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慢火車的幸福軌跡

2025年03月15日18:30:14 歷史 3832

晨光熹微時,6064次列車準時驚醒山嵐。沾滿露水的山貨、讀書郎的夢想、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一站站裝進這列慢火車。

當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將中國城市連接,這趟最低票價僅4元的慢火車,像毛細血管一樣串聯起一座座小山村,成為沿線許多村民出行的首選,走出秦巴山區鄉村振興的幸福軌跡。

中國故事|慢火車的幸福軌跡 - 天天要聞

慢車滾滾,鄉情悠悠

上午9時31分,慢火車準時停靠在陝西省寧強縣燕子砭鎮。站台上,背著大筐蔬菜、挑著自家土雞的村民們已經排起長隊。

「老向,搭把手!」背上一筐蔬菜、手裡還提著兩大袋,68歲的村民李軍軍顯然有些吃力。見狀,列車長向保林趕忙幫他提著蔬菜送到車廂里。

「謝謝老向,謝謝啊!」一聲聲感謝里,聽得出他們早已相熟多年。

年近60歲的向保林即將退休,他將告別這趟常年開行在秦巴山間的慢火車,也將告別這些熟悉的乘客。

中國故事|慢火車的幸福軌跡 - 天天要聞
2月17日,在6064次列車旁,列車長向保林與一名乘客交流。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6063/6064次列車,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開行的一趟公益性列車。從四川廣元到陝西寶雞,350公里的路程設有33個車站,站站必停,最低票價僅4元,全程票價也只要39.5元。

從1987年至今,除了中途調往其他線路工作過幾年,向保林的職業生涯始終與這列火車緊密相連。

「早些年,這趟車沒有餐車,我們出一次車要兩天時間,所以一次就要帶兩天的飯。」向保林回憶說,「夏天,靠著老式電風扇『找清涼』;一到冬天就要燒鍋爐取暖,有時候,剛把煤加進鍋爐,列車就開進隧道,迎面的風把煤煙味兒吹到車廂里,嗆得乘客和乘務員都咳嗽。」

雖然環境和條件有限,但這趟跨越陝、甘、川三省的列車,卻一直是沿線村民外出的重要交通工具。

近年來,這趟慢火車進行了車廂改造,冬有暖氣、夏有空調,乘車體驗越來越好。向保林也用細緻入微的服務,收穫了沿線老鄉滿滿的溫暖。

「有的老鄉孩子結婚,邀請我去喝喜酒;有的孩子考上了大學,專門到車上給我報喜;還有的老鄉早早賣完菜,也會給我發個信息說,他今天生意特別好……」向保林如數家珍。

中國故事|慢火車的幸福軌跡 - 天天要聞

移動的服務,暖心的驛站

車雖慢,但「上新」不斷,越來越多的「升級改造」讓小慢車的「功能」愈發多樣化。

56歲的雷翠蘭家住燕子砭鎮,是這趟慢火車的「常客」。提著小蔥、蒜苗和芹菜的她一上車就往4號車廂走去,開始整理自己要賣的蔬菜。

4號車廂是鐵路部門專為老鄉們打造的惠農車廂,也被稱為「列車上的集貿市場」。

為了方便老鄉放置蔬菜和家禽,這節車廂拆掉了8個座椅改為高度適宜的貨架,老鄉們站著往後一靠,背上的竹筐剛好穩穩地落在貨架上。車廂一側的農產品信息公示欄上,還寫著各色農產品的價格和電話,方便買賣和交易。

中國故事|慢火車的幸福軌跡 - 天天要聞
2月17日,一名乘客在6064次列車上整理蔬菜。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不僅有惠農車廂,為了讓乘車上學的孩子們有書可讀,車廂專門增設了通學車廂,並配有3300餘冊圖書。

「這些改造都是按照老鄉們的需求設計,實踐證明,老鄉們很喜歡,也很實用。」車隊支部書記任斌說,「雖說列車開得不快,但點滴之間的改造讓老鄉感受到列車服務的貼心和暖心。」

去年9月,小慢車又「上新」了。向保林說:「跟一些老鄉聊天時,我們發現不少人害怕外出看病耽誤賣菜,總是小毛病拖成大毛病。後來,我們就和寶雞兩家醫院合作,每月的11日、12日、21日、22日會有專門的醫生隨車給老鄉義診。

