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蔣介石力邀胡適出任總統:我一定儘力輔助你

2025年05月11日23:22:10 歷史 1722

1948年3月30日,蔣介石召見了時任外交部長的王世傑,他說:在現行憲法之下,我如果擔任總統,將會受到很大的束縛,「戡亂」工作將會受到很大影響。蔣介石要王世傑向胡適傳話,說他「極願退位」,不參加總統競選,提議胡適來當總統,自己願意當行政院長,「負責輔佐」。

王世傑於是找到了胡適,向他說明了蔣介石的看法,鼓勵胡適要「拿出勇氣來」,當仁不讓。胡適聽後表示:「這是一個很聰明、很偉大的見解,可以一新國內外的耳目。我也承認蔣公是很誠懇的。」

經過兩天的談話,胡適接受了蔣介石的提議。但很快他就反悔,對王世傑說:我「仔細想過,最後還是決定不幹……昨天是責任心逼我接受,今天還是責任心逼我取消昨天的接受」。

1948年,蔣介石力邀胡適出任總統:我一定儘力輔助你 - 天天要聞

胡適接受提議的當天,蔣介石就帶話給國民黨元老戴季陶吳稚暉張群等人,勸他們不要反對此事:「此乃黨國最大事件,余之決定必多人反對,但自信非貫徹此一主張無法建國,而且剿匪、革命亦難成功。」其中戴季陶反對最為厲害,蔣介石和他談話一小時,最終將他說服。

蔣介石在歷史上向來以貪權專斷著稱,他為什麼要把總統的寶座讓給毫無勢力的胡適?他既然讓出了總統,為什麼不久後又當上了總統?本文將在下面回答這兩個問題,若能耐心讀完一定大有收穫。

「總統制」還是「內閣制」?

1946年1月,國共雙方及各民主黨派在重慶召開政協會議,簽訂了涉及政府、建國、國民大會、憲法草案、軍事問題的五項協議。

此次政協會議非常成功,尤其是所通過的《憲草修改原則》,大大削弱和限制了蔣介石專斷的可能。梁漱溟評價說:「這樣一個憲法是最不利於蔣介石……在野各方面莫不欣然色喜,尤其是周恩來簡直是佩服之至,如獲至寶。」

2月1日,中央發出經過毛澤東修改的《關於目前形勢和任務的指示》,指出:政協會議「已獲得重大成果」,「從此中國即走上和平民主建設的新階段」,「中國革命的主要鬥爭形式,目前已由武裝鬥爭轉變為非武裝的群眾的議會鬥爭」。

1948年,蔣介石力邀胡適出任總統:我一定儘力輔助你 - 天天要聞

2月2日,中央甚至給陳毅發去了電報,要他鞏固華中根據地,以備將來中央機關可能會從延安搬到淮陰去辦公。(《毛澤東年譜》)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46年政協會議通過的《憲草修改原則》改變了36年5月5日國民黨制定的《五五憲草》的「總統制」原則,改用「內閣制」。《五五憲草》繼承的是孫中山建國大綱》的思想,規定總統為國家元帥,有統帥軍隊、公布法律,任命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正副部長等官員的權力。而新的《憲草修改原則》將總統虛位高置,而沒有統率五院的權力,國家的大權主要集中於行政院,而行政院只對立法院負責,而不對總統負責。

府院之爭總統府和行政院或國務院)從民國初年就一直存在。最早的時候,孫中山主張總統制,即總統掌握實權;而宋教仁主張內閣制,即行政院掌握實權。民國五年,民國大總統黎元洪和國務院總理段祺瑞之間的府院之爭,實質上也是在爭總統制和內閣制。

我們知道,今天的德國實行的就是內閣制,德國總統雖然是國家元首,但僅有象徵性的權力,實權都在德國總理手中。而法國實行的則是總統制,法國總統掌握實權,擁有任免總理,主持內閣等權力。

