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黨歷史上,有個叫張發奎的大佬,或者說將領。當然,提起國民黨,很多人會想起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薛岳這些將領,至於張發奎,似乎僅限於歷史愛好者知道。而今天本文就要說一說關於張發奎的履歷——這是一個讓國共兩黨都非常關注的人物——甚至我軍的賀帥、劉帥,都和張發奎有很大的淵源。
1、張發奎的早年經歷
張發奎是廣東韶關人,生於清朝光緒二十二年(西元1896年)。張發奎的父親在衙門裡當差,因此家庭條件雖然談不上太好,但大概也不是太差。
不過,在宣統二年(西元1910年)的時候,張發奎吃了官司。當地有個豪強的兒子掉到河裡淹死了。當地豪強一口咬定是張發奎謀殺。張發奎眼看要吃官司,只好逃亡到廣州躲避——也得虧那個年代沒有身份證制度和天眼,否則張發奎還真逃不掉坐牢。
不過,張發奎在廣州躲藏沒多久,武昌起義就在湖北爆發了。之後張發奎也跟著參加了革命軍。
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張發奎報考了軍校,而後還參加了同盟會。這期間張發奎積極為同盟會/國民黨貢獻力量,並且參與對軍閥的暗殺活動。張發奎的積極態度加上確實有一定的辦事能力,所以引起了孫中山的器重。為此,張發奎得到了孫中山的器重,並參與了這期間孫中山和軍不發的一系列鬥爭。大約在民國十二年(西元1923年)左右,張發奎就已經被孫先生提拔為獨立團的團長了。
民國十四年,國民黨高層決定把能控制的軍隊改組為國民革命軍。這一年張發奎被提拔為旅長,並在民國十五年成為師長。
2、張發奎的國民黨大佬歲月
北伐戰爭開始以後,張發奎的部隊被視為北伐軍的主力。當時張發奎的部隊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四軍有個別稱叫鐵軍,意思就是和軍閥的軍隊交戰中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時候還處於國共合作時期。四軍裡面有不少我黨的成員。後來紅軍時代,我軍的第一支部隊番號叫紅四軍,以及抗戰時期,南方八省游擊隊整合來的部隊番號叫新四軍,其實都是對這一時期的四軍歷史的一種紀念。畢竟,四軍是王牌軍。
1927年,老蔣和汪精衛紛紛開始對我黨的成員進行殺戮。於是在這一年的8月1日,我黨在南昌發起了南昌起義。當時國民黨方面要求張發奎帶兵去攔截、鎮壓南昌的起義軍。但是張發奎對此並不積極——原因很簡單,因為南昌起義軍里,不少人都是他的舊部。因此讓他對舊部開火,張發奎還真下不去手。為此當時南京國民政府的當家人老蔣對張發奎非常不滿。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張發奎積極申請希望能夠前往東北,支持黑龍江省主席馬占山的抗日事業,不過這些都被國民黨方面冷處理。全面抗戰爆發以後,張發奎參與了很多對日作戰的活動,並且態度堪稱堅定。
解放戰爭後期,老蔣處於內憂外患的局面:一方面解放軍高歌猛進,尤其是淮海戰役之後,老蔣大量精銳被我軍消滅,導致老蔣的統治岌岌可危。而另一方面,國民黨高層也存在很多的反蔣勢力。比如當時原粵軍的大佬,比如余漢謀等人,就聯繫張發奎、薛岳等人成立影子內閣,打算把老蔣趕下台。到了1949年3月的時候,張發奎被委任擔任陸軍司令。不過之後因為政治鬥爭等因素,在這一年7月的時候,張發奎選擇離開廣州,到香港。之後張發奎一直生活在香港,並在1980年去世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