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格格王敏彤,痴迷溥儀終身不嫁,溥儀卻對其避之不及

2020年09月25日03:36:31 歷史 1460

1959年,在監獄裡關押了近10年的末代皇帝溥儀,終於得到了特赦,成為了新中國一名普通公民。王敏彤得到這個消息之後,馬上找人向溥儀提親。而已經經受了人生大起大落的溥儀,對舊朝的貴族女子再也沒有了興趣,無論王敏彤多漂亮,對他多好,等了他多少年,溥儀一直都很冷漠。

最美格格王敏彤,痴迷溥儀終身不嫁,溥儀卻對其避之不及 - 天天要聞

圖|左為王敏彤

王敏彤想不通,為什麼自己等了這麼多年,溥儀即便是一無所有了,也不願意回頭看她一眼。王敏彤像是入了魔怔一樣,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之身,竟然去醫院開了一張證明。她所做的一切,外人看來都是笑話,而溥儀更是不解,對她唯恐避之不及。

溥儀的一生,就像是被操縱的提線木偶,在時代的浪潮之下,幾股力量不停拉扯他。他一生之中結過五次婚,因為身體極差,他沒有子嗣,甚至沒有辦法和妻子有正常的夫妻生活。這樣的他面對著王敏彤的一紙證明會作何感想?屈辱感一定是大於感動的。

王敏彤幾乎用一輩子在反覆詢問自己,溥儀為什麼不愛她,即便他被所有人拋棄了,依舊不願意接受這個深愛他幾十年的女人?

最美格格王敏彤,痴迷溥儀終身不嫁,溥儀卻對其避之不及 - 天天要聞

圖|王敏彤

王敏彤是溥儀皇后婉容的表妹,原名為完顏童記,滿洲鑲黃旗人。在民國的時候改了王姓,旁人習慣稱她王大姑娘。

王敏彤被滿清的遺老們稱為"滿清最美的格格",這絕對不是浪得虛名。從她遺留下來的照片可以看出,從小時候開始,王敏彤的容貌就是出類拔萃的,雖然生在滿清皇族,卻有著江南女子的優雅秀美,一眼難忘。

最美格格王敏彤,痴迷溥儀終身不嫁,溥儀卻對其避之不及 - 天天要聞

圖|王敏彤

現存的很多清末民初的照片,別說是窮人家的姑娘,滿清貴族的女孩兒,大多是羞怯的,不敢去看鏡頭,或者整張臉都板著,身體顯得非常僵硬。而婉容和王敏彤始終在鏡頭前保持著貴族的優雅淡定,這是不愁吃穿、看多了大世面的姑娘才有的氣質,也是受過良好的教育,自信滿滿的從容。

王敏彤是婉容的表妹,實際上她的家世背景比婉容更加強大。她的母親是乾隆第五世直系孫女,祖父是軍機大臣,父親是內務府大臣。王敏彤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又是家中最為得寵的女兒,若早出生一百年,一定是一生的富貴安逸。

王敏彤眼光很高,17歲的時候曾經和愛新覺羅氏的一位世家子弟訂婚,豈料那位世家子弟和戲子有染,王敏彤忍受不了這種恥辱,毅然決然退了婚。

王敏彤第一次見溥儀是在9歲的時候,那是溥儀和婉容的大婚,懵懵懂懂的王敏彤只記住了眾星拱月的溥儀。後來溥儀成了日本人的傀儡,但在王敏彤心中,他依舊是無可撼動的帝王。

最美格格王敏彤,痴迷溥儀終身不嫁,溥儀卻對其避之不及 - 天天要聞

圖|王敏彤戲服照

有人說王敏彤是對溥儀一見鍾情,其實9歲的王敏彤還很年幼,談不上愛上溥儀,他對溥儀的憧憬和好感,更多是對愛新覺羅氏有著特殊的感情,來自家族的教育。王敏彤祖上這一脈能夠發達,正是由於遇到了醇賢親王這樣的貴人。所以王敏彤一家子對溥儀都是死心塌地的,幾代人都抱有報恩之心。