1948年,蔣介石力邀胡適出任總統:我一定儘力輔助你 - 天天要聞

了解了這個重大的區別,我們就能知道為什麼蔣介石要把總統的位置讓給胡適去幹了,因為他沒有興趣當一個沒有實權的總統,他更感興趣的是擁有實權的行政院長一職。胡適當總統,自己當行政院長,所以蔣介石稱之為「負責輔佐」。

梁漱溟和很多人都認為,以蔣介石當時的地位和聲望,他只能被放在最高的位置當虛位總統,而不能做行政院長。就算他自甘降格,當了行政院長,也隨時有倒閣的風險,很不穩,因為按照《憲草修改原則》,行政院是要對立法院負責的,立法院有權推翻內閣,另組新閣。

也難怪蔣介石在得知《憲草修改原則》大驚失色,稱自己「不禁駭異莫名」,「本周最大之苦痛乃為協商會憲草組憲草原則之擅自規定」。

這份《憲草修改原則》是孫中山的兒子孫科等人負責起草的,蔣介石當初派孫科代表國民党參加這項工作,本意是要他堅持《五五憲草》(孫中山《建國大綱》)的「總統制」原則,但沒有想到孫科卻表示,「先總理」的話不一定都對,不必句句照辦,直接改成了「內閣制」。

蔣介石在日記中大罵孫科「荒唐糊塗,受人欺詐」,「竟訂定此一違反總理革命之原則,真使人啼笑皆非,欲哭無淚矣,為之奈何!」

1948年,蔣介石力邀胡適出任總統:我一定儘力輔助你 - 天天要聞

還有一個疑問就是,孫科寫完《憲草修改原則》後,蔣介石不知情嗎?為什麼他不及時制止呢?說起來歷史就是有很多偶然,當時孫科確實把《憲草修改原則》提前送到了蔣介石那裡,但蔣介石很忙沒有留意,以為孫科不會出問題,等到了政協會議閉幕的當天,蔣介石才翻看起來,一看嚇了一跳,但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叫停了,《憲草修改原則》已經通過了。

蔣介石的失敗嘗試

《憲草修改原則》通過之後,受到了蔣介石和國民黨內很多人的反對,國民黨的大員們在事後「頓足嚎叫,大哭大鬧」(梁漱溟語),說國民黨完蛋了,什麼都沒有了,投降給共產黨了,五五憲草被破壞無遺了……

蔣介石對此頗為無奈,安慰眾人說:「我也不滿意,但事已至此無法推翻,只有姑且通過。」他說好在這只是一個草案,是幾個黨派之間的協議,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性。我們知道,當時國民政府名義上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國民大會(相當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大」這個詞在電影《建國大業》中被多次提到過。所以蔣介石就說:「等開國民大會時再說吧!」」

此後,國民黨反對政協決議的一批人就製造了滄白堂事件、校場口血案。一些國民黨人士提出,要把政協的協議根本推翻,於是,蔣介石順水推舟,在1946年3月16日,國民黨的六屆二中全會上做出了修改《憲草修改原則》的決定。

1948年,蔣介石力邀胡適出任總統:我一定儘力輔助你 - 天天要聞

政協協議是各黨派包括國民黨一致決定的,豈能容許國民黨單方面推翻?共產黨和民盟為此提出了堅決的抗議,周恩來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說:「政協一切決議不容篡改,憲法原則決議必須100%實現。」

毫無疑問,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徹底毀掉了了原本可能發生的「和平民主建設的新階段」,把歷史推向了內戰的邊緣。

蔣介石計劃在國民大會上徹底推翻《憲草修改原則》,恢復《五五憲草》的原則,因此中共和民盟紛紛表示不會參加國大。所以,在歷史上,我們把1946年11月召開的「制憲國民大會」稱為「一黨國大」,或者「偽國大」。

46年召開「制憲國民大會」,顧名思義就是制定憲法的國大,國民黨的本意是按照其六屆二中全會的決議,恢復《五五憲草》的基本原則。但事實上,他們的這個嘗試沒能成功。其中的一大原因就是美國的干涉。

