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國叛逆新娘,四任丈夫個個不俗,讓兩個妹妹嫁給兩位前夫

2025年07月10日20:22:11 歷史 1058

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她是民國叛逆新娘,四任丈夫個個不俗,讓兩個妹妹嫁給兩位前夫 - 天天要聞

《——【·前言·】——》

楊開慧的《偶感》中曾有「滬有一純姊,思伊展我懷。能識我衷腸,能別我賢愚。」所指的便是這位李一純

1917年秋天時,楊開慧還曾送給李一純兩冊精裝的詩韻,李一純買了兩盆花作為回贈。

她是民國叛逆新娘,四任丈夫個個不俗,讓兩個妹妹嫁給兩位前夫 - 天天要聞

楊開慧以詩答謝「高誼薄雲霞,溫和德行嘉。所貽嬌麗菊,今尚獨開花。月夜幽思永,樓台入幕遮。明年秋色好,能否至吾家?」

這一位民國叛逆新娘李一純,究竟有過怎樣的往事?她與向警予,與蔡和森與李立三,與楊開慧兄長楊開智之間,究竟有過多麼複雜的糾葛呢?

她是民國叛逆新娘,四任丈夫個個不俗,讓兩個妹妹嫁給兩位前夫 - 天天要聞

與楊開智分開後,同楊開慧友誼不變

李一純是1925年經由向警予介紹入黨的,此前她出生於湖南長沙的書香門第,於周南女校就讀,溫婉而嫻熟,然而在彼時的革命洪流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女子也應該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所以她投入到了革命大業中。

她是民國叛逆新娘,四任丈夫個個不俗,讓兩個妹妹嫁給兩位前夫 - 天天要聞

她跟楊開慧友誼較深厚,所以有機會前往楊昌濟家中,彼時毛澤東,蔡和森楊開智等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一起談論古論今,切磋學問,討論家國大事,李一純也受他們影響,開始致力於探索救國救民道路。

後來才會在1925年加入共產黨。前往上海,曾往上海,武漢,香港各地開展工作,掩護國家機關保管機密文件,做會議記錄,從無差錯。

而楊開智,自父親楊昌濟執教於湖南第一師範後,便與毛澤東,蔡和森等即使一起切磋學問,交談國事。他曾說「由於我的父親、胞妹、堂弟都是思想先進、富有革命人生觀的烈士,過去受了他們的感化,加之常常聽到先父的得意學生毛澤東、蔡和森、鄧中夏等革命同志的言論,因此,我早有革命意識。」

有著共同的革命信仰,年紀又相差不大(楊開智僅比李一純大1歲),故而在1918年,二人便步入了婚姻殿堂。

這一樁婚姻卻僅僅維持了5年,後來李一純移情別戀,選擇跟李立三走到一起,一家人也算分道揚鑣。

她是民國叛逆新娘,四任丈夫個個不俗,讓兩個妹妹嫁給兩位前夫 - 天天要聞

因夫妻二人有一個女兒,李一純對女兒牽腸掛肚,不放心交給外人,怕外人會薄待自己的女兒,所以特意將自己的妹妹介紹給了楊開智「她比我更年輕,也更適合你。」

由姐姐(前妻)做紅娘,楊開智也的確與李崇德走到了一起。

在1930年11月,楊開慧被捕,彼時毛岸英僅8歲,毛岸青僅7歲,最小的毛岸龍才只有3歲。

楊開慧犧牲後,國民黨當局是故意把三個孩子釋放出來,作為誘餌抓捕毛澤東的。但楊開智與李崇德不顧自身安危,也不顧眾人勸阻,堅持從監獄裡接回了毛家兄弟。這是楊開慧與毛潤之的骨肉,他們必須接回來。

某次楊開智帶著三個孩子到一個親戚家避難,但人家一聽是毛澤東的孩子,就驚慌失措的縮進屋裡,連連擺手,生怕惹事,然後倉皇將門關上。

李崇德就將年紀最小的毛岸龍抱在懷裡,輕聲安慰,一家人在白色恐怖之下艱難求生,戰戰兢兢,不敢踏實的好覺,不敢隨便走動,生怕碰上特務,一去不復返,就這樣生生熬過了兩年,生活才漸漸安頓下來。

她是民國叛逆新娘,四任丈夫個個不俗,讓兩個妹妹嫁給兩位前夫 - 天天要聞

1931年時,因為毛澤民的指示,為將毛岸英兄弟三人送往上海地下黨組織的懷抱。

楊開智苦思良計,最後決定讓60歲的楊老太太和李崇德的舅媽,帶著毛岸英兄弟三人,裝扮成走親戚的樣子,乘船出行,來來往往之人見她們是一家子也都沒有疑心,所以一路下來,安然無恙,沒遇到任何攔阻,便到達了上海。