因為第一次訂婚的無疾而終,王敏彤更是對結婚一事失去了興趣。和王敏彤家族門當戶對的貴族本來就很少,王敏彤的婚事就這樣一拖再拖。

王敏彤後來和母親來到了北京居住,隔壁就是孟小冬家。孟小冬當時剛剛和梅蘭芳離婚,處於情感低落期,王敏彤出於同情時常來探望孟小冬,兩人也就成了閨中密友。

這段時間,王敏彤經常和孟小冬逛街出遊,甚至和孟小冬學了演戲,不顧當時的世俗偏見,穿了戲服和旗袍拍照。王敏彤一生之中最為輕鬆的時光大概就在此時了。

最美格格王敏彤,痴迷溥儀終身不嫁,溥儀卻對其避之不及 - 天天要聞

圖|孟小冬

不過孟小冬畢竟和王敏彤不同,她沒有了梅蘭芳,還有青幫頭領杜月笙的愛護,久而久之,孟小冬就接受了杜月笙,離開了北京,做了杜月笙的姨太太。王敏彤又恢復了孤身一人,似乎也習慣了這種沒有伴侶也沒有知心朋友的生活。1935年,時局越加動蕩,王敏彤得來了第二次結婚的機會。而這一次,是溥儀親自"賜婚"給她的。

對於放浪形骸的未婚夫,王敏彤曾經毅然決然提出了離婚,在婚姻之中,她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不願意受他人的擺布。然而一旦對方是溥儀,王敏彤就變得聽之任之,對"王命"無條件服從。

最美格格王敏彤,痴迷溥儀終身不嫁,溥儀卻對其避之不及 - 天天要聞

圖|溥儀和婉容

溥儀的弟弟溥傑本娶了滿清的貴族唐怡瑩,唐怡瑩野心很大,一直希望通過溥傑控制王府。溥傑不願任她擺布,和她關係日漸冷漠,唐怡瑩便勾搭上了少帥張學良,甚至偷偷轉移溥傑的家族財產。

溥儀無法生育,日本人明白溥傑的孩子極有可能成為皇位的繼承者。在知曉溥傑和唐怡瑩的婚內矛盾之後,他們想要給溥傑安排一個日本妻子,從而達到控制滿清皇室的目的。日本人挑選了出身日本貴族的嵯峨浩,溥傑非常抗拒,溥儀也不想日本人得逞,他和幾個滿清遺老趕緊給溥傑物色結婚對象,無論從年齡還是身份上來看,王敏彤是最好的人選。

王敏彤的母親非常滿意這婚事,馬上帶著王敏彤北上,打算背著日本人悄悄將婚事給定下來。豈料這個消息被人傳了出去,王敏彤和溥傑還沒有結婚,日本人已經逼著溥傑將嵯峨浩給娶了。

嵯峨浩雖然是日本的貴族,但對日本的做法深惡痛絕,她拒絕做日本人的傀儡,嫁給溥傑之後一直當自己是中國人。對王敏彤,嵯峨浩也很遺憾和抱歉,她一直覺得自己的介入,讓王敏彤失去了一次最好的嫁人機會。

嵯峨浩其實想錯了,王敏彤一直孤身一人的原因不在於旁人和環境,而在於她自己。因為這次和溥傑訂婚,王敏彤再一次見到了溥儀,從此更是堅定了嫁給溥儀的決心。

最美格格王敏彤,痴迷溥儀終身不嫁,溥儀卻對其避之不及 - 天天要聞

圖|溥傑和嵯峨浩

溥儀是個落魄的末代皇帝,我們看到的溥儀照片大多是蒼老而無奈,像一名怯懦的小老頭。而年輕時候的溥儀不僅幽默,而且喜歡新奇玩意兒,長得也是俊秀。王敏彤鍾情於溥儀是非常正常的,只是因為婉容的原因,她一直沒有明確表達出來,現在溥儀和婉容婚姻面臨破裂,她自然有了新的打算。

一個容易在感情之中深陷的人,最悲哀的就是在少年時遇到太過驚艷的人,從而一輩子無法逃出這段感情,愛上的人都和他相似或者有關。王敏彤就是這樣。

兩次婚姻的失敗,讓王敏彤產生了心結。她的青春已經落幕,但對於人生她似乎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標,她對溥儀懵懂的暗戀瘋狂滋長,她痴迷"皇帝"溥儀,即便兩人從沒有正式了解過對方,僅僅是兩次短暫的見面,王敏彤偏要一廂情願地付出感情,甚至不顧溥儀的想法,她是可憐,也是瘋狂的。1959年,53歲的溥儀在王敏彤母親的邀請之下走進了她的家中。她們擺了一桌飯菜給溥儀接風洗塵,那時候的王敏彤已經46歲,依舊待字閨中。

最美格格王敏彤,痴迷溥儀終身不嫁,溥儀卻對其避之不及 - 天天要聞

圖|溥儀和夫人李淑賢

溥儀並不知道王敏彤對他的感情,也不知這宴席背後其實是王敏彤的母親想要成全女兒這些年的痴等。在宴席之上,溥儀難得喝了點酒,他輕鬆地說著笑話,而王敏彤卻誤以為溥儀是對她有意。

