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5歲的葉嘉瑩把3658萬元積蓄,捐給了南開大學,接受採訪時她說:我忍受家暴57年,從來沒有遇見過愛情。
葉嘉瑩的故事,始於1924年的北京,一個文化底蘊深厚、家族榮耀顯赫的家庭。她的祖父是清朝的進士,父親則是北京大學的高材生,這樣的家庭背景,為她鋪設了一條通往知識與文化的坦途。
葉嘉瑩從小便對詩詞有著濃厚的興趣,那些流傳千古的佳句,如同一串串音符,在她的心中奏響了最動人的旋律。然而,命運似乎總愛與人開玩笑,正當她享受著家庭的溫暖與文化的滋養時,北平淪陷的炮火,將這一切美好瞬間擊碎。
父親在亂世中失蹤,母親也因病離世,年僅十七歲的葉嘉瑩,一夜之間,從無憂無慮的少女變成了肩負家庭重擔的孤兒。
幸運的是,她得到了大伯母的收養,得以重返校園,繼續追逐她的詩詞夢想。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裡,詩詞成了她唯一的慰藉,每一行詩句,都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著她前行。
才貌雙全的葉嘉瑩,本可以擁有更加絢爛的人生,但她卻選擇了獨善其身,沉浸在詩詞的世界裡,用文字記錄著生活的點點滴滴。命運的轉折,發生在她遇見趙東蓀的那一刻。
起初,他們的結合似乎是才子佳人的美好典範,婚姻生活充滿了甜蜜與幸福,女兒的誕生更是為這個家庭增添了無盡的歡笑。
然而,好景不長,趙東蓀因故入獄,歸來後性情大變,家暴成了葉嘉瑩生活中無法逃避的陰影,這一持續就是五十年。
在這漫長的歲月里,葉嘉瑩經歷了無數次的心碎與絕望,但她從未放棄對生活的熱愛,更未放棄對詩詞的執著。她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抵抗著命運的不公,用詩詞的力量,治癒著內心的創傷。
女兒的車禍身亡,更是將她推向了痛苦的深淵,但她依然堅強地活了下來,因為她知道,詩詞是她與這個世界對話的唯一方式,是她精神的支柱。
歲月悠悠,葉嘉瑩用她的才華與堅韌,書寫了一部屬於自己的傳奇。她不僅教書育人,將詩詞的魅力傳遞給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還著書立說,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文化遺產。
然而,對於她個人而言,愛情似乎總是遙不可及,她在接受採訪時曾說:「我沒有遇見過愛情。」這句話,既是對過往的淡然,也是對生活的深刻體悟。
在95歲那年,葉嘉瑩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為之動容的決定——她將畢生積蓄3658萬元人民幣,全部捐給了南開大學,用於支持詩詞研究與教育。
這筆錢,對於她來說,已經失去了物質的意義,它更像是一份傳承,一份對詩詞、對文化的深情告白。葉嘉瑩深知,自己雖已老去,但詩詞的火焰不能熄滅,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為後來者點亮一盞燈,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
如今,葉嘉瑩先生已經安息,但她的故事,卻如同她鍾愛的詩詞一樣,永遠流傳。南開大學因她的捐贈而多了一筆巨款,這筆錢,或許能夠培養更多熱愛詩詞的年輕人,讓詩詞的光芒繼續照耀人間。
葉嘉瑩的一生,是一個女人的百年,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她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無論遭遇何種困境,只要心中有愛,有夢想,就能跨越一切障礙,活出自己的精彩。
葉嘉瑩走了,但她留下的,不僅僅是那些膾炙人口的詩篇,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激勵著後來者不斷前行。後人會記得她,記得那個在亂世中堅守詩詞信仰,用一生詮釋愛與堅韌的女子。
她的故事,將成為永恆,成為後人口中傳唱的佳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繼續追尋心中的詩與遠方。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