1948年,蔣介石力邀胡適出任總統:我一定儘力輔助你 - 天天要聞

1946年8月1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給蔣介石發來密電,批評蔣介石推翻政協協定,稱「此種情勢,實為美國國民所深厭惡……殊感失望」,並威脅間隔即使,如果短期內不能改進,「則美國輿論對中國之寬宏慷慨態度,勢難繼續,且本人必須將美國立場重新審定。」直白地說就是,蔣介石如果堅持要修改政協協定,美國就會停止對他的援助,事實上,這封電報發出3天後,杜魯門就下令禁止美國向國民政府出售剩餘的軍火。

蔣介石對杜魯門的態度自然非常生氣,他在日記中稱,杜魯門「語意之侮辱壓迫,殊難忍受」,但是出於現實的考慮,他還是回復杜魯門,必將迅速改進,使中國進入和平民主的步驟。在美國的「侮辱壓迫」下,蔣介石最終接受了《憲草修改原則》。11月,制憲國大召開,最終通過了以《憲草修改原則》為原則的《中華民國憲法》。

儘管蔣介石做出了改變,在在他改變的過程中,內戰早已爆發,已成無可挽回的局面。

法外之法

轉眼就到了1948年,按照規定,這一年國民政府將召開「行憲國民大會」,實施憲法, 選舉總統。蔣介石要不要參加這個總統選舉呢?參加吧,一定當選,當選了就是「虛位總統」,失去實權。蔣介石陷入了猶豫之中。

經驗豐富的閻錫山看出了蔣介石的猶豫,48年4月4日,他給蔣介石寫信,建議他可以擔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掌握行政權和軍事權,蔣介石看後大為讚賞,稱其為「至理名言,先獲我心,感佩何似!」蔣經國的提議則更早,他在3月26日就對蔣介石建議,「謙辭總統,退任行政院長」最為適宜,雖然當不了總統,但仍有總統集權的實效。

蔣介石也有此心,經過反覆思考斟酌,3月30日,他召見外交部長王世傑,讓其勸說胡適出來競選總統,自己「負責輔佐」。

1948年,蔣介石力邀胡適出任總統:我一定儘力輔助你 - 天天要聞

為什麼選擇沒有勢力的胡適呢?答案就是胡適沒有實力,便於掌控,如果是李宗仁、程潛這些軍方人物來干,搞不好蔣介石當了行政院長,還會再爆發一次「府院之爭」。

4月3日,蔣介石找到李宗仁,以自己不參加總統競選為由,要求李宗仁也不要參加副總統競選,結果李宗仁不同意,兩人撕破臉皮大吵一架,最後不歡而散,吵架的詳情在《李宗仁回憶錄》中有詳細記載。

4月4日,國民黨召開臨時中執委全會,討論總統、副總統的提名問題。在這次會議上,蔣介石宣布自己不參加總統競選,建議由國民黨提出一個黨外人士作為候選人(此時胡適已經拒絕參選)。結果,國民黨的中央執行委員除了吳稚暉和羅家倫,其餘全部反對。

國民黨的大員們基本都要蔣介石出來參選,比如張道藩聲淚俱下地說:「任何事情,我們都要堅決服從總裁指示,只有這件事情不能服從。」鄒魯則提議大家以起立的方式表示對蔣介石競選總統的擁戴……

在他們看來,國民黨的總裁無法當選總統,這意味著國民黨的敗亡。但他們也知道,當這個「虛位總統」也實在沒有什麼意思。國民黨元老張群發言指出了這一點:「總裁併不是不想當總統,而是依據憲法的規定,總統並沒有任何實際權力。它只是國家元首,而不是行政首長。他自然不願任此有名無實的職位。」

1948年,蔣介石力邀胡適出任總統:我一定儘力輔助你 - 天天要聞

張群提議:「如果常會(國民黨中常會)能提出一種辦法,賦予總統以一種特權,則總裁還是願意當選總統候選人的。」

怎麼能想出一種辦法,既不違憲,又能讓蔣當實權總統呢?辦法是有的,就是起草一份《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規定「虛位總統」在「動員戡亂時期」能夠掌握超出限制權力。簡單來說就是和今天的美國一樣,宣布國家進入了「緊急狀態」,於是總統就能繞開兩院直接下達一些許可權之外的命令了。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從1948年5月10日公布實施,後來國民黨敗退到了台灣,到1991年5月10日才宣告廢止,前後實施了43年。

