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
對此,立陶宛應該是深有體會,並正在體會的。
想來不少人應該還記得,在四年前,沒什麼存在感的歐洲小國立陶,宛突然在中國的底線問題上公然踩雷!
在2021年,不知道是腦袋被驢踢了,還是被門夾的立陶宛政府,竟然允許中國台灣省在其首都維爾紐斯設立「台灣代表處」,在中國的底線上,狠狠地蹦了迪。
那當時的立陶宛到底是怎麼想的?為此,他們又付出了怎樣的代價呢?
一,雷區蹦迪
眾所周知,由於種種原因,使得中國台灣地區直到現在都還是中國的歷史遺留問題,並成為了西方勢力試圖干涉中國內政,給中國找麻煩的重要途徑。
但要注意的是,伴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以及在國際社會中地位的提高,即使是美國,也不敢公然和中國台灣地區建立所謂的國家關係。
可偏偏卻總有些不知死活的小國,非要站出來挑釁中國的底線。
比如說立陶宛。
讓我們將視線拉回到2021年11月,在來自世界各地媒體記者的見證下,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市中心,立陶宛外長布德里斯高調宣布,立陶宛政府將正式允許中國台灣地區在這裡設置,只有國家才有資格設立「代表處」。
並且,該機構的名稱直接冠以「台灣」之名,這次是連裝都不裝了。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這一決定肯定是立陶宛政府內部達成一致後才做出的,但也和這位外長脫不開關係。
根據網上的數據顯示,布德里斯是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喬治城大學畢業的,而在美國完成學業後,他又前往布魯塞爾並在歐盟議會中擔任過法律顧問。
怎麼看這位也應該是精英人士。
可令人猝不及防的是,在回到立陶宛並從事外交工作後,布德里斯竟然提出了所謂的「價值觀外交」,
簡單來說,就是在國際關係中,不應該以經濟利益或政治利益為先,而是要堅持民主和人權。
對,沒錯,就是和環保少女一樣的極端白左。
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
為什麼這麼說呢?
你要是真的以民主和人權為先,那你倒是干點人事啊。
給非洲的民眾捐點錢,給加沙的巴勒斯坦人送些援助,再罵罵以色列什麼的。
再現實一點,2021年還是疫情期間,你倒是先解決一下自己民眾的疫情防控問題啊!
要知道,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立陶宛的疫情感染率,已經是歐洲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可他倒好,一門心思地把目標對準了中國,並且在台獨問題上大做文章。
真是不明白,這和所謂的人權、民主到底怎麼扯上關係的?
中國人是不太明白的,美國人倒是很開心,對立陶宛的這一行為表示了讚許。
好吧,果然啊,什麼所謂的民主人權,說白了,不就是想通過踩中國,來討好美國嗎?
可問題是,中國就是那麼好欺負的嗎?
二,勿謂言之不預
不出意料的,在立陶宛的這一舉動被廣而宣傳之後,立刻就引來了中國的強烈抗議。
在當天,中國外交部就鄭重聲明,警告立陶宛,這是對「一個中國」政策的公然挑釁,並警告,立陶宛趕緊懸崖勒馬,不然的話,中國必將採取反制。
至於其他國家,除了美國高調支持外,基本保持了沉默。
可能對於立陶宛而言,反正自己和中國並不接壤,只要能夠討好美國,那就是值得的。
可立陶宛似乎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作為一個面積只有6.5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0萬的小國,在面對像中國這種大國時,哪怕只是中國掀起的一些波瀾,都能讓他吃不消。
尤其是他,雖然從地理上來看,立陶宛確實和中國八竿子打不著,但兩國之間可是有經濟合作的。
這不,在當年,中國就宣布對立陶宛的多家企業進行制裁。
效果那是立竿見影,很快就讓立陶宛國內的各個行業都受到了極大影響。
比如說作為立陶宛製造業的支柱,位於考納斯工業區的德國馬牌輪胎工廠,就因為中國的制裁買不到橡膠添加劑以至於生產停工,成本急劇提升,以至於在短短几個月內就資金鏈斷裂,並最終在2022年初關門大吉。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
作為一個小國,立陶宛的經濟非常依賴克萊佩達港這個國際港口。
通過這個港口,立陶宛可以從中國進口到廉價的各種工業製造品和日常消費品,同時立陶宛自己國內的各種產品也能夠運往中國。
再加上,因為這個龐大港口,而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工廠企業,至少為立陶宛提供了近兩萬個工作崗位!
