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 孫延宜專輯/2025年/183(隨筆)
2025年7月4日,鄉村精短文學公眾號編髮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條規範的賜宴街》,獨立寒秋老師看到後,在我們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寫的這個隨筆「有道理」,然後暢談了自己對賜宴街命名的意見,可謂真知灼見,特歸納如下,以饗讀者。
按一般常識理解,從現在的標示牌(牌坊)指向來看那隻能是南北街。而實際上「賜宴街」應該是「賜宴村」才對,這樣就不讓人疑惑了。賜宴街理解為村名而不是哪一道街也可以。
多年來「寺院村」就是一個行政村的村名,地圖上一直就是這樣標示的,突然改為「賜宴街」令人存疑,究竟歷史上有沒有「賜宴」這回事?是文人挖掘出來的,還是專家們牽強附會硬聯繫出來的?為什麼早不改?據考證說是確有其事,有就有吧,政府說就算了。
至於「賜宴街」究竟是指南北還是東西哪道街也別問了,「龍泉街道」具體是指哪個街道?不存在什麼東西南北,無非是個行政單位名稱罷了。
河濱南路只是村邊河沿,儘管門頭再多再豪華,也不是居民居住主區,不能視為村的主街,因此不能把標示牌立在這個路上,只能算賜宴街河濱路。
至於賜宴街內部又有其他東西南北路,這就相當於村內衚衕,如同張家衚衕李家衚衕一樣,不影響「賜宴街」名的成立。
……
看了獨立寒秋老師的高見,我不禁想到了原東、西寺院居改造後所起的名稱,一開始起了個洋名,叫「城建威尼斯小區」,後來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民政部《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之要求,將其更名為「城建尚河御園」。另據《滕州市民政志》記載,當年,乾隆皇帝南巡,途經東、西寺院村,為答謝村民們迎送盛情,賜宴席,民以為榮,二村皆稱賜宴村。後仍稱東、西寺院村,2002年改稱居委會。由此我想到,如果本世紀初拆遷改造時,直接改為「賜宴街小區」、「賜宴街居委會」,那該有多好啊!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