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2025年07月11日00:10:16 歷史 8696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 天天要聞
  這是位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舊址(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西安7月10日電(記者白旭、婁琛、張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的舊址展館80多年後於10日在延安對公眾開放,展示了當時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和服務根據地經濟發展應用的各種科技。

  1940年誕生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北京理工大學前身。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開展自然科學教學與研究的專門機構。近年來,延安市與北京理工大學共同對舊址開展了修繕和展館建設,於抗戰勝利80周年和北理工建校85周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

  記者看到此次開放的展館位於舊址窯洞內,分三個單元展示了自然科學院的創辦、創建者生平和黨在延安時期領導科技事業的情況。

  展示的資料顯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邊區開展自力更生的大生產運動中,創辦自然科學院,用科學技術有力地解決了戰爭和生產中的一系列問題。

  自然科學院副院長陳康白帶領專家結合地質調查並改進位鹽技術,把邊區鹽產量提高五到六倍,不僅解決軍民食鹽問題,還使之成為邊區一項支柱產業和財政來源。生物系師生野外考察發現南泥灣,經科學論證認為適合屯兵農墾並向中央提出建議,為開發陝北「好江南」奠定基礎。

  另一項重要貢獻是發明「馬蘭草紙」,緩解紙張短缺,使得根據地的報刊、書籍和鈔票得以印刷發行,保障了文化和財政運轉。

  當時邊區缺乏鐘錶,政府工作、工農業生產和前線作戰均受影響。數學專家研究制定了延安的日晷標準,使人們能精準定時,促進了邊區的「時間統一」。

  他們還積極用科技服務兵工生產,研製出符合要求的鋼材,並製造了炸藥等化工產品。在無線通訊、醫學、氣象、化學等領域也都有科技工作者參與。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楊帆說:「在國內外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學校克服物資匱乏、條件艱苦的現實困難,緊貼邊區急需緊缺、堅決服務抗戰大局,逐步形成了理實結合、產教融合的育人格局,為邊區建設和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介紹,當時大批進步人士奔赴延安,一批國內和「海歸」的一流科學人才匯聚在自然科學院,同時學院也成為培養科技專家的搖籃。一大批師生後來成為新中國科學和工業方面的領軍人物,核潛艇事業奠基人彭士祿便是之一。自然科學院也為新中國一批重要理工院校的誕生奠定基礎。

  到1945年,抗日民主根據地擴展到9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億。戰略相持階段敵後戰場成為主戰場,侵華日軍不得不把65%的兵力投放在這裡。

  延安科技發展獲得國內外廣泛支持,宋慶齡領導的「保衛中國大同盟」等組織為自然科學院提供資金和設備,邊區政府與美國也開展了氣象、通訊、航空等技術合作。

  「自然科學院的建設發展,標誌著黨在延安時期就已經開啟『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戰略實踐。延安時期,黨領導軍民克服封鎖和困難創辦科技事業,對今天有重要啟示。」楊帆說。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 天天要聞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大刀隊最早得追溯到國民革命軍西北軍那時候。1933年,長城抗戰打響,日軍大舉進攻喜峰口。當時中國軍隊的處境有多慘?槍支彈藥都湊不齊,工業底子薄得像張紙,連個像樣的炮都造不出來。面對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機槍甚至坦克,咱們的西北軍將領沒辦法,只能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 天天要聞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7月9日,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黨委書記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解說,參觀了《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 天天要聞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結!今年三月到六月,陸大鵬與程衍樑帶我們走近歐洲歷史上的八位首相或總理,在紛繁的歷史中,串聯起他們的故事:從締造「太陽王」的馬扎然,到瓦解拿破崙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瀾的克列孟梭,直至締結「英美特殊關係」的丘吉爾... 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抉擇,也親手推動著歷史的進程。光環背後,其實這些首...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 天天要聞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電話那頭傳來古大存壓低卻顫抖的聲音:「葉帥,莫雄今晚就要被槍決!」葉劍英愣了不到三秒,隨即抄起另一部機子撥向陶鑄,四個字擲地有聲——刀下留人。廣東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傳令兵一路小跑,陶鑄收到命令,當場批示暫停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