
然而有不少文章,都將毛主席和許世友的第一次見面,定在了長征途中。
許世友將軍在回憶錄中,明確指出:「1935年6月14日,四方面軍的九軍和三十軍勝利會合了。會師之日,兩支隊伍便在達維鎮召開了慶祝大會,毛主席便到會講話……會師的喜訊傳到了遠離達維的我們第四軍,部隊長時間都沉浸在歡樂聲中。」這個時候,許世友還尚未見到毛主席。
圖丨紅軍時期的許世友
不過在抵達延安學習之後,便讓許世友和毛主席開始有了交集。
許世友將軍曾多次講過:「毛主席兩次救我許世友。」第一次相救,便是發生在許世友延安學習時期!
說起這件事,便不得不提一位中國革命史上重要人物張國燾。
在反圍剿失敗後,我方便進行長征。當時黨中央主張北上抗日,但張國燾有不同的想法,想要南下建立根據地。
由於當時張國燾所指揮的紅四方面軍實力較強,為此便跟黨中央發生衝突,自行率隊南下。
不過在三大紅軍主力會師後,黨中央便對張國燾的過錯進行批評。
當時的方針為,在批評張國燾的同時,肯定廣大紅四方軍戰士的功績。
大多數的紅四方面軍戰士,態度公正擁護黨中央的決定,並且也敢於指出張國燾的錯誤。
圖丨開國上將許世友
不過這時候,誰也沒有料到許世友自己會跳出來,從而引發一場「大事件」,即:抗大事件!
對於這件事情,許世友將軍也曾作過較為詳細的回顧和剖析。
在抵達延安之後,許世友便聽說關於張國燾的事情。不過對於這件事情,他並沒有發聲,反而是想著,只要不涉及到自己,就對這件事情不管。
隨著後來西路軍的戰敗,這就更加讓許世友難受,連著半個月無法好好休息,最後因病而住院。
許世友作為紅四方面軍的軍級幹部,不少戰友在得知他生病後,都前來看望他。當大家聊到外界的變化時,心情都不太好,有的人甚至都哭了。
許世友自己也很著急,因為這些戰友都是一起從戰場廝殺出來的。為此他便想了一個辦法,準備一起返回四川。
不過許世友的計劃並沒有執行成功,在當天下午黨中央便知道了,為此便將他們叫過去詢問。
圖丨許世友陪同毛主席參觀景點
這是一個什麼性質的問題,相信大家也是清楚的。對於這段歷史的回憶,許世友將軍是坦率的,將所有責任全都攬在自己身上。不過事實上,他也是主要的組織者!
不過有一點,許世友將軍的回憶是不實的。並不是簡單地叫他們過去詢問,反而是採取了果斷的措施。
根據當時「抗大」政治部主任莫文驊的回憶:「王建安(紅四軍軍長)在彙報這一情況後,經過黨中央的商量,便決定對許世友等一批人逮捕防止引起無法挽回的後果。」
在將許世友等人關押起來後,便開始對他們進行審訊。
在審訊期間,由於許世友的態度惡劣,便有人便主張判許世友為槍斃。不過對於這個建議,毛主席行使了否決權。
6月6日上午,最高法院召開特別軍事法庭公審許世友等人。在這次公審中,將許世友判決一年半徒刑,至於其他人則被判處一年、八個月或六個月不等。
這個許世友自然也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毛主席先是委託徐向前前去看望下許世友等人,做做工作。不久後,毛主席便第一次來看許世友。
圖丨左起 楊尚昆、許世友、羅瑞卿、毛主席
對於許世友這個同志,毛主席非常欣賞。在此次談話中,主席給許世友講了很多道理,只不過由於許世友還在氣頭上,並沒有完全聽進去。
毛主席也察覺到他狀態不對,為此便委婉地結束了這個話題。
第二次見面時,毛主席便對許世友說道:「世友同志,你打了很多勝仗,也吃了很多苦。你們紅四方面軍的幹部,是黨的幹部。張國燾的錯誤,應該由他來負責,跟你們這些同志是沒有關係的。」
毛主席的一番話,深深地打動了許世友。
對於這段回憶,許世友曾這樣說道:「毛主席當時的幾句話,一下子就解開了我的思想疙瘩,使我感到非常的舒暢和溫暖。毛主席是多麼了解,我們這些工農幹部啊!」
許世友在被釋放後,毛主席也沒有忘記他,還給他重新安排了一個職務,即: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副部長。
圖丨許世友參加會議發言
這個工作性格,其實跟管理科差不多。難怪許世友將軍,一聊起抗大,便會一直講:「我在抗大當過管理科長!」
長期擔任四方面軍總指揮的徐向前元帥,曾在《歷史的回顧》中,明確指出:「抗大」事件中,關押許世友等數十名高級幹部,……其實,就是個冤案。
還是許世友去吧
許世友一直在「抗大」中擔任他的管理科長,但畢竟他是一名武將,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許世友一刻也不想待在學校,想要去前線殺敵。
「寧可戰死沙場,也不願窩在學校」,這句話便是許世友將軍的真實寫照。
毛主席在得知許世友的請求後,便決定將他放回部隊,前往129師386旅擔任副旅長。
對於毛主席的這個安排,可能有人會有疑問?許世友在紅軍時期便是軍長,為何抗日時期則成為了旅長,因為犯錯誤而降職使用么?