中國故事|慢火車的幸福軌跡 - 天天要聞

車窗內外,幸福圖景

車廂升級的軌跡,也恰似山裡人奔向好日子的腳步。

雖已年近古稀,但寧強縣陽平關鎮的蔣明林身體卻很硬朗,幾乎每隔兩天,他就要背著五六十斤的蔬菜,去鄰近的略陽縣城售賣。

「我坐車賣菜都二三十年了,一年也能賺萬把塊。」蔣明林說,「兒子們都已有了不錯的工作,也會給我生活費,但是我還是閑不下來,喜歡勞動。」

卸下生活的重擔,這些年蔣明林也有了自己的愛好——鍛煉身體。「以前整天都在地里忙;現在不愁吃穿,最重要的就是身體健康。」

向保林也發現,老鄉們的生活變化還體現在「捨得」里。

「以前老鄉們上車總帶個干饃饃吃,過年也捨不得給自己買件新衣。」向保林說,「現在老鄉們上車吃的種類多著哩,賣完菜後再大包小包往家買,捨得花錢!」

從山上搬遷到縣城,住進20多萬元購置的新房裡,燕子砭鎮50歲的馬明榮感觸頗深:「以前,村鎮里沒產業,路也不好,出個門都費勁;現在,水泥路都修到山上,我們種菜方便、賣菜也方便,縣裡還組織種植天麻,又給我們增加了一份收入。」

中國故事|慢火車的幸福軌跡 - 天天要聞
2018年5月27日,學生們在6063次列車通學車廂內閱讀獲贈的書籍。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慢火車開行的沿線山區,各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寧強縣的天麻產業集群成功入選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略陽加快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休閑旅遊年接待遊客超300萬人次,年營業收入達4.5億元;空中無人機為茶園施肥,山腰5g基站閃著微光……

黃土高原上,高鐵建設正酣。截至去年12月底,陝西5個在建高鐵項目隧道已貫通62座,隧道、橋樑分別完成設計總量的65%和64%,開挖掘進累計達到508公里。

「西安至延安的普速鐵路是我們建設的,現在我們又在加快建設西延高速鐵路,目的就是讓沿線老鄉的出行越來越便捷、生活越來越好。」承建西延高鐵的中鐵二十一局西延鐵路項目黨支部書記閆澤說。

截至2024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6.2萬公里,其中高鐵4.8萬公里。與此同時,中國一直保持普速旅客列車開行規模,開好公益性慢火車和鄉村振興列車,保障鐵路運輸的普惠性、均衡性、可及性。

夜幕降臨,秦巴山區的檢修庫里燈光勾勒出慢火車滄桑卻挺拔的身影;不遠處的高鐵站燈火通明,電子屏上列車時刻表閃爍跳動……不同速度的列車標註著同一個方向——富強與幸福。

中國故事|慢火車的幸福軌跡 - 天天要聞

統籌:衛鐵民 劉暢

記者:張斌 邵瑞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陝西分社 聯合製作

中國故事工作坊出品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那頂象徵著夢想的草帽:照亮了整個三國的天空! - 天天要聞

那頂象徵著夢想的草帽:照亮了整個三國的天空!

文‬/胡鐵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縣城外的蘆葦盪泛起金浪。四十七歲的劉備站在城樓上,望著校場上整齊列陣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腳邊的蒲草,在粗糲的指間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頑皮的笑意。
抗戰回望18︱《廣西學生軍》:「廣西的政治基礎是青年」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18︱《廣西學生軍》:「廣西的政治基礎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本文介紹《廣西學生軍》一書,藉以反映抗戰初期桂系軍隊組織發起的第二屆廣西學生軍的情況...
朱學勤憶胡適 - 天天要聞

朱學勤憶胡適

【原題】朱學勤:胡適,始終以一種從容的態度批評著那個時代,不過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轉自當代文學批評作者朱學勤 節選 | 想起了魯迅、胡適與錢穆轉載 | 《被遺忘與被批評的》胡適的一生是堅持自由主義的一生。
TVB傳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長在青浦...一張嘴就是標準上海話 - 天天要聞

TVB傳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長在青浦...一張嘴就是標準上海話

說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認識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時也是影視歌三棲藝人但是你知道嗎?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銀行前灘31演藝中心舉辦《DIVA演唱會》上海站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這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我準備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開懸賞 - 天天要聞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開懸賞

為切實維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和法律的權威,促進社會信用機制的建立,經申請執行人的申請,依照相關法律規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人民法院發布最新執行懸賞公告: 1、被執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井崗鎮衛樓村汪崗村民組150號,公民身份號碼34011119900119 ****。 2、執...
中國男人變搶手貨,邊境通婚一大把,外國女人為何不顧一切? - 天天要聞

中國男人變搶手貨,邊境通婚一大把,外國女人為何不顧一切?

國內男同胞光棍遍地,在國外,中國男人卻是搶手貨。邊境地帶中外通婚的更是一抓一大把,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男人有什麼優勢,竟能讓外國女人不顧一切嫁到中國呢?為什麼中國男人在國內不吃香呢?一、社會地位太低說是外國女人瘋搶中國漢子。但實際上,這裡的「
見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舉報有獎! - 天天要聞

見到朱中美(1990年出生),舉報有獎!

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人民法院近日發布執行懸賞公告:為切實維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和法律的權威,促進社會信用機制的建立,經申請執行人的申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財產調查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之規定,特發布懸賞公告如下: 1、被執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