窗外日間彈指過,席間花影坐前移,1980年,楊開智已經是82歲高齡了,擔任全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某次陸潛來訪,看到客廳布置的極為簡陋後,嗟嘆不已(其實楊開智生活一直是如此的簡樸,艱苦樸素的作風從革命年代延續到了和平時期。)

陸潛來訪,也提出了自己的請求,要向楊開智徵稿。楊開智便在這樣的背景下寫下了《回憶父親、開慧妹和毛澤東用功讀書》。

寫完後,他還謙虛的表示,自己年事已高,記憶力衰退。再加上書法並不端嚴,下筆乏力,可能有錯誤或遺漏之處,敬請斧正。

她是民國叛逆新娘,四任丈夫個個不俗,讓兩個妹妹嫁給兩位前夫 - 天天要聞

他這一生,為了革命事業,妹妹和女兒先後犧牲。而他也曾在白色恐怖中受盡迫害,但革命敬仰始終沒有動搖,活至80多歲高齡,自始至終是堅定的革命者。

而李一純,她在與楊開智分開後,與楊開慧交情也沒有改變,楊開慧的偶感一詩中還專門提及了李一純這位朋友。「天陰起溯朔風,濃寒入肌骨。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備?孤眠誰愛護,是否亦凄苦?書信不可通,欲問無人語。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

茲人不得。……滬有一純姊,思伊展我懷。能識我衷腸,能別我賢愚。……良朋盡如此,數亦何聊聊。念我遠方人,復及數良朋。心懷長鬱郁,何日復重逢。」

她是民國叛逆新娘,四任丈夫個個不俗,讓兩個妹妹嫁給兩位前夫 - 天天要聞

有人問我三冬暖,有人問我冬可寒,有人關心我天黑是否有燈,關心我下雨是否有傘,這便是楊開慧對毛主席的牽掛。《偶感》表達了對毛主席最真摯的關切,表達了對李一純等良朋好友的感激。

李一純跟楊開智分開後,卻依舊是楊開慧的良朋好友,二人本就都有著堅定的革命信念,心懷國家憂亡,關心百姓悲苦,自不會計較私利,也不會為小事斤斤計較。

她是民國叛逆新娘,四任丈夫個個不俗,讓兩個妹妹嫁給兩位前夫 - 天天要聞

選擇與李立三走到一起

李立三曾死過三次,兩次假死,一次真死。在回憶中一路中,李立三寫道「我的父母怕我夭折,取我小名不但改變了性別,還把我叫做畜生。」

李立三曾於7歲時發奮讀書。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回國後去見彼時的共產黨領導人陳獨秀,向他表示了自己參加革命的決心,陳獨秀欣賞他堅定的革命情懷,所以批准他加入共產黨。不久後,李立三還被派到安源開展工人運動。

她是民國叛逆新娘,四任丈夫個個不俗,讓兩個妹妹嫁給兩位前夫 - 天天要聞

在離開前,毛主席對他說「你的名字,難認又難寫。可以改一改。」彼時李立三的名字叫做李隆郅,所以在聽完毛主席的話後,便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能至。

「我原叫李隆郅,這名字工人不容易認識。1924年11月左右,我與中夏同志去吳淞,在火車上,中夏又說我的名字不好寫,改一個吧。」剛好看見有三個人立在火車門口,所以便改名李立三了。

已經很少有人記住他最初的名字,世人所記住的便是李立三。李立三開過三次追悼會,一次是1922年於法國開的。

彼時法國勤工儉學部一小報報道了李立三搞勞務運動刺殺越行鐵未遂被攔腰斬斷的消息,所以大家為李立三舉辦了追悼會。但小道消息害死人,實則李立三安然無恙,半根毫毛沒少,正在安源風風火火的搞工人運動呢。誰知自己竟突然「死」了一次。李立三得知此消息後可謂哭笑不得。

南昌起義後,李立三擔任保衛處長,率領部隊離開南昌,突然發現敵情,所以來不及請示就派軍出擊了,與敵人交火後,敵人不敵倉皇逃跑。但李立三因追逐敵人跑的過遠,正值深夜,天黑咕隆咚一片,就走錯了方向,在外面待了一夜。總部得知李立三外出未歸的情況後,以為他犧牲了,所以開了個追悼會,結果追悼會正開著,李立三他們便回來了。

她是民國叛逆新娘,四任丈夫個個不俗,讓兩個妹妹嫁給兩位前夫 - 天天要聞

看到自己又死了一次,李立三便開玩笑說「給我開追悼會還要幾十年呢。」

李立三同李一純的結識源於1922年,彼時李一純尚且是楊開智的妻子,楊開智那日寫信告知妻子,一位湖南老鄉要來家中居住,此人便是李立三。

李立三有因為法國留學背景,談吐不凡,對工人運動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對革命事業看法也較為深邃,所以李一純漸漸對他有了好感,開始體貼的關照李立三的衣食住行,後來漸生情愫,後來李立三暫居結束要前往長沙時,李純也受到家中來信需要返回長沙。