其實,在抗日時期,我方跟國民黨「統一戰線」後,紅軍各方面軍的軍長,也只能「屈尊」當個旅長或者副旅長。
圖丨許世友陪同毛主席出席會議
毛主席對於許世友的安排,並不能看作是降職使用,相反是對許世友的器重。
1938年春天,許世友便跟隨朱德總司令出征太行山,投入到抗日戰爭的潮流中。在這段時間裡面,許世友儘管參加了一些戰役,由於主指揮並不是他,為此也沒闖出威名來。
正當許世友在前線默默無聞時,毛主席在延安調兵遣將時,也時常會想起那個「許和尚」。
當時我方正在積極壯大根據地,山東便成為毛主席眼中非常重要的地方。
為能夠在山東扎穩腳跟,毛主席先後將羅榮桓、徐向前等人派了過去。不過這些人都是帥才,手下還缺少能衝鋒的將才,為此毛主席便點將許世友。
對於許世友前往山東任職,當時還有些非議。即:許世友在前線戰功並不突出,加上有「抗大事件」的影響,並不是最好的人選。
不過毛主席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任命為許世友為山東縱隊五旅旅長,後來又任命他為膠東軍區司令員,並且賦予他鞏固抗日根據地的重任。
圖丨許世友在膠東
從上述事件來看,對於許世友而言,毛主席簡直是他生命中的貴人。日後許世友對毛主席如此的敬重,也是理所應當的。
許世友曾這樣評價毛主席:「主席既了解我,又信任我!」不僅是戰爭時期,毛主席信任許世友,在建國後,毛主席也對許世友很關心。
我們都知道許世友將軍喜歡喝酒,但常常控制不住酒量。連遠在北京的毛主席都聽說了,在某次會議結束後,便約李德生談話,想讓他去勸勸許世友,別讓他每天過度飲酒。
許世友在得知李德生抵達南京後,便準備宴請這位老友。李德生和許世友是老戰友了,也深知對方的脾氣。
在飯桌上李德生按照許世友的慣例,頭一杯直接幹掉。酒過三巡,許世友也知道自己這位老戰友酒量不行,便沒有勉強他。
圖丨李德生將軍
這時許世友也喝高興了,為此李德生便說道:「你可知道,我這次因何事來南京啊?」許世友笑著說:「我哪裡能知道啊,你快說吧。」
李德生便端起酒杯說:「我就是因為這個來南京的,主席讓我勸勸你,希望你日後能少飲酒。」許世友聽後,笑著說:「我還以為啥大事,少喝就少喝嘛,我的酒量,我心裡有數。你報告主席,我許世友感謝他老人家的關心,我以後一定會注意的。」
就這樣,李德生第二天便趕赴北京,向毛主席單獨彙報了這次南京之行。
對於許世友而言,毛主席在建國之前救了他一次,在建國之後,又救了他一次。
毛主席第二次救許世友,則是在那段「動蕩」的年代。當時許世友所在的南京區域,也出現一些不好的「情況」,為此許世友便非常著急。
圖丨許世友和聶鳳智夫婦
當時許世友便召集他自認為可靠的工作人員,了解各地的情況,並且還組織大家商討如何應對眼前的局面。
在那個時候,毛主席也沒有忘記許世友。在上海進行考察的毛主席,便特意召見許世友,向他詢問情況。
對於這次的見面,許世友有一肚子的話想說,想要向毛主席徵求意見。
毛主席在聽後許世友的發言後,便說道:「許世友同志,你還有什麼想法,就統統講出來吧。」
許世友聽後,回答道:「主席,沒有了!」對於許世友的疑問,毛主席便回答了他,並且向身邊人說道:「許世友是好同志,」
兩人在交談到最後,毛主席便換了個話題,詢問起許世友家中的情況。許世友便笑著說:「主席,我連我自己都顧不上,家裡的事我更管不了。」
在聽到許世友的回答後,毛主席便說道:「你這許和尚啊,你要是在南京不好住,可以來北京,住到我家去。」
不久後,中央還是南京軍區發來電報:「在許世友同志身體無恙的情況下,可以來北京歡度國慶,住在中南海,並派專機接送。」
圖丨許世友登上天安門城樓
這年國慶前夕,許世友便乘坐專機前往北京,住進了中南海。1967年10月1日,許世友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參加了國慶觀禮。
