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亮劍》中李雲龍原型,20歲當師長,身經百戰。
他,打仗不要命,人稱王瘋子,55年授銜中將,後來卻被降為大校。
他,敢做敢當,性格直率,當面怒懟彭總不會打仗,導致彭總當面向他認錯。
他重情重義、愛兵如子,卻"背叛"婚姻,深陷感情漩渦,成為現代"陳世美",差點斷送政治前途。
他就是一代名將、傳奇將軍王近山。
千古無雙王瘋子
有個研究戰爭史的學者曾經說王近山是中國戰爭史上無人能超越的「瘋子」。
中國戰爭史上不乏能征善戰,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戰將,如秦末的楚霸王項羽、三國名將關羽、明朝戰將常遇春、李文忠。
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能跟王近山將軍這樣,寫下如此輝煌的篇章,留下這麼多故事,叫人拍案稱奇。
毛主席曾說過:129師有個"王瘋子",很能打仗!
鄧小平曾說:二野在解放戰爭中誰的功勞大?是王近山同志。
劉伯承元帥說:王近山是"一人投命,足懼萬夫"。
王近山將軍這個"王瘋子"的綽號,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那是在土地革命時期,他在一次戰鬥中,跟大個子國民黨兵狹路相逢,那個傢伙欺負王近山個頭矮,就活捉他立功。
但是王近山絲毫也不發怵,苦苦纏鬥之後,他已經意識到自己打不過對方,但是死也不認輸當俘虜,索性一狠心一咬牙抱著那個大個子滾下山崖。
蒼天有眼,大個子國民黨兵被摔得頭破血流,當場斃命,王近山將軍也成為血人,筋疲力盡昏迷在山崖下。
當戰友們找到他的時候,嚇了一跳,以為他"光榮"了,但是不一會後,他卻睜開了雙眼,掙扎著站了起來。
從此,世間多了一個"王瘋子"。
1933年秋,紅四方面軍遭遇四川軍閥劉湘的"六路圍攻",處境危險。
王近山帶著自己的28團獨當一面阻擊敵人,他手提大刀,腰挎手槍,迎著嗖嗖的子彈,始終戰鬥在一線,像一座大山一樣巋然不動,極大地鼓舞了士氣,一舉粉碎了敵人的圍攻,王近山也兩次中彈。
1934年6月,28團跟"傻兒師長"范紹曾狹路相逢,面對3倍於自己的敵人,王近山精神抖擻,躍馬揚鞭,率領全團左突右殺,殺得敵軍人仰馬翻,不但完美突圍,還吃掉了敵人一個旅,旅長郭勛奇被捉。
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又在江油和川軍再次相遇,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一股敵軍突然仗著兵力多出紅軍幾倍,他們氣勢洶洶、瘋狂進攻,突破紅4軍的防線向前推進,逼近紅軍指揮部,形勢危如累卵。
軍長許世友連忙組織部隊進行抵抗,不得不把作為預備隊的28團也投到裡面進行反擊。
王近山接到命令後,二話不說,當即帶領人馬扛著軍旗、上了刺刀殺向敵群。
耳邊子彈嗖嗖,王近山毫不畏懼,吶喊著指揮戰士衝鋒。
這時候,他突然覺得胸部一麻,大叫一聲"不好"!隨即倒下,戰士們來到身邊,他已經昏迷不醒,大家立刻將他抬下陣地,進行包紮。
團長倒下,衝鋒部隊士氣受到了一定程度影響,進攻速度似乎減慢。總指揮徐向前不知道他已經受傷,揮著手槍衝上前去,邊沖邊高聲呼喊著他的名字:"王近山!王近山!"
昏迷中的王近山很快聽到了徐帥的呼喊,吃力地睜開眼睛,用力向自己的警衛員發出命令,讓大家把他抬到紅旗下,他扶著旗杆,支撐著身體,重又開始指揮戰鬥。
戰士們聽到王近山的聲音,立刻信心倍增,奮不顧身向前衝去。
這時候,又有一顆子彈飛來,這次王近山頭部被擊中,當即昏倒。
在淮海戰役中,王近山的部隊再次發飆,在這次戰役中,王近山指揮3個縱隊擔任主攻任務。
他旗下的六縱與黃維十二兵團八十五軍展開一場生死搏殺,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六縱的戰士個個像下山猛虎,打得身經百戰的國民黨老兵鬼哭狼嚎、滿地找牙。
八十五軍的一個師長在望遠鏡里看了六縱五十四團的英勇表現後,對他的部下頹然說:"弟兄們,這仗不能打,我們還是投降吧。"
都說慈不掌兵,不了解內情的人一定會以為王近山是一個鐵石心腸的將軍,其實不然,王近山打仗奮不顧身,但同樣愛惜士兵的生命,抗美援朝時期,王近山「怒懟」彭總,就是他愛兵的一個明證。
敢說彭總戰術錯
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戰役,美軍損失慘重,我軍也付出極其沉重的代價,因為美軍的裝備優良,火力要遠遠勝過我軍。
其中最慘烈的,就是鐵原阻擊戰中,美軍都是鋼鐵巨獸,武裝到牙齒的坦克部隊,我軍沒有殺手鐧——反坦克炮,只能用血肉之軀去阻擋美軍攻勢,所以戰況慘烈,觸目驚心。
傅崇碧的188師563團,入朝的時候一個團有2700餘人,鐵原阻擊戰結束後只有266人倖存。
根據戰後《180師突圍戰鬥減員統計表》,180師負傷、陣亡和情況不明的總數為7644人,是我軍建軍以來最大的失利之一。
在第五次戰役進行的時候,看著紛至沓來的傷亡報告,時任志願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的王近山,除了萬分著急就是無比心疼,那不是數字,分明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畢竟很多志願軍很多戰士的都是青春年少,還沒有體驗社會主義新生活,就永遠長眠在異國他鄉,作為副司令的王將軍無法向他們的父母交代,難免痛心疾首。
隨著戰事失利的消息不斷傳來,王近山的暴脾氣終於發作,當即就不分場合,在志願軍司令部就開始向彭總質問:"這仗是這麼打的嗎?這是放羊攆狗的打法,不講戰術!這樣濫打仗,是葬送軍隊,是拿我們的兵去送死!"
