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生產隊都送來了棺材!」尋恩半個世紀,上海爺叔再見「救命的她」

2025年06月11日18:30:27 歷史 5017

「當年生產隊都送來了棺材!」尋恩半個世紀,上海爺叔再見「救命的她」 - 天天要聞

「當年生產隊都送來了棺材!」尋恩半個世紀,上海爺叔再見「救命的她」 - 天天要聞

緊緊握手。「李醫生,我們終於找到你了!」這一聲問候,整整穿越了51年。

1974年,在雲南山區,22歲的上海知青何根正突發急性黃疸型肝炎,被判定「只能活兩個星期了」。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來自上海赴雲南醫療隊的一位李姓女醫生,以醫者仁心收下病人,並將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從此,何根正和好兄弟許泉根心中,種下了對李醫生無盡的感恩與懷念。

在新民晚報「新民幫儂忙」的連續發布報道(詳見報道1,報道2)後,「李醫生」終於找到了,她叫李仲,今年85歲。

昨天(6.10),在靜安區中心醫院,何根正和許泉根終於再次見到了李醫生。她摸摸他們的頭,一句「小鬼頭」,把大家的思緒帶回到了當年那生死邊緣的兩個星期。

那場「起死回生」

感恩生命,致敬醫者。甫一相會,何根正和許泉根一眼看到李醫生,就急切地直呼:「是她,是她!」

在他們的印象中,李醫生秀氣文雅,一身白大褂;而今85歲的她已是滿頭白髮。「但還是那樣溫暖的笑容,親切的眼神。」

85歲的李醫生,73歲的何根正和許泉根,結緣於何根正那場來勢洶洶的黃疸型肝炎時,李醫生才30多歲。

她作為上海赴雲南第一批醫療隊的成員,和隊友乘坐3天火車和5天長途汽車後,來到雲南西雙版納的山溝溝。「那裡什麼都沒有,只有漏風的茅草房。我們大概安頓下來兩三天後,就遇到了何根正。」李醫生說,當時「小鬼頭」黃疸很嚴重。

「當年生產隊都送來了棺材!」尋恩半個世紀,上海爺叔再見「救命的她」 - 天天要聞當年的醫院就是這樣的茅草房

51年後,大家見面才知道,李醫生當年救下何根正,還有另一番「曲折」。可以概括為「三救」。

其一,當時當地醫療條件極差,唯一收治病人的房間是一個大通間的茅草屋,而肝炎屬於傳染病,不符合收治條件,在李醫生的建議和其他人員的協調,還有許泉根的反覆求助下,何根正才得以住進剛剛搭起來的新草房內。

其二,對於何根正的治療,李醫生和隊友們想盡各種辦法,努力緩解病人的心理焦慮。

「當年生產隊都送來了棺材!」尋恩半個世紀,上海爺叔再見「救命的她」 - 天天要聞何根正(右)和許泉根在見面會上。陶磊攝

其三,李醫生告訴新民晚報「新民幫儂忙」記者,當地化驗條件很差,沒有可靠的針對肝炎的化驗設備,而作為內科醫生的她,曾有10年肝病專病病房從醫經歷,憑著所學和經驗,給何根正採取了「護肝」和「激素」兩手療法。

她憑著醫者仁心,冒著「激素」療法的風險,調整治療方向。

為何是「風險」?「黃疸型肝炎的兩種致病因,一是病毒引起,另一種與自身免疫力相關。兩種病因的治療方向相反。其中『激素』療法對病毒引起的黃疸型肝炎具有負面作用。」

最後正是由於李醫生準確判斷為膽道堵塞引起的膽汁淤積型肝炎,對症下藥,一周後何根正病情有所好轉,兩周後黃疸退清,予以出院。

「當年生產隊都送來了棺材!」尋恩半個世紀,上海爺叔再見「救命的她」 - 天天要聞1973年,何根正和許泉根攝於西雙版納

何根正起死回生了!可讓人有些啼笑皆非的是,因他之前被診斷「只能活兩個禮拜」,出院那天,不明就裡的「生產隊」以為他快不行了,還特地送來了一口棺材。

隨著當年救治細節的「解密」,何根正感慨地說,在當年簡陋如紙糊的「病房」里,是李醫生以自己的仁心仁術,冒著他不知道的風險,讓他能夠重續生命。

「當年生產隊都送來了棺材!」尋恩半個世紀,上海爺叔再見「救命的她」 - 天天要聞85歲的李仲醫生在見面會上。陶磊攝

那段「支援歲月」

對於何根正的感恩,李醫生卻連連表示,自己作為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治病救人是最基本的職責,沒有什麼了不起。「我時常告誡自己:看到困難,要往前沖。」

李醫生參加上海赴雲南醫療隊時,家中留下了兩個女兒,分別是5歲和3歲。她赴雲南「支援」13個月,其中5個月就在何根正所在的勐捧農場。

其實,李醫生救下的危重病人,又何止何根正?

