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大力推崇法家治國,而儒家和法家又是死對頭,因此出現「焚書坑儒」的慘狀事件。我們都會認為秦始皇統治下的帝國,其實對儒家是非常排斥的,甚至不惜代價會把儒家給消除掉。
但是我們現在讀到的儒家經典,依然都還健存。包括在秦朝時期,很多官員也都是儒家出身的,甚至都做到很大的官職,一直延續到漢王朝劉邦時期。那麼秦始皇是真的很討厭儒家嗎?今天,筆者帶大家一起來看看「焚書坑儒」背後的一些真相,以及秦始皇是如何重用儒家的。
「焚書坑儒」殺掉的是誰?
關於焚書,秦始皇到底燒的是什麼書?
司馬遷在《史記》里重點提到了兩本書,一本是《詩經》,還有一本是《尚書》,這兩本書都是儒家經典的代表。
《詩經》和《尚書》在「五經」中的排位很靠前,焚書說明秦始皇發動的焚書主要就是針對儒家而做的。至於「坑儒」,從字面上看,就是在迫害儒家。如果我們仔細讀一下《史記》之類文獻,就會發現,秦始皇活埋的那批人里有一部分確實是術士,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儒生。因此很多觀點認為:坑儒坑的並不是儒生,而是江湖術士,也就是替秦始皇求取仙藥的那批人,這些術士們欺騙秦始皇,眼看要露餡,就想著逃跑,結果被秦始皇抓起來,全部給活埋了。
在秦朝時期,秦始皇雖然打擊了一部分儒家弟子,但對儒家也很重視,甚至還提拔了一大批儒生,曾經設置過一個官職,叫作「博士」。這個官職其實就是皇帝身邊的高級顧問,一個人在秦朝當上了博士,就意味著他很有學問,經常可以向皇帝提出建議。博士還可以收徒弟講學,秦朝的博士中,有不少都出身儒家。
有一位大儒叫叔孫通,他在秦始皇死後,還獲得了秦二世的賞識。漢朝建立以後,叔孫通還幫漢高祖劉邦制定了宮廷禮儀。在整個秦朝,儒家的傳承根本沒斷,儒家在秦朝能夠獲得傳承,和秦始皇的政策有著分不開的聯繫,秦始皇對於儒家其實根本沒有那麼憎惡。
「焚書」和「坑儒」為何發生?
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以後,廢除了周王室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形成了中央的高度集權。所謂郡縣制,區別於分封制,就是中央派官員去接管地方,這些官員不能把職位傳給子孫,隨時可能被調動,甚至是免職。
和分封制相比,郡縣制確實更有利於消除分裂的隱患。但在此之前,周朝的分封制已經延續了八百多年,人們一時很難接受郡縣制這種全新的秩序。尤其在儒家看來,郡縣制更是讓人不能容忍,因為儒家推崇周朝的制度,認為復古才能帶來太平。
秦始皇一次宴會的時候,一個叫淳于越的儒家學者看不下去了,跳出來說,當年商朝和周朝能延續那麼久,是因為實行分封制,諸侯王為天子提供屏障。現在陛下把分封制給廢了,萬一朝廷里出現大臣謀反篡位,那有誰會來救援呢?為了長治久安,陛下還是應該恢復分封制。
淳于越剛說完,丞相李斯就火了,站出來說:這些儒生們根本不了解現實,只會蠱惑人心。應該禁止他們私下講學,再把儒家的經典和其他諸子百家的書統統燒掉,以後百姓想要學知識,讓他們跟著秦朝的官吏學習法律就好了。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下達了「焚書」的命令。
秦始皇焚書,是儒家中有人提出了不同政見,而且挑戰的是秦朝的根本國策,也就是郡縣制。如果儒家弟子們成天在社會上散布這些觀點,那必然會阻礙郡縣制的建立,秦始皇斷然決定焚書,但是焚書並不只是針對儒家一家。
《史記》里說,秦始皇把諸子百家的書和儒家的書放在一起燒掉了,因為秦始皇希望百姓們不要胡思亂想,老老實實遵守秦朝的法律就好了。
秦始皇雖然禁止儒家私人講學,但與此同時,他卻又把一批儒家學者任命為「博士」。這批博士們嚴格遵守秦朝的法令,允許他們收徒講學。博士講學在本質上不屬於「私學」,而是「官學」,是維護帝國統治的。
《史記》里說秦始皇要活埋這批儒生,是因為他們妖言惑眾,所以要教訓一下他們,殺雞給猴看。
即使是在坑儒之後,儒家讀書人也並不是從此就斷了活路,朝廷里的那群博士們老實本分,活得其實還挺滋潤。秦始皇鎮壓儒家,這只是表象,他真正想做的,其實是用權力去控制文化,終結春秋戰國以來百家爭鳴的局面。儒家在秦朝仍然得到了延續,這是儒家後來在漢朝能夠一步步走向獨尊的前提。
秦二世的區別對待?
在秦二世當政時期,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了起義。消息傳來,秦二世非常驚慌,當時朝廷上有三十多位儒家博士,他們都說,陳勝吳廣這是造反,對於造反的人絕對不能寬恕,請陛下立刻出兵,鎮壓叛亂。
這時叔孫通站出來說,現在天下太平,四海一家,哪會有人造反?那些人都不過是小毛賊罷了。秦二世一聽這話,龍顏大悅,立刻重賞了叔孫通,然後把那些說有人造反的儒家讀書人統統抓了起來,說他們蠱惑人心。叔孫通拿到了賞賜,趕緊收拾行李,連夜就跑了。後來,項羽打進了秦朝的都城咸陽,燒殺搶掠。叔孫通跑得快,這才幸免於難。
叔孫通雖然出身儒家,但性格圓滑,所以平平安安地從秦朝活到了漢朝。這說明,秦始皇對於儒家其實是區別對待的。你要是不安分,總愛說些有的沒的,那我就禁止你講學,甚至把你抓起來。你要是老實本分,那我就出錢把你給養起來,還允許你收徒講學。
由此可見,秦始皇「焚書坑儒」,不是出於對儒家的仇恨,僅僅是要用權力去控制文化,終結春秋戰國以來百家爭鳴的局面,而且殺害的人並不全部都是儒生們,更多是一些江湖術士們,那些圓滑識時務的人,就能生活的很好,甚至高官厚祿。
再者焚書的不只是儒家一家,諸子百家的書都在焚毀之列,也是為了達到國家壟斷文化的目的,以及秦二世時期,對於儒生們也是區別對待,沒有所謂的趕盡殺絕。因此,對於「焚書坑儒」的事件,我們要更加辯證的看待秦始皇的做法,一切都是為統治者的權利效力的!
參考資料:
1、《史記》
2、《資治通鑒》
3、《生死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