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作為「亡國之君」,為何死後還能葬入皇家陵園?你可能想錯了

2020年04月18日16:45:32 歷史 1317

原標題:溥儀作為「亡國之君」,為何死後還能葬入皇家陵園?你可能想錯了

說起「愛新覺羅·溥儀」,你肯定就會想到「末代皇帝」、「亡國之君」、「清朝最後的三歲皇帝」等這一系列的標籤。也的確,歷史上的溥儀,身上確實充斥著這些原本與他毫不相關的標籤!何出此言呢?

我們知道,溥儀上一任皇帝是光緒,再上一任是同治,就兩人的正統性來看,同治的正統性無疑更高一些,因為他是咸豐帝的兒子,但光緒不是。光緒是道光皇帝第七子「愛新覺羅·奕譞」的兒子,光緒之所以能坐上皇位,一來是慈禧考慮到其母為自己的親妹妹,二來則因為同治無子。

同樣的,溥儀也並非光緒之子,而是奕譞第五子「載灃」之子,但也因光緒無子,故而將其過繼給光緒,並接任皇位。

溥儀作為「亡國之君」,為何死後還能葬入皇家陵園?你可能想錯了 - 天天要聞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溥儀還是光緒,都是慈禧太后一手製造出來的。光緒一直以來都是慈禧的傀儡,但溥儀不是,溥儀即位之後,慈禧太后就去世了。但此時的大清帝國已經是奄奄一息了,因此溥儀在位僅三年,清朝就滅亡了!

溥儀宣告退位之後,便在民國政府的支持下,繼續過上的「小朝廷」式的生活,且該有的規制基本上都有,只不過其自由和權利受到了很大限制。

不過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正式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

溥儀作為「亡國之君」,為何死後還能葬入皇家陵園?你可能想錯了 - 天天要聞

逃出紫禁城後的溥儀,就此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一方面國民軍步步緊逼,另一方面則要應對軍閥和外國等各方勢力。最後,溥儀為了復辟,不惜日本人勾結,甚至還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建立了所謂的「偽滿洲國」政權。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八日,蘇聯對日宣戰並且進攻「滿洲國」,日本人敗退,偽滿洲國政權宣布覆滅。而溥儀也在逃亡中被蘇軍抓獲,並作為戰俘押解到了蘇聯。

1950年8月1日,溥儀等其他滿洲國263名「戰犯」由蘇聯政府移交給了中國,並送到撫順戰犯管理所進行勞動改造。1959年,溥儀被特赦出獄。

溥儀作為「亡國之君」,為何死後還能葬入皇家陵園?你可能想錯了 - 天天要聞

在1964年的時候,溥儀還被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擔任資料專員,並且還擔任了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和中央文史館的館員。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尿毒症去世,終年61歲。溥儀去世後,被葬入到了八寶山,但是在後來,卻遷到了「華龍皇家陵園」中。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問了:「溥儀作為一個『亡國之君』,為何死後還能葬入皇家陵園中呢?」

溥儀作為「亡國之君」,為何死後還能葬入皇家陵園?你可能想錯了 - 天天要聞

實際上,你可能想錯了,這裡的「華龍皇家陵園」,並非是傳統意義上所指代的「皇家陵園」,只是因為它與清西陵中的崇陵相毗鄰,故而才有其稱呼。

這座「華龍皇家陵園」是旅居海外的張世義先生出資修建的一座現代公墓。張世義為了提高這座公墓的知名度,擴大其影響力,增加效益,於是他便想到了將「末代皇帝」溥儀的骨灰遷葬在此。

後來經過他不懈的努力,終於說動了溥儀的妻子李淑賢,同意將溥儀的骨灰遷葬於華龍皇家陵園內。

溥儀作為「亡國之君」,為何死後還能葬入皇家陵園?你可能想錯了 - 天天要聞

1995年1月26日的時候,李淑賢捧著溥儀的骨灰盒來到了陵園,並將其安放在鋪著黃稠段子的靈台山,等祭奠儀式結束後,便將其葬入了墓中!

11年後,溥儀的皇后「婉容」和偽滿時期的「祥貴人」譚玉齡也葬在了華龍皇家陵園內,婉容墓在溥儀墓的左邊,不過婉容的墓裡面並非是婉容的遺體或骨灰,而是一張相片!譚玉齡的墓則位於溥儀墓的右邊。

按照這樣的墓葬方式,可以看出還是遵循古代皇家墓葬的特點的,即「左為尊」,因為婉容是皇后,地位較高,故而在左邊,至於譚玉齡則只是一個貴人,地位較低,故而在右!

參考文獻:《大清皇陵秘史》、《民國史》;

以上圖片均選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 天天要聞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在吉林省農安縣前崗鄉遼金時代文化園(以下簡稱文化園)內,吉林印記遼金時代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靜靜佇立。博物館以文物搜集、整理、保護和展覽為主線,依託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深厚人文歷史,融合青銅文化、遼金文化與民俗文化,自2012年開館以來,持續為遊客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的神秘面紗,展現其悠久歷史與燦爛文...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 天天要聞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5000年歷史積澱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是地球上至今唯一保持下來的文明。在數千年文明積澱中,也有些民間遊戲代代相傳,包括一些博彩的遊戲。其中有鬥雞、斗狗、走馬、鬥蟋蟀、鬥鵪鶉等比較流行,而且產生了許多相關的成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 天天要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王敦其人王敦,字處仲,出生於公元 266 年,琅琊臨沂(今山東費縣)人 ,是東晉時期極為重要的大臣與丞相,同時也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治書侍御史王基之子,司徒王導的堂兄。他出身於頂級士族琅琊王氏,這個家族在當時的政治和社會中擁有著極高的地位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14日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環球網記者: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 天天要聞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六六鱗編輯|六六鱗前言1942年2月的一個漆黑夜晚,河北平西某日軍戰俘營內,一名被囚禁在不足兩平方米木籠中
【三國季漢秘史250】鐵壁霍弋:血火鑄就的忠誠 - 天天要聞

【三國季漢秘史250】鐵壁霍弋:血火鑄就的忠誠

一、臨危受命平永昌 建興九年的雨季格外漫長,霍弋站在永昌郡城牆上,望著遠處瘴氣繚繞的哀牢山,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劍柄上的銅吞口。三日前收到的軍報還揣在懷中——夷王孟獲的族弟孟琰糾集三十七寨蠻兵,已切斷通往滇池的鹽鐵要道。"參軍大人,閻都督的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