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2025年05月11日17:23:08 歷史 1169

嘉慶十年(1805),29歲的昭鏈襲封成為第八代禮親王。禮親王府失火,珍寶及印縵全部被焚。嘉慶帝賜銀一萬兩,同時賜給許多衣帛助他重建府。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 天天要聞

嘉慶帝

昭鏈是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的第六世孫,父名永思,原封康親王。他與魏源龔自珍紀昀袁枚等名士均有往來。父親禮親王永恩在乾隆朝時,因受事牽連,從此不大過問政治,以文學藝術自娛。受時代的影響和家庭環境的熏陶,昭鏈從小也愛好詩文,但他撰寫的詩、文大多散佚,纂輯的《禮府志》也未印成書。昭鏈勤於筆耕,他留給世人的是一部很有名的筆記《嘯亭雜錄》,書中記載了大量清朝典故、滿族習俗和貴族官員的逸聞軼事。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 天天要聞

禮親王

在生活上,除喜好文學,昭璉還特別喜好戲劇。他不僅是戲迷,還因為過分親近戲子,受到朝廷言官糾舉。他說,這些人迎歡賣笑,雖然是常態,但其中也有深知大義者。

昭璉雖為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從小受過系統的教育,文思敏捷,才華橫溢,但性格暴戾,妄自尊大,還因此丟掉了王爵。禮王府有個田莊管家姓程,歷年並未欠租。但昭鏈並不滿意,想增加他的田租錢。清政府規定國家對農民「永不加賦」。所以庄頭據理不從。昭璉惱羞成怒,派護衛到程家抄沒家產、拆毀房屋、搶割莊稼,又下令將程家六人圈禁並施酷刑。此事被一封匿名揭帖告到了嘉慶皇帝面前。嘉慶二十年(1815),因虐下獲罪,革除王爵,交宗人府禁閉3年,其名下的地產也被悉數沒收。

昭璉從此斷了走仕途想法,一門心思撲到歷史著述方面。他遷居西直了大街路北一座不太惹眼的宅院,自號「汲修主人」「檀樽主人」,從此終生著書寫作。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雖然孫飛被捕,鄭雅萍也分析出了天龍集團和萬海案的關係,但專案組的調查卻沒什麼實質性進展。首先,想敲開孫飛的嘴就比洪亮想像的難得多。因為孫飛只收美金,贓款都轉移出去了不像姜紅軍他們都藏在家裡,所以他篤定洪亮他們暫時查不出證據,就有恃無恐。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 天天要聞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當地時間 7 月 7 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關於台灣能否與大陸在經濟上脫鉤的文章。該文章認為,儘管台灣的民進黨當局想推進這件事,但這對台灣意味著巨大的代價。 《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 天天要聞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文/王丹&秋秋現在聊《無盡冬日》有多成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Sensor Tower最新的5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單中,《無盡冬日》升至第二位,僅次於《王者榮耀》;點點互動(下稱點點)因此實現了約150億元的年收入,成為全球收入前十的遊戲廠商——放眼整個北京圈來看,2024年收入能達到這個水平的,估計也就點點一家。不止如此...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 天天要聞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彌生子在報紙上寫下對和平的祈求。她希望這一年沒有戰爭,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們卻越來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軍開始在北平周邊頻繁鬧事,為全面戰爭做準備。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盧溝橋突然響起槍炮聲。日本軍隊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