女子前行多有不便,楊開智就寫信給李三讓他幫忙護送妻子,李立三在路上對李一純也頗有照應。

後來李一純選擇跟李立三一同前往安源,還一頭扎進了工人運動中。自此一去不回。

她是民國叛逆新娘,四任丈夫個個不俗,讓兩個妹妹嫁給兩位前夫 - 天天要聞

她寫了一封信託人轉給楊開智,要結束與對方的婚姻關係,因顧及到自己2歲的女兒楊展,所以便主動給幫妹妹跟楊開智牽了紅線。

在解決好這一系列事宜後,1923年李一純就與李立三結婚了。

她是民國叛逆新娘,四任丈夫個個不俗,讓兩個妹妹嫁給兩位前夫 - 天天要聞

曾是向警予秘書,卻與蔡和森走到一起

向警予本是我黨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員,領導婦女解放運動,1920年與蔡和森步入了婚姻殿堂。二人一度被稱為向蔡同盟,但後來卻因工作原因選擇了分手。

而李一純算是向警予周南女校的校友,在1925年也是由向警予介紹入黨的,在同年受組織委派,同丈夫李立三,蔡和森,向警予等一同前往莫斯科(也在冥冥中註定了後來的糾葛。)不久後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她是民國叛逆新娘,四任丈夫個個不俗,讓兩個妹妹嫁給兩位前夫 - 天天要聞

蔡和森因感情變故分手後,身體又患病,組織便想讓李立三夫婦去寬慰他。

也是是因此緣故,李一純主動去照顧蔡和森,漸漸動了感情,想要與李立三分手,為了妥善處理此事,她還將另一個妹妹李崇善(曾做過李立三下屬。)介紹給了李立三。

但就在李一純和蔡和森婚後不久,在兩人共同養育了一子一女後,在1931年6月,蔡和森組織地下工人運動時遭到叛徒出賣,被捕,最後被國民黨反動軍閥陳濟棠殺害,雖然蔡和森向警予已然分開,然而最後卻雙雙就義。

蔡和森犧牲後,李一純也曾獨自扛著壓力,繼續負責掩護機關文件,保護黨組織經費,但危險如影隨形,時刻險象環生,李一純曾一天搬家三四次。華狠心將剛出生6個月的蔡霖送給了他人,直到解放後才將對方找回。

她是民國叛逆新娘,四任丈夫個個不俗,讓兩個妹妹嫁給兩位前夫 - 天天要聞

但在蔡和森後,李一純又有了第4次婚姻,與對方有了女兒李吉提。因為這四段婚姻,李一純感情問題被人議論,還有人將她與丁玲比在一起。

但李一純這一生,60餘年的革命生涯,為我國革命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直到1984年才去世,享年85歲。

參考資料:

活著被開追悼會的四位革命者人民網

李立三遺孀李莎在京逝世享年101歲,系著名俄語教育家 · 澎湃新聞

李立三:經濟建設時期,工人階級就應該是主力軍

蔡和森之女再獲俄國家勳章 · 武漢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蔡和森 · 中國軍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 天天要聞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這是位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舊址(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西安7月10日電(記者白旭、婁琛、張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的舊址展館80多年後於10日在延安對公眾開放,展示了當時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和服務根據地經濟發展應用的各種科技。 1940年誕生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北京理工大學前身。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7月10日,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外籍人士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獎,其中,5人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友好使者獎,3人獲傑出成就獎,1人獲終身成就獎。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蘭花獎秘書處供圖蘭花獎頒獎典禮由中國外文局主辦。該獎旨在表彰獎勵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 天天要聞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它們的發源地,無不是嚴苛的律法、排他的信仰、激烈的教義碰撞。可一旦漂洋過海,走到中國,全都變了口氣。佛教講空性,基督教講仁愛,伊斯蘭教講忠孝,宗教原來的「邊界感」在這裡變成了「隨和感」。中國沒有強壓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 天天要聞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在給曹叡辦完葬禮之後,接下來,魏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小皇帝曹芳在位,郭太后坐鎮後宮,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的時代。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司馬懿能夠在曹叡臨終之前,第二次當上輔政大臣,這其實是一個黑天鵝事件。如果沒有孫資、劉放的神助攻,以曹叡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 天天要聞

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

7月9日,與會嘉賓出席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新華社濟南7月10日電 題:古老儒學在文明對話中閃耀當代新華社記者褚萌萌、張武岳、田穎今年初,來自克羅埃西亞的計算機科學專家布蘭科·巴隆作為「齊魯訪學駐研計劃」的首位訪問學者來到山東曲阜尼山,在中國先賢孔子故里深度研修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