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慧,湖南長沙板倉先生楊昌濟之女,也是中國人民最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妻子,1920年和毛澤東同志結的婚,為毛主席先後生下了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可是不幸的是1930年10月,楊開慧被捕,隨後因為拒絕發出聲明和毛澤東脫離關係,沒多久就英勇就義了。
對於妻子楊開慧的遇害,毛主席:「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十幾年過後,毛主席領導下的新中國終於成立了,這也代表了我們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對於全國人民來說這無疑是激動萬分的時刻。
在1949年8月份,當時在北京的毛主席收到一封來自湖南的信件,原來是楊開慧哥哥楊開智的信件,得知是楊開智的信件,毛主席自然是無比的激動。
楊開智是恩師楊昌濟先生唯一的兒子,也是三個兒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的舅舅,其實這些親屬關係不算,單單從革命路線來看,楊開智就是毛主席志同道合的戰友關係。
在楊開智讀書的時候,就經常聽父親楊昌濟先生誇讚毛主席,說他是個才華和志向都無比高的人,久而久之楊開智對這位比自己大5歲的毛澤東開始產生了崇拜之情,那個時候楊開智也是經常的跟隨毛主席去參加各種學生運動,為此楊開智和毛主席之間不僅是親戚的關係,還是親密的戰友關係。
當時楊開智寫信給毛主席關聯到了三個要點,一個是告訴毛主席岳母楊老太太還健在;二是希望得知自己的兩個親外甥的狀況;三則是詢問自己女兒楊展的情況。
就是第三點讓毛主席無比的傷感,楊展是楊開智的女兒,而且和妻子楊開慧是一樣的個性,都是對革命有著無比忠誠信念的人,可惜的是在一次掩護戰友的過程中被日本人殺害了。
隨後毛主席只能是如實的回信給楊開智了,並且告知楊開智如果家裡遇到什麼困難,一定要告訴他,如果力所能及的肯定是會幫忙的。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楊開智又給遠在北京的毛主席寫了一封信,而這封信的內容其實就是希望毛主席能給他楊開智在北京安排一份工作。
那麼毛主席是如何回信的呢?
長沙上營盤街三十號楊開智先生:
希望你在湘聽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來京。湖南省委派你什麼工作就做什麼工作,一切按正常規矩辦理,不要使政府為難。
從毛主席的回信中,或許許多人會覺得毛主席怎麼如此的絕情,要知道這可是妻子楊開慧的哥哥啊,而且楊開智當年可是吃了許多的苦,單單為了保護毛主席的三個孩子,就遭受了許多的困難,而且楊家也是多次給予毛主席幫忙。
其實毛主席怎麼能不知道楊家對自己和孩子們的那種恩情,特別是妻子開慧的遇害,毛主席對楊家那真的是無比的愧疚,可是縱使如此,毛主席仍然還是拒絕了楊開智的請求。
其實原因很簡單:自己是國家的主席,絕對不能開特殊的後門,如果自己開了先例,那就會撕開很大的口子,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社會風氣,這樣的話新中國和舊社會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共產黨幹革命不就是痛恨舊社會的醜陋制度嗎?這樣我們犧牲的無數的革命烈士的鮮血,不就白流了嗎?
而確實建國之後確實有許多毛主席的親朋好友來找他,理由不是找工作難,就是經濟遇到問題了,遇到這樣的問題,毛主席也都是一一處理,但是回復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工作要在當地解決,或者是不能上京。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楊開智其實本人也是很有才華的,能力那是無比的出眾,而他寫信給毛主席求工作的真正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帶著老母親去北京和主席團聚啊,畢竟妹妹楊開慧、女兒楊展都先後犧牲了,家裡確實是無比的冷清,而去了北京就不一樣了,北京有毛主席、有毛岸英和毛岸青兩個外甥。
毛主席本人也非常的了解楊開智的為人,知道他求工作並非為了名利,但是作為國家的主席他卻不得不按規矩辦事啊。
自此之後毛主席經常讓兩個兒子去湖南看望楊老太太和楊開智,其實楊開智的內心自然是知道毛主席並沒有忘記他們,只是礙於他的身份,很多時候是不能明說的,這就像毛主席所說的:楊家和毛家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