彭總可並非以好脾氣著稱,在元帥中也是一等一的暴脾氣,天下沒有他不敢懟的人,但是彭老總這次竟然當面認錯了。
其實彭總又何嘗不心疼自己的兵呢,抗美援朝就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志願軍就是靠毅力獲勝的。
廿歲師長有幾人?
王近山1915年出生在湖北將軍縣黃安縣,他跟很多將軍一樣,是農民的兒子,受盡了土豪劣紳的剝削和壓迫,對舊制度充滿仇恨,立志要剷除人間不平。
1930年那年,家下有人在徵兵,他上前問是什麼兵,徵兵的大叔說是"窮人的隊伍",他二話不說就跟幾個小夥伴報名參軍。
那一年,他才15歲。
可是有志不在年高,王近山人小志大,積極追求進步,革命熱情很高,在當年就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7歲就加入了光榮的中國共產黨。
1933年王近山在兩個月內連升兩級,7月就擔任第三十團第二營營長。9月升任第二十九團團長。
兩年之後,因為王近山敢打敢拼,表現突出,在1935年9月擔任任紅四軍第十師副師長。
這一年,王近山20歲。
1937年8月,王近山擔任紅三十一軍第九十三師師長,宣布任命那天,剛好是他22歲生日。
王近山能夠迅速成長,除了他個人的軍事天賦和不怕死的精神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有幸成為徐向前元帥的部下。
徐帥也是打仗奮不顧身的主,喜歡在戰事膠著、不分高低的時候,敢於身先士卒,帶著旗手和號手出現在陣地前鼓舞戰士,一鼓作氣拿下敵人。徐帥的作戰的風格正適合王近山的口味,嚴師出高徒,紅四方面軍的將士擅長死打硬拼,抓啃硬骨頭。
「擅自」行動被表揚
軍人以服從為天職,《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一條就是"一切行動聽指揮",擅自行動是要被處分的。
王近山有一次沒有請示上級擅自行動,不但沒有被處分,還受到毛主席的好評。
那是1943年10月,華北方面軍第1軍司令官吉本貞一親自指揮,日軍出動第37、62、69三個師團下屬的16個大隊,總兵力2萬餘人,對八路軍在太岳抗日根據地發動瘋狂掃蕩,企圖一舉殲滅八路軍主力。
由於日軍裝備先進,此次圍剿他們充滿信心、志在必得。
為了彰顯日軍"三光"、"鐵壁合圍"之優越性、樹立一個正面典型,將這一經驗向全軍推廣,實施"山嶽圍剿實驗區"示範計劃,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專門通知華北地區120多名中層級將領和參謀,組成一個"戰地觀摩團",來前線學習先進經驗。
這幫侵略者乘坐13輛汽車,浩浩蕩蕩地開赴太岳地區搞"戰地觀摩"。可以說,這幫傢伙都是侵華先鋒,死硬分子,雙手沾滿人民鮮血,惡貫滿盈。
讓他做夢都沒想到的是,這支軍官"精銳",會被裝備簡陋的八路軍團滅!
原來,日軍的行動,被洪洞縣武委會主任孫明烈、韓略村村長王命秀獲悉了,他來到第16團團部,將這一重要情報做了彙報。
時任386旅旅長的王近山得知這個消息心裡大喜,侵略者作惡多端,豈能放過他們?