但現在,不好意思,中國不幹了,直接走中歐班列,繞過了這個對立陶宛極為重要的港口。
這個後果也是極其嚴重的,在2019年該港口的全年貨物吞吐量高達1.76億噸!而在2022年,足足下降了40%,至於2024年,更是只剩下了5200萬噸!
更讓立陶宛難受的是,在這場風波發生後沒多久,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
當與立陶宛接壤的俄羅斯再一次開始使用武力,來解決與周圍鄰國的衝突時,立陶宛是真的慌了!
雖然可能因為立陶宛是北約國家,而現在俄羅斯還不想和北約徹底撕破臉的緣故,所以戰爭打了這三年,立陶宛並沒有被俄羅斯再一次兵臨城下。
可是戰爭期間,立陶宛作為北約和歐盟國家,不得不也咬著牙給予了烏克蘭大量援助。
再加上歐洲因為斷絕了與俄羅斯的能源、礦產合作,普遍面臨著高通脹的風險,立陶宛自然也不例外。
只不過和其他歐洲國家不同的是,人家好歹還能在中國這回點血。
可立陶宛,不好意思,現在可還在中國的黑名單上呢。
那麼對此,難道立陶宛政府的官員就那麼頭鐵?沒有想過低頭嗎?
三,你的道歉毫無誠意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自從與中國交惡後,因為兩國貿易額大幅下降,足足下降了78%以上,以至於超過1300家的立陶宛企業因此破產,對立陶宛的國內經濟確實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這個代價實在是過於慘重了,以至於立陶宛國內也出現了不少反對聲音。
如果再考慮到,2025年特朗普王者歸來後,一如既往的要求這些歐洲國家,不要想著白嫖美國,要把軍費提上來後,好像對他們打貿易戰後,立陶宛更是悔得腸子都青了,這是認了個什麼老大呀?
可惜的是有點晚了。
事實上,早在2022年時,立陶宛的前總統阿達姆庫斯就發文表示,對於立陶宛這種小國而言,在處理與大國關係時,智慧要比對抗更加有效。
然後就沒下文了。
可是當時間來到2024年,伴隨著與中國交惡後的經濟蕭條,俄烏戰爭帶來的衝擊以及特朗普即將回歸等一系列打擊後。
社民黨人帕盧茨卡斯公開呼籲:立陶宛不應為大國博弈犧牲自身利益,並提出了對華關係正常化十項建議。
他的這些主張立刻就收穫了大量選民的支持。
隨後,在2025年初,立陶宛總統瑙塞達也終於公開承認:「代表處名稱確實存在問題」。
隨後,立陶宛的經濟部組織了一支代表團,來到了中國上海,參加了國際貿易博覽會,並試圖和中國企業達成一些合作項目。
同時,立陶宛政府也喊話中國希望能夠恢復兩國以往的經濟合作。
但說來可笑。
明明之前是因為立陶宛挑釁中國,才遭到中國的制裁,可是他們卻表示,恢復兩國正常關係的前提依舊要以平等為基礎。
簡單來說,就是希望中國先表個態度,比如說先提升兩國的外交等級,並相互設立大使館。
而且,明明是上門來求饒的,可立陶宛卻再三強調不會對中國做出特殊的讓步。
至於立陶宛自己拿出什麼誠意,不好意思,直到今天台灣代表處這塊招牌,可還在他們首都里大搖大擺地掛著吶!
這真是一點誠意都不肯給啊。
那中國能怎麼說呢?
中國外交部對於立陶宛所謂的善意如此表示:
在經濟上,立陶宛也應該尊重一下市場經濟規律,好好反思反思國家經濟搞成這樣,是不是自己不努力啊?對待外資不公平啊?保護主義太盛行了?
至於想要恢復關係?先拿出誠意來說,現在嘛,就維持現狀吧。
認錯總得有個認錯的態度不是?
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中國是與人為善的大國,但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對於立陶宛這種敢在中國底線問題上蹦雷的小國,那就必須重拳出擊!
至於可憐?
有什麼可憐的。
人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是嗎?
參考資料:
為「台獨」撐腰?立陶宛挑釁背後有「交易」 - 鳳凰網
中國發布丨國台辦:立陶宛應充分認識錯誤 停止支持縱容民進…… - 中國網
立陶宛總統:允許以「台灣」為名設代表處是錯誤 - 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