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高清老照片「近在眼前」——青島老照片館在中山路開館,首展首發畫冊展現百年青島風貌

2024年04月30日03:41:43 歷史 2127

文/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張文艷

圖/青島老照片館提供

4月27日,中山路106號,青島老照片館開館。

近在眼前,青島中山路及其周邊舊影生動而真切。

一幅幅高清老照片,如一扇扇洞開的窗口,向市民,向遊客,展示了一座熟悉、而又新奇的城市。照片上的他們,望向鏡頭;照片外的我們,望向他們,跨越時空的對視,無言,又似有千言。

中山路高清老照片「近在眼前」——青島老照片館在中山路開館,首展首發畫冊展現百年青島風貌 - 天天要聞

中山路高清老照片「近在眼前」——青島老照片館在中山路開館,首展首發畫冊展現百年青島風貌 - 天天要聞

幾度參觀,每次都有不同的發現,因為等同於實景的高度清晰畫質,所以能夠看到精準到建築肌理的細節。

半島全媒體記者專訪了青島老照片館館長劉雲志先生和他的朋友汪家明、馮克力,一起「打開」劉雲志先生的收藏寶庫,探尋老照片與青島的緣分和魅力。

中山路高清老照片「近在眼前」——青島老照片館在中山路開館,首展首發畫冊展現百年青島風貌 - 天天要聞

跟隨劉雲志,

闖入高清的影像世界

經過幾個月的緊張籌備,位於中山路106號青島老照片館終於在4月27日開館,《百年中山路》畫冊的首發儀式也同時舉行。

作為首家以老照片為主要內容的主題展館,青島老照片館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了一個直觀了解青島歷史風貌的文化場館。

開館首覽,以「近在眼前——青島中山路及其周邊舊影(1898~1949)」為主題,展出了青島城市初興至青島解放時的老照片70餘張,涵蓋了建築風貌、社會形態、歷史事件、人文風情等內容:從德佔初期的青島口全貌,到第十七屆華北運動會棧橋邊的游泳賽場,再到抗戰勝利後交警指揮交通,到青島解放的情形,每張老照片都有對當時的背景進行了介紹和說明,以便遊客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歷史的本來面貌。尤為難得的是,這些照片大部分為高清原版照片,能夠從中分辨出建築的石磚紋理、樹木的枝葉疏密、人物的喜樂表情,甚至服飾的圖案、洋車的輪轂都清晰可見,這為青島歷史研究提供了精準的細節。

中山路高清老照片「近在眼前」——青島老照片館在中山路開館,首展首發畫冊展現百年青島風貌 - 天天要聞

老照片館的舊址,建於1932年,最初為青島市公安局第二分駐所,中山路與德縣路、保定路的交叉口的位置,讓它在青島的歷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德國侵佔青島後,以今德縣路為界,將中山路劃分兩段,以南為歐人區,以北為華人區。

「將館址定在這裡,很有意義」,劉雲志接受半島全媒體記者專訪時,多次提到的是緣分。「我的姥爺姥姥年輕時就曾在青島工作,1938年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前,他們回到了老家臨淄槐務村。我小的時候,青島還有個舅老爺,因此在小學初中階段,一放暑假我就經常來青島玩。我從小就喜歡青島,也可能是喜歡吃海邊的蛤蜊」。

基於對青島特殊的情感,早在2010年,劉雲志就定居在了青島,「我現在的身份證也是青島的」。2013年,淄博市臨淄區籌建藝術園區,劉雲志回去籌辦雲志藝術館,因此暫時離開青島。一年後,藝術館開館,原來致力於書畫收藏的劉雲志在建設影像藝術館的過程中,愛上了影像收藏。

中山路高清老照片「近在眼前」——青島老照片館在中山路開館,首展首發畫冊展現百年青島風貌 - 天天要聞

「我收藏了20年的書畫,實際上書畫界的收藏,大多是為了升值,但老照片不一樣,每一張照片的背後有很多故事可以講,可以研究,可以出版,可以搞展覽等各種形式廣為傳播。對於老建築的修舊如舊也很有幫助」,所以,本身就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的劉雲志立刻全身心投入到影像堆中,一有時間就伏案翻閱,不厭其煩,「每看一次,印象就深刻一次,感覺很充實」。

攝影家的身份給予劉雲志獨到而「挑剔」的眼光,能夠進入雲志藝術館的老照片需要具備高清的畫質,「我收藏的老照片涉及全國,最早的老照片應該是1859年,比較多的就1860年,攝影家像費利斯·比托拍攝的組照,還有1870年後約翰·湯姆遜、威廉·桑德斯等來中國拍攝的風土人情,以及早期鐵路建設、石窟文化等方面的珍貴照片。這次展覽的照片之所以清晰度這麼高,即便放大這麼多倍仍然很清楚,就是因為我收藏的大都是原版照片」。

作為山東人,有關山東的老照片自然就更多一些,尤其是青島,開埠較早,來定居的、經商的、旅遊的西方人特別多,留下的影像自然也多。「1897年11月,德國侵佔青島後,城市發展迅猛,自然風光優美,德國人為了炫耀自己,拍攝了大量照片帶回國內,給自己的族人展示。這些老照片這些年陸陸續續地回到國內,進入有著恆溫恆濕環境的雲志藝術館珍藏」,劉雲志說。