第二天,各大報紙的國慶報道《人類歷史上的偉大變革》一文中,寫道:「偉大領袖同一位屢建戰功的老同志親切地談了話。」
文中的這位老同志,便是指許世友。毛主席不僅和許世友「談了話」,而是談了半個多小時。
如今回憶這段歷史,許世友能夠安然度過那個年代,跟毛主席的表態有很大的關係。
對於這段歷史,許世友曾言:「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我許世友。」
許世友得知,毛主席病逝
自從1976年5月以後,毛主席便沒有在公開場合露面。
這時候的毛主席已經身患重病,正在跟死神進行最後的鬥爭。朱老總、周總理的相繼去世,這些事情的發生,給毛主席帶來沉重的打擊。
毛主席作為國家領導人,他的病情和搶救情況都是處於保密狀態,僅有一小部分人清楚。哪怕是身為政治局委員和軍區司令的許世友,因人在外地,竟一點消息也不知道。
圖丨毛主席逝世
1976年9月9日凌晨,許世友便接到中央有關毛主席病逝和立即進京的通知。面對這則噩耗,他顯得非常冷靜,便向下發了三條命令:第一,對部隊的調動許可權作了重申;第二,召見幾位要害部門的負責人,向他們交代有關事項;第三,對近期軍區的工作進行安排。
如今看來,許世友的處置非常妥當,也是相當高明。他並沒有因為主席的逝世,而慌了手腳。
在將事情處置妥當後,許世友便乘坐軍用值班飛機趕往北京。
在飛往北京的路途上,許世友想起跟毛主席的日常,眼淚也是止不住地往下流。
在面對毛主席遺體時,許世友並沒有像大家想像的那樣,「長跪不起」、「淚如雨下」,而是深深地三鞠躬後,圍著遺體轉了幾圈,然後臉色鐵青的離開。
圖丨百姓追悼毛主席
毛主席逝世,對於全國人民而言,無疑是一則悲痛的消息。為能夠讓人民弔唁這位愛國愛民的領袖,為此中央便決定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為期一周的弔唁活動,由政治局委員輪流守靈。
輪到許世友守靈時,卻直接被門口的衛兵給攔住了。
至於說原因為何?這是因為許世友攜槍想進靈堂。對於衛兵的舉動,許世友也沒有生氣,便詢問道:「為何我不能帶槍?」衛兵答:「這裡有規定,首長進去不能帶槍。」許問「這個規矩誰定的?」衛兵答:「政治局規定的。」
許世友便說道:「我是政治局委員,我怎麼不知道?」說完這句話,便直接走了進去。
當時在整個靈堂大廳中,參加弔唁的守靈的所有人員中,唯獨只有許世友將軍一人帶槍。
圖丨許世友參加毛主席追悼會
毛主席的逝世,對於許世友將軍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為此在他便在自己的卧室當中,將毛主席的照片貼在牆上,沒有留下一絲空隙。
有段時間,許世友將軍也不怎麼外出,反而是坐在卧室中發獃,有時會自言自語。沒人知道許將軍怎麼了,也沒人敢上去詢問。
後來大家猜測,許司令將毛主席的照片貼滿卧室,這樣不管許將軍朝哪個方向,都能夠看到毛主席。
許世友用自己的方式,來悼念這位對他產生極大的影響的革命領袖。
許世友跟隨毛主席幾十年,辦事風格也深受毛主席影響。在面對自己的後人,他從不濫用私權,曾告誡自己的女兒:「我是一步步打上來的,你們也要這樣,從基層做起。以後路要靠你們自己了,好好努力吧!」
圖丨許世友全家福
就這樣,許世友的七個子女,並沒有因他而成為「大官」。日後所取得的成就,離不開自己的艱苦奮鬥。
1985年10月22日16時57分,一代戰將許世友在南京軍區總醫院逝世,享年80歲。
回顧老將軍的一生,他與毛主席的革命情誼,令人為之感動。許世友曾言:「毛主席對我的恩情, 此生也報答不了,就是我下一輩子也報答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