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特朗普政府揮舞貿易大棒,對中國發起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貿易戰,高額關稅和嚴厲的貿易限制如同一記重拳,直擊中國外貿企業的軟肋。
一時間,不少企業陷入困境,有的甚至面臨倒閉的危險,當時就有人提出了一個看似合理的建議:向美國妥協,用經濟利益換取生存空間。
這個提議乍聽之下似乎有幾分道理,但很快就遭到了廣泛的反對,為什麼?因為蘇聯解體的歷史已經證明,向美國低頭可能帶來更加難以估量的代價······
選擇相信美國然後蘇聯就沒了
美國在眾多國際協議中的表現可以用「出爾反爾」來形容,它常常在簽署協議時信誓旦旦,但在履行承諾時卻總是找各種借口推諉塞責。
蘇聯解體的過程,就是美國背信棄義的一個典型案例,戈爾巴喬夫雖然沒有完全信任美國的承諾,但他的改革政策,特別是「加速」和「公開」政策,卻為蘇聯的解體埋下了伏筆。
這些政策不僅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加劇了國內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分裂,戈爾巴喬夫在國內政策上的搖擺不定,以及對美國的重大讓步,最終將蘇聯推向了懸崖邊緣。
其實也不能將過錯全歸於一人,即便在蘇聯經濟實力最強的時期,其總量也只有美國的80%左右,80年代的蘇聯雖然在軍事上咄咄逼人,但經濟上始終未能超越美國。
反觀美國,它有日本、歐洲等眾多盟友為其經濟提供支撐,這無疑大大緩解了美國的經濟壓力。
美國還通過政治手段支持反蘇力量,尤其是在波蘭等東歐國家,波蘭的團結工會在美國中情局的支持下迅速崛起,成為動搖蘇聯控制力的重要力量。
美國通過支持這些反蘇力量,特別是在東歐的抗議活動中,成功地削弱了蘇聯的國際影響力。
葉利欽上台後,對美國的承諾深信不疑,他推行了一系列激進改革,幻想著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能夠按照西方的政治和經濟模式快速發展。
葉利欽天真地以為,只要信任美國,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經濟援助和民主改革支持,美國也確實承諾要幫助俄羅斯重建,協助其進行民主化改革。
都是空頭支票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非但沒有得到預期的援助,反而陷入了深重的經濟危機。
美國政府的承諾,就像是沙灘上的腳印,轉眼就會被潮水沖刷得無影無蹤,其行為模式可以用幾個詞來概括:貪婪、得寸進尺、言而無信。
美國的所謂「援助」不僅杯水車薪,還讓俄羅斯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美國的政策不但沒有幫助俄羅斯發展,反而將其推入了更深的泥潭。
1991年12月8日,當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領導人在別洛韋日森林簽署《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議》時,宣告了蘇聯作為國際法主體和地緣政治實體的終結。
然而,冷戰的陰影並未隨之消散,美國和西方國家繼續將「民主」和「自由」作為維持霸權的工具,冷戰思維依舊主導著國際政治舞台。
從冷戰時期的蘇聯到如今的俄烏衝突,歷史的教訓血淋淋地擺在我們面前:對美國的妥協,最終只會讓自己付出更慘重的代價。
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獲取利益的手段可謂五花八門,從赤裸裸的武力威脅,到看似「善意」的經濟援助,再到各種形式的制裁措施,無所不用其極。
它就像一個貪得無厭的吸血鬼,永遠不會滿足於現狀,總是想方設法榨取更多。
如今俄烏衝突也是如此
再看看俄烏衝突,其實這場悲劇的種子早在蘇聯解體時就已埋下,蘇聯解體後,烏克蘭與俄羅斯曾經保持著較為友好的關係,烏克蘭的歷任領導人大多支持與俄羅斯的緊密合作。
然而,2014年烏克蘭政局突變,親俄派政府下台,親西方政權上台,導致烏俄關係急轉直下。
烏克蘭危機的導火索是克里米亞問題,克里米亞地區以俄羅斯族居民為主,他們通過公投決定脫離烏克蘭併入俄羅斯,這一舉動引發了激烈的衝突。
美國趁機推動烏克蘭加入北約,企圖擴大其地緣政治利益,這進一步加劇了俄羅斯的不安全感。
西方國家表面上通過《明斯克協議》推動烏克蘭與俄羅斯談判,實則是為烏克蘭爭取時間增強軍事實力。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後來坦承,西方國家推動《明斯克協議》就是為了給烏克蘭提供更多時間進行軍事準備。
結局我們也看到了,俄烏打了半天留下的只有一地雞毛,烏克蘭也沒等來自己的承諾,甚至談判都沒第一時間叫上它。
如今,美國還試圖將解決蘇聯的模式複製到台灣問題上,通過將台灣置於地緣政治對抗的核心位置,美國企圖削弱中國的崛起勢頭。
想在台灣復刻?沒門
美國的策略可謂「兩手策略」:表面上支持和平統一,暗地裡卻不遺餘力地扶植台獨勢力, 誤導台灣民眾,刻意製造兩岸對立,企圖將台灣打造成第二個「烏克蘭」,為未來可能的對抗做準備。
這種做法與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手法如出一轍,美國一邊聲稱支持兩岸和平統一,一邊卻通過軍售、高層訪問等方式不斷挑戰中國的底線。
它利用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工具,企圖重演蘇聯解體和烏克蘭危機的劇本。
然而,美國似乎忘記了一個基本事實: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有著本質的不同,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點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任何外部勢力的干預都是對中國主權的嚴重侵犯。
從蘇聯解體到俄烏戰爭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美國的承諾就像是鏡中花、水中月,經不起現實的檢驗。
美國政府在歷史上反覆展現出的不可信任性,警示我們在台灣問題上必須保持清醒,任何對美國承諾的幻想,都可能導致難以挽回的戰略失誤。
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始終明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的基本方針,但我們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這不是對台灣同胞的威脅,而是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活動的必要震懾,統一的時機和方式必須由中國人自己來把握,而不是被外部勢力左右。
參考:
光明網《「美國和西方有計劃地推動了蘇聯解體」》
南充政法《「中國不是前蘇聯,美國也不是30年前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