他當即召開作戰會議,經過全面分析,他們一致決定在韓略公路上一舉幹掉這幫軍國主義頭目,狠狠打擊一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王近山親自化裝成一個放羊人,到作戰區域附近仔細偵察,熟悉地形,制定了一個萬無一失的作戰計劃。
10月22日晚10點,部隊埋伏在了公路兩側,此地距離敵人的炮樓只有1華里的位置,所以日軍會比較大意。
這個地段屬於咽喉地段,兩邊懸崖峭壁,中間的公路只有一輛汽車那麼寬,一旦前面或者後面的汽車拋錨,中間的汽車插翅難飛。
大家在那裡一動不動埋伏了一夜,東邊日紅了,說好的日軍觀摩團還不見蹤跡,戰士們都有點急躁,沉不住氣了,紛紛表示"日軍可能變卦了,我們乾脆就去打鬼子炮樓得了"。
王近山大喝道:誰在嚷嚷給我下去。
到了上午10點,前方隱隱出現發動機的轟鳴聲,大家立刻興奮起來,魚兒上鉤了。
不一會日軍車隊全都開進伏擊地段,整整13輛汽車!
王近山一聲令下"打!"霎時間喊殺聲、槍聲、手榴彈爆炸聲響成一片,在最前和最後的日軍汽車首先被打爆了車胎,冒煙起火,其餘的汽車也被夾在裡面,成為瓮中之鱉。
經過一小時的激戰,除個別逃脫外,這幫"戰地觀摩團"的軍官,全部成為第16團槍下之鬼。
這一段歷史場景後來被電視劇《亮劍》如實反映。
消息傳到了延安,大家興高采烈,點燃鞭炮慶祝,毛主席說,一二九師有個"王瘋子",敢打沒有命令的仗,很好嘛!
其實,王近山不是不請示,而是時間倉促,來不及請示。再說設伏計劃事關機密,如果聯繫之後走漏消息,將會功虧一簣。
強將手下無弱兵,王近山將軍打仗兇猛,部下也不是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攻城略地的猛將。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軍中"三劍客":尤太忠、李德生、肖永銀。
情場折戟留謎團
如果說王近山打仗的"瘋勁"成就了他一代戰神的威名,那麼敢愛敢恨的"多情"性格,又讓將軍後半生充滿悲劇色彩,叫人扼腕嘆息。
我們知道王近山是個對敵人充滿仇恨,對黨、對國家、對士兵充滿熱愛的將軍,充滿正義感和責任心。
王近山卻在從朝鮮回國,獲得了中將軍銜,人生走上巔峰的時候,向組織提出了跟妻子韓岫岩離婚的申請,由此掀起了軒然大波,聲望一度從巔峰跌倒低谷。
鄧小平苦口婆心勸說,沒用。
周總理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沒用。
老部下跪下懇求,沒用。
組織上發出最後通牒:"收回離婚報告就算了,否則,開除黨籍、軍籍!"
王近山瘋勁上了,置若罔聞,他鐵了心要離婚,不再回頭。
毛主席為此專門指示劉少奇主持處理王近山,「殺一儆百」。
1964年,王近山被開除黨籍,免去大軍區副司令職務,中將軍銜也不復存在。
關於王近山的婚變原因,眾說紛紜,很多人說他拋棄了髮妻韓岫岩,愛上了不該愛的人,被髮妻告狀到中央,讓王變成了現代陳世美,最終走進人生低谷。
但是王近山的女兒對此說法並不認可,她作為知情人,說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來王近山的司機朱鐵民的妻子有病不能生育,將軍就承諾把兩歲的女兒送給了這個司機,還每月給司機40月孩子撫養費。
因為這個司機在朝鮮跟隨將軍出生入死,還救過將軍的命,於是將軍答應回國後,如果生了孩子就送給司機。
但是回國後王近山髮妻不同意,堅決反對。
王近山覺得自己不能食言,還是等女兒2歲的時候,把她送給了那位司機。
這樣一來,兩人的感情出現裂痕,韓岫岩後來發展到開始疑神疑鬼,懷疑王近山跟小姨子、她的妹妹感情曖昧。
於是性格同樣倔強的韓岫岩,發動親友對丈夫進行聲討,同時到處告狀,希望以此讓將軍低頭,但是適得其反,反而讓兩個人漸行漸遠。
因為王近山的倔脾氣也上了,頭撞南牆也不回,哪怕受處分也不收回離婚申請,最終這對相濡以沫的夫妻終於分道揚鑣。
王近山後來被撤職之後,下放去了農場,在臨走的時候孤身一人,家裡的保姆小黃看到之後一陣心酸,就決定不離不棄跟隨將軍照顧他,這一陪就是半生,直到將軍去世。
將軍的髮妻離婚之後,終身沒有再嫁,不知道她是為了什麼,是因為對將軍的依戀,還是怨恨?
到底是將軍為了愛情而放棄名譽地位,不惜身敗名裂,還是將軍出於對部下的感激,將女兒送給他導致夫妻關係破裂?
斯人已去,逝者為大,這一切都已不重要。
1974年,將軍感到身體不適,檢查之後被確診為胃癌,雖然經過精心治療,但病情還是不斷惡化。
彌留之際,昏迷幾日的將軍突然睜開眼睛,做起身子,大聲喊著:"警衛員,備馬!還有我的槍!"
將軍戎馬一生,戰場,還是他永遠割不斷的情懷。
1978年5月10日,在聽著為他專門播放的陣陣軍號聲中,將軍安詳地閉上了眼睛,享年6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