中山路高清老照片「近在眼前」——青島老照片館在中山路開館,首展首發畫冊展現百年青島風貌 - 天天要聞

然而,他收藏,他也分享。

「老照片收藏到一定數量後,我覺得更忙了,我決定把老照片背後的故事講好,出版畫冊、舉辦老照片專題展覽」,一次成功的展覽,打動了青島人,更打動了劉雲志。「那是2021年7月,我在青島市美術館舉辦了《前世青島》老照片展,及《前世青島——德國人鏡頭裡的膠澳租借地》老照片畫冊發行儀式,引起廣泛關注,每天都有兩三千人參觀。令我沒有想到的是,當地文化歷史學者喜歡,青島的老百姓更喜歡。時常看到有人久久站在一張照片前,說起這個樓當年是做什麼的、那個樓現在已經沒有了,表示這些照片都是他們兒時的記憶……」尤其是一些熱心的大爺大媽,自願成為講解員,滔滔不絕地給人講小時候在這些老房子中的經歷,那種發自內心的感情,讓劉雲志深受觸動,自豪中更覺責任重大。

所以,他堅定了開青島老照片館的決心。

巧合的是,青島市市南區政府在得知了雲志藝術館收藏的大量青島老照片,將中山路106號提供給雲志藝術館使用,館址順利敲定。

多次探訪籌備中的老照片館,劉雲志一直處於忙碌之中,他從浩瀚的照片中,精心挑選了有關中山路的百幅照片,對應百年中山路,又從中選取了70多幅放大懸掛於一樓和二樓,供市民和遊客參觀。

館址位於中山路,首展自然將中山路定為主角。「近在眼前——青島中山路及其周邊舊影(1898~1949)」展將持續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接下來,還會開辦歐式建築展,港口、膠濟鐵路等專題展,還有民俗風情展,以及反映李村、嶗山、膠南、膠州等地方風貌的展覽,「再整10個展覽完全沒問題」。

中山路高清老照片「近在眼前」——青島老照片館在中山路開館,首展首發畫冊展現百年青島風貌 - 天天要聞

老照片的魅力在於,它沒有門檻,不同的人看過之後有不同的感受。

在劉雲志先生看來,清晰的老照片是文史研究者們的寶藏,因為放大照片,連牆縫都能看清楚,人物、風景都一目了然。那一棟棟塔頂、山牆,和風格各異的裝飾,對於建築學家來說,也有較高的參考價值;而對於老百姓來說,老照片又是童年的記憶,那裡有他們生活過的印記。

「當喜歡、熱愛青島的人看到這些老照片時,我想每個人都能講出一段不同的往事。如果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照片背後的故事,也正是我所期望的」,劉雲志說。

汪家明:透過老照片,我看到了童年

曾任山東畫報出版社總編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副總編輯、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著名出版家。

汪家明先生心中有一幅青島老街地圖。

在他走過的地方,用腳步畫出了生活的軌跡,也還原了老街最初的模樣。

中山路高清老照片「近在眼前」——青島老照片館在中山路開館,首展首發畫冊展現百年青島風貌 - 天天要聞

而在他看來,「近在眼前」的老照片,似曾相識,又似陌生。

作為青島人,他在這座海濱城市生活了30餘年。

1953年出生於青島,1984年離開青島到濟南山東畫報雜誌社工作,從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他成長的關鍵期都在青島。因此,當老照片展開在他的眼前時,記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很多人迷戀老照片里的青島街道和建築的美麗,可對於我來說這不是最初的感受。因為我一下生就在其間,這裡寄託著我和家人、同學、朋友的情感,美不美不重要。也許正如我們常說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青島之美是長大以後,尤其是離開青島之後才體會尤深」,汪家明先生接受半島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說。

中山路高清老照片「近在眼前」——青島老照片館在中山路開館,首展首發畫冊展現百年青島風貌 - 天天要聞

照片里,清晰地記錄著他從小生活到大的地方,「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生活和工作在中山路周邊,家在魚山路,工作在湖北路,中山路就是我的生活圈」,汪家明記得,中山路的南端直通棧橋。棧橋的奇特之處是,退大潮時,海水跑得很遠,整個橋和回瀾閣都暴露出來,黑魆魆的礁石和橙黃色的沙泥中,有小螃蟹、蛤蜊、蟶子及其他一些海洋小生物,是孩子們的樂園;漲大潮時,海水漫過橋面,穿涼鞋或光腳的人仍可在橋面行走,遠看像行在海面上。

他還記得,20世紀60年代初修建第六海水浴場時,他的母校太平路小學的小學生曾利用勞動課到匯泉第一海水浴場,在空書包里裝上細沙,背到棧橋西,倒在沙灘上,以改造新浴場的沙質。