她曾在顯微鏡下反覆搜尋,為低燒加貧血病人找到瘧原蟲,對症治療;她曾與隊友們鏖戰十小時,將擦槍走火者體內的子彈取出;她曾為山民來回爬一天山路只為求一顆退燒片而心酸;更曾為當地婦女兒童缺少對自身健康的愛護而心疼……

醫療隊離開勐捧農場時,人們夾道相送的真誠淚水,是對她「往前沖」精神最深的銘記。「經歷了那麼多事情,回到上海後我們都把這段記憶深深印在心底里。」

後來,李醫生又參加了上海赴安徽蕪湖的醫療隊,為當地送去醫療支援。直至退休,她仍然執著堅守著「為病人永不放棄」的「醫者仁心」。

「當年生產隊都送來了棺材!」尋恩半個世紀,上海爺叔再見「救命的她」 - 天天要聞李醫生親切地叫何、許兩人「小鬼頭」。陶磊攝

那聲「今生珍重」

在昨天的見面中,李醫生的一顆心暖暖的。她也感謝何根正和許泉根從未忘卻那一份「當年情」。

再次握手。相隔半個多世紀,當李醫生的手輕輕落在何根正與許泉根的頭頂,那一聲久違的「小鬼頭」,彷彿與當年茅草房病榻邊那溫和的聲音絲毫無異。時光從未流逝,只在今日悄然摺疊。

三雙布滿歲月刻痕的手交疊緊握,所有未盡的言語、半世的牽掛與敬重,都無聲地沉澱於這溫熱的掌心。

「當年生產隊都送來了棺材!」尋恩半個世紀,上海爺叔再見「救命的她」 - 天天要聞贈送錦旗。陶磊攝

臨別時,何根正和許泉根給靜安區中心醫院和李醫生送上錦旗。

大家彼此記下了對方的聯繫電話,互道「今生珍重」。而今,他們不再像醫生和患者,更像分別多年的姐弟。

「當年生產隊都送來了棺材!」尋恩半個世紀,上海爺叔再見「救命的她」 - 天天要聞新民晚報6月11日版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劉新民,被查 - 天天要聞

劉新民,被查

據重慶市紀委監委7月8日消息:墊江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劉新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劉新民(資料圖)公開信息顯示,劉新民,女,漢族,重慶市奉節縣人,1973年6月生,重慶市委黨校研究生,1994年10月參加工作,199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她早年長期在重慶市奉節縣工作,曾任:...
太瘋狂!41歲女子6年挪用1700萬!一年做4次醫美、去澳門豪賭…… - 天天要聞

太瘋狂!41歲女子6年挪用1700萬!一年做4次醫美、去澳門豪賭……

「一人打車 兩人5折」,即日起至8月底,滴滴出行推出「打一單得兩張5折券」活動,每日領取任務後,當天完成1單特惠/快車/驚喜特價訂單,可以獲得:2張5折券1張5折券限自己用1張5折券限送好友每張券最高抵扣15元此外,廣州地區還有最高價值100元券包可領取,具體規則領取掃碼領取下方券包了解▼近日「女子6年挪用公司1700萬...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從「紅色堡壘」到「幸福山鄉」——晉察冀根據地首府阜平振興觀察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從「紅色堡壘」到「幸福山鄉」——晉察冀根據地首府阜平振興觀察

地處太行山東麓的河北省阜平縣,是我黨我軍歷史上創建的第一塊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的首府,是晉察冀邊區政治、軍事、文化中心。晉察冀邊區對堅持華北敵後抗戰和全國持久抗戰起了「堅強堡壘」的作用。阜平傳承發揚太行精神,汲取前行動力,為振興注入動能。如今,土坯房升級為生態民宿群,荒山變身現代化果園,紅...
抗戰勝利80周年主題展今起面向公眾開放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主題展今起面向公眾開放

今天(8日),「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珍貴展品首次展出增設多種形式展陳區域主題展覽全景式展現了中國人民14年艱苦抗戰的光輝歷程。有哪些展品首次展出?館內新增了哪些展覽區域?來跟隨記者一起探訪。總台...
古代的宮女出宮後,為何大多都不能生育? - 天天要聞

古代的宮女出宮後,為何大多都不能生育?

你知道嗎?古代宮女進宮時,大多是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可等她們走出宮門,十個里有九個都生不了孩子。這宮牆裡到底藏著什麼,毀了她們當媽的可能?先說說宮女想出宮,有多難。明朝以前,全看運氣。
總督加兵部尚書銜的目的是什麼?加了銜以後又有哪些好處? - 天天要聞

總督加兵部尚書銜的目的是什麼?加了銜以後又有哪些好處?

清代的官制中,加銜是一種十分普遍的做法,而且有很多都屬於例行性加銜,比如內閣學士例加禮部侍郎,總督例加兵部尚書、巡撫例加兵部侍郎,等等。那麼,加銜的目地是什麼?官員有了加銜會帶來哪些好處。御史就以認知度最高的總督為例,具體來講一講有關方面的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馬屁 - 天天要聞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馬屁

俗話說得好: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你要求人辦事、想要達到某種目的時,拍馬屁往往特別管用。 江湖上有一個人,那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他特別喜歡別人拍馬屁,因為他屬於威權型人格,特別享受那種君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