後來溥儀知道王敏彤的意思之後,再也沒有去王敏彤家中做客,對王敏彤的拒絕已經做的非常明顯了。溥儀身體一直不好,他急需要一個夫人來照顧,但王敏彤不適合,她看溥儀的眼神,對溥儀的態度,仍舊是舊貴族的崇敬,這是一心尋求自保的溥儀避之不及的。

王敏彤一直到91歲終老都沒有放棄過貴族身份,她怎麼都想不通,溥儀為什麼會看上不是貴族出身的李淑賢。更何況李淑賢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她曾經離過兩次婚,也對溥儀隱瞞了從事特殊職業的事實。在溥儀和李淑賢結婚之後,王敏彤依舊不死心,還在和溥儀聯繫。

而溥儀已經完全不是當年的溥儀了,他是非常想再婚,但對妻子很挑剔。當時除了王敏彤之外,還有人給溥儀介紹了適婚的女子,都出自滿清官員家族或者舊貴族,溥儀全部拒絕,被人打趣:"你可不能像以前一樣選妃子了。"

最美格格王敏彤,痴迷溥儀終身不嫁,溥儀卻對其避之不及 - 天天要聞

圖|解放後的溥儀

可以想像,溥儀經歷了那麼多,被關押了近十年。皇帝的身份對他來說不是值得炫耀的事情,更像是一個枷鎖。曾經品嘗過富貴,也品嘗過眾叛親離的苦痛,明明知道末代皇帝的身份在新時代會給他帶來無盡猜忌和麻煩,他怎麼還會"選妃"呢?

溥儀拒絕王敏彤,也許並不是因為王敏彤不夠好,而是因為王敏彤依舊在做貴族夢,她愛上的並不是公民溥儀,而是皇帝溥儀。王敏彤將嫁給溥儀當作了一生的使命,認為只有這樣才算是完整的人生。溥儀卻急於擺脫舊皇族的身份,想要找一個平民之女,組建一個普通的家庭,最好這個妻子能夠照顧他。從這一點上來看,護士李淑賢是最合適的人。

1965年,溥儀患病住院,是當時醫院之中重要的照顧對象。家屬們要來探望溥儀都需要取牌子,而且每天都只能有一個牌子。李淑賢每次來,牌子都被王敏彤拿走了。王敏彤常常在溥儀的病房之中一待就是一個下午,李淑賢只能在病房外面等著生悶氣。溥儀最後忍無可忍,對著王敏彤大聲叱喝:"我不想見到你,你給我滾出去。"

最美格格王敏彤,痴迷溥儀終身不嫁,溥儀卻對其避之不及 - 天天要聞

圖|溥儀晚年

王敏彤為何一直糾纏溥儀?甚至不惜去證明自己是處女,被屢次拒絕之後依舊不願放棄。就是因為她始終記得爺爺生前對她說的話:我們王府里走出去的各個都是世界上最高貴的女人,若非尊貴的夫婿都配不上。

有人說,王敏彤的愛是真切而純潔的,從皇帝愛到平民,從富貴愛到貧窮,無論溥儀是什麼樣的人。然而,王敏彤又何曾為溥儀想過,在溥儀明明已經選擇了自己平凡的生活之後,一直在打擾,在試探,在強人所難。

她一生放不下的不是溥儀,而是她的貴族情節,她到91歲病逝都在過著毫無意義的生活。她不願去工作,不需要任何額外的交際,靠著變賣家族的舊物勉強度過一生,她不管外面的腥風血雨,即便認定了溥儀,也不願去為了溥儀做出哪怕一點進步,她一直十指不沾陽春水,又如何去照顧已經身心俱疲的溥儀。她只是單純的糾纏著,以為證明自己的痴情和貞潔,旁人就應該被感動。

最美格格王敏彤,痴迷溥儀終身不嫁,溥儀卻對其避之不及 - 天天要聞

圖|王敏彤晚年

溥儀的逝世讓王敏彤徹底失去了對婚姻的幻想和追求,1971年,溥儀的弟弟溥任曾經提出和王敏彤結婚的遺願,而王敏彤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她說不願意一輩子都在北府(醇親王府)的兄弟們之間打轉。

1993年,王敏彤已經是耄耋之年,沒有子女的她一直住在北京東城東四三條8號,這間房子破舊陰暗,這位清末最美的格格就在這裡度過了凄涼的晚年。王敏彤生活自理能力極差,靠著街道每個月給她的300塊錢度日,日常生活都需要外甥來照顧。她不願搬出這座破舊的小院兒,直到一位親戚耐心說服,她才勉強住進了養老院。