也正是因為這個條款,我們所說的「解放戰爭」,在國民黨那邊叫做「動員戡亂戰爭」或者「戡亂戰爭」。


本文主要參考了楊天石先生的《1946年的政協會議為何功敗垂成?——圍繞<憲法修改原則>的爭論考察》和《蔣介石推薦胡適競選總統前後》,若想進一步了解此事詳細情況,可以翻閱這兩篇文章。


特別聲明:本文禁止一切形式的搬運轉載,一旦發現,必將厲行追責!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7年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致敬重生 - 天天要聞

17年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致敬重生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撕裂了土地、摧毀了山川,讓千萬個幸福家庭支離破碎,無數生命在災難中戛然而止。17年過去了,我們依然清晰地記得瓦礫堆中伸出的求援之手,記得八方馳援的感人身影,記得廢墟上重新燃起的希望之光。今天的汶川,早已在傷痛中涅槃重生,一棟棟嶄新的建築拔地而起,一...
馬廷賢撤離甘肅天水後的悲慘下場 - 天天要聞

馬廷賢撤離甘肅天水後的悲慘下場

1931年秋,馬廷賢憑藉「隴南綏靖指揮」頭銜穩固了對天水等14縣的控制,但其統治根基始終脆弱。一方面,轄區內賦稅繁重引發民怨,1932年初爆發「禮縣民團抗糧事件」,數千百姓圍攻縣城,雖被鎮壓卻動搖了基層統治;另一方面,四川、陝西地方軍閥對隴
神秘凈土拉達克:曾是中國藏區之一,今為印控克什米爾的一部分 - 天天要聞

神秘凈土拉達克:曾是中國藏區之一,今為印控克什米爾的一部分

中國西部邊陲,其實面臨著諸多挑戰。比較強勢的對手,自然是印度。印度這些年,不僅侵佔著藏南大片領土,在克什米爾地區,同樣咄咄逼人,大有當年英屬印度的氣勢。除了印度以外,巴基斯坦也是中國西部非常重要的一個鄰居。幸運的是,中巴關係不錯,因此雙方很
張效廉被決定逮捕!曾被批「官迷心竅、利令智昏」 - 天天要聞

張效廉被決定逮捕!曾被批「官迷心竅、利令智昏」

檢察日報正義網消息,正義網記者5月12日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張效廉涉嫌受賄一案,由國家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張效廉作出逮捕決定。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張效廉 資料圖曾任省會城市市長公開簡歷顯示,張效廉1964年4月生,...
金朝「大定盛世」:被低估的輝煌時代 - 天天要聞

金朝「大定盛世」:被低估的輝煌時代

亂世開篇:危機四伏的金朝初期在 12 世紀的中華大地上,金朝,這個由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宛如一顆崛起的新星,迅速在北方大地嶄露頭角。1115 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在上京會寧府立國,國號金 ,建元 「收國」。
張效廉被決定逮捕!卸任1年落馬,曾被批「官迷心竅、利令智昏」 - 天天要聞

張效廉被決定逮捕!卸任1年落馬,曾被批「官迷心竅、利令智昏」

正義網記者5月12日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張效廉涉嫌受賄一案,由國家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張效廉作出逮捕決定。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張效廉 資料圖曾任省會城市市長公開簡歷顯示,張效廉1964年4月生,山東梁山人,1986年7月...
從2500人到滅遼:完顏阿骨打的傳奇逆襲 - 天天要聞

從2500人到滅遼:完顏阿骨打的傳奇逆襲

女真的蟄伏與覺醒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東北的白山黑水間,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 —— 女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女真族在遼朝的統治下,艱難求生。遼朝統治者對女真族進行著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不僅索要大量的貢品,還時常欺辱女真百姓和各部落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