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各個朝代更替,三國時期的蜀漢、東吳,被蒙古人消滅的南宋,這些國家多次北伐都沒能成功,為何只有朱元璋完成了自南向北入主中原的宏願?
很多人將原因歸結於朱元璋的個人素質(成大事的九字箴言),以及他手下諸如徐達、常遇春、劉伯溫等文臣武將。
但其實從根本上來說,明朝的興起可以說是在元朝時期就埋下了禍根。
元朝的失策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南方養馬,海上運糧。而朱元璋所代表的淮西勢力,也是趁著這股東風,實現了自古以來絕無僅有的北伐宏願。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歷史上以南統北往往以失敗告終,原因是沒有馬,無論是戰車還是騎兵,都要依靠馬來提供動力。南方由於氣候原因並不適宜養馬,這也是制約大軍入主中原的最大因素。
但為何朱元璋所在的淮西地區有馬?原因是元朝早早地就在淮西給朱元璋備好了騎兵。
為了防止南宋故地民眾造反,元朝認為在南方養馬勢在必行。養馬的必要條件,一是有山,可以給馬提供不同的氣候環境,二是需要有充足的鹽分。綜合這兩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元朝在淮西地區設立了馬場,為朱元璋提供了天然的優勢。
元朝的第二大禍根是「海上運糧」,元朝在開鑿運河的同時,還啟動了海上運糧的路線,但最終卻決定以海運為主要的運糧路線。這一決定也為之後埋下了禍根。運河的作用之一是判斷沿線地方的治理,糧食是否按時抵達京城是地方安全的風向標。而選擇海運路線的元朝,也因為這個決定而忽略了沿線地方治理,最終導致民怨沸騰。
所以總的來看,朱元璋能夠成事,不光是靠將領以及個人素質,元朝埋下的兩個禍根更是給朱元璋北伐提供了天然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