2003年,王敏彤91歲,在養老院之中度過了晚年最舒服的一個月,卻因為一次吃餃子不小心噎著,沒等送到醫院就已經殞命。

最美格格王敏彤,痴迷溥儀終身不嫁,溥儀卻對其避之不及 - 天天要聞

圖|王敏彤晚年

一位美麗的清末格格,一直活到了2003年,是多少人求不來的長壽。然而對於王敏彤,這卻不是一件好事,近一個世紀的生命,王敏彤賴以生存的清王朝已經成為了歷史,她和溥儀之間的愛恨已經煙消雲散,她卻像一隻在戰火之中僥倖生存的老古董,雖然還保留著完整的外殼,還是遮掩不住心如死灰。回顧她的一生,給她最深執念的是溥儀,而真正能夠引領她改變的其實是孟小冬,因為孟小冬走後,王敏彤幾十年如一日過著幾乎重複的生活……一生的悲傷皆來自於她的所生所養,所愛所恨。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張老照片:93年的MR收費,抵兩月工資 - 天天要聞

一張老照片:93年的MR收費,抵兩月工資

器械之家醫療器械媒體報道先鋒分享專業醫療器械知識關注 來源:器械之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且24小時後方可轉載近日,網路上流傳著一張90年代的醫院公告照片,列出了當年的MRI收費標準。上面寫道,自九三年二月十日起,MR收費調整如下:每掃描一部位收費800元,每增加一部位加收500元。公告落款似乎是鐵醫附院,也就是東南...
隋唐第一戰神的血色傳奇:四平山之戰背後的鮮血與宿命 - 天天要聞

隋唐第一戰神的血色傳奇:四平山之戰背後的鮮血與宿命

——當我們談論英雄時,究竟在談論什麼?一、金翅大鵬振翅時:被虛構的戰爭如何成為歷史記憶公元616年的那個盛夏,隋煬帝的龍舟正沿著運河駛向揚州。這個曾經締造"萬國來朝"輝煌的帝王不會想到,在四平山的蔥鬱密林間,一場被後世反覆書寫的神話級戰役正
賴清德又一「台獨」動作,數典忘祖! - 天天要聞

賴清德又一「台獨」動作,數典忘祖!

台行政機構宣稱,這是為促進所謂「族群平權」。對此,國民黨民代賴士葆痛批,這是賴清德當局進一步「去中化」、「去祖先化」的做法,也是地道的「仇中」「反中」的具體表現。國民黨民代林沛祥直言,乾脆改成「火星....
抗日英雄耿晚子的傳奇一生(三) - 天天要聞

抗日英雄耿晚子的傳奇一生(三)

斃惡警為民除害,為抗日大義滅親 1943年春,晉察冀邊區四分區又一次對耿晚子下達了除奸任務, 這次要除掉的這個漢奸,就是井陘礦區鳳山礦警備隊隊長高義庭。 他幫著日本人經常欺壓煤礦礦工,不給工人吃飯。
桂定壽:抗戰時期軍醫生涯 - 天天要聞

桂定壽:抗戰時期軍醫生涯

#本文摘自《貴池文史資料》第一輯,作者桂定壽,原標題《抗日戰爭親歷記》「七。七」事變後,抗日聖戰全面展開,淞滬戰場負傷的大批傷員,運來安慶,在集賢關練兵場,一次就收容了二千多個。
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結果很重要 - 天天要聞

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結果很重要

北京時間5月11日,4-2戰勝浙江隊賽後,山東泰山隊主帥崔康熙出席了賽後發布會。談比賽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球員們也感受到了,隊員們在先丟球的情況下,凝聚在一起,拿下了勝利,相比比賽過程,結果更加重要,感謝隊員們。
澤卡:對崔康熙帶隊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現太神奇了 - 天天要聞

澤卡:對崔康熙帶隊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現太神奇了

北京時間5月11日,4-2戰勝浙江隊賽後,山東泰山隊外援澤卡接受了《體壇周報》記者王曉瑞的採訪。談扳平球澤卡:「真的很棒,非常精彩。我的直覺是,我們向大家展現出真正的足球。謝文能把球搶下來,然後傳給了我,我再傳至瓦科,我們踢得並不自私。不管誰能進球,我們都想取得進球。我也可以完成射門,我也具備射門條件,甚...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 天天要聞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嘉慶十年(1805),29歲的昭鏈襲封成為第八代禮親王。禮親王府失火,珍寶及印縵全部被焚。嘉慶帝賜銀一萬兩,同時賜給許多衣帛助他重建府。嘉慶帝昭鏈是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的第六世孫,父名永思,原封康親王。他與魏源、龔自珍、紀昀、袁枚等名士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