「那時我們的父母還健在,我們和同學好友常常在棧橋沐浴海風徹夜暢談,在中山路上躑躅徘徊」,汪家明先生強調,人要有根,尤其是離開家鄉以後,感觸更深,「你生長的土地、山水、道路、樓房以及你所經歷的時代,就是切切實實的根,青島就是我們的根」。

他說,青島人尤其對家鄉有一種離不開的眷戀,總覺得哪裡都不如家鄉好,這種感情是環境的產物,「無論走到哪裡,我都會記得中山路南端的大海,魚山路的小洋房,這些紮根於我心靈的烙印,多年來一直揮之不去。即便我去過很多地方,也看過江南園林的秀美,但青島的美在我心中是獨特的,高高低低的地勢,矗立在斜坡上的建築,別具味道。當年學畫,我喜歡德國門采爾,曾在一個冬天把他的素描集通通臨摹一遍,開春後就走街串戶,去畫那些洋樓小院、幽暗曲折的木樓梯、過道窗戶射進的光,描繪這些景觀正是門采爾擅長的,也是我喜歡他的原因——因為青島,而喜歡門采爾;因為門采爾,而更愛青島」。

中山路高清老照片「近在眼前」——青島老照片館在中山路開館,首展首發畫冊展現百年青島風貌 - 天天要聞

作為山東畫報出版社的總編輯、《老照片》雜誌創始人之一,汪家明見證了老照片收藏的歷程。

「近十多年來,漸漸有一些迷戀者、收藏家進入這個領域,他們搜近探遠,從破爛地攤兒到豪華賣場,從無主題到成系列,從無章到專業,可謂眾集大成。在這些人中,劉雲志是獨特的一位。就是因為愛好攝影、喜歡影像收藏,十餘年間收購了大量有關中國的原版老照片以及底片,並以不斷發展的新技術還原這些歷史影像。他收藏的照片就像打開了一個魔瓶一樣,浩瀚如煙的老照片集中在了他的手裡,等待被激發出來」。

在汪家明看來,收藏老照片的人,很多其實不太懂,只考慮它們的升值價值,而劉雲志不一樣,他本人喜歡攝影,對青島有感情,深入研究老照片,並從文化著手傳播分享,將青島的老照片展示給青島人看,看城市原來的樣子,也展示給來青島的人看,給遊客留下深刻印象,「城市與人一樣,我們也可以將青島當做一位100多歲的老人看待,從出生到成長,見證著中山路的形成,中山路又見證著城市的完善。展覽中的老照片,就是城市的照相史」。

馮克力:照片越清晰,與歷史越接近

馮克力,編輯創辦《老照片》,任執行主編、主編。

記者:「近在眼前」的展覽名稱是您提議的,這個名字如何解讀?

馮克力:「近在眼前」的主題是在不斷討論醞釀過程中定的,大致上有兩個含義,一個是當我們面對照片上的建築和景觀的時候,忽然覺得我們其實和歷史相隔得並不遠,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遙遠。另一個是因為雲志藝術館,為我們提供了這些高清的歷史照片。

中山路高清老照片「近在眼前」——青島老照片館在中山路開館,首展首發畫冊展現百年青島風貌 - 天天要聞

劉雲志先生對照片的清晰度一直很重視,很在意,當然當我們面對一幅老照片的時候,它的清晰度如何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觀看,當然也影響到這張照片的價值。一些老照片,經過多次翻拍,最後弄的和木刻畫差不多了,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照片裡面所記錄的信息。所以說,近在眼前,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高清的畫質照片。

記者:研究老照片多年,您覺得高清圖片的價值和意義在哪裡?

馮克力:雲志藝術館主要收藏原版照片,有的直接是原來的底片,這樣洗印出來的照片清晰度,確實不是一般照片可比的。高清就是這些照片的價值所在。

另一方面,劉雲志先生收藏很注重專題性,特別是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人們普遍關注的宏大的歷史敘事。我了解到他已經出了幾本書了,如「前世青島」「日俄戰爭」,都是在我們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的,這一次出版的百年中山路,也納入到了這個雲志影藏的書系裡面。

我覺得劉雲志先生有一個很大的優點,他很注重這些收藏的研究和開發,一方面他每收藏一組照片,都要認真梳理,查相關歷史背景,做好初步研究,給後來的研究者提供方便,同時,他又邀請了全國各地的學者專家一起來參與圖片的開發和利用。

他對於自己的收藏,從來不持保守態度,他願意開放,讓社會看到,這種情懷很值得推廣,也是被大家認同。

中山路高清老照片「近在眼前」——青島老照片館在中山路開館,首展首發畫冊展現百年青島風貌 - 天天要聞

記者:您覺得這些老照片對青島的意義是什麼?

馮克力:展覽所呈現的照片,大致上有三部分,一部分是德國人在德國侵佔青島時期拍的照片,再就是日本人拍的一些照片,還有一些是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美軍在青島拍攝的照片。這三部分照片,實際上也就把1949年以前青島的歷史狀貌,基本上呈現出來了。

當然,人們在面對這些照片的時候啊,難免會有一些反思和思考,人們會對整個城市保護、建設以及發展進行規劃,這對城市的未來應該說是很有價值的。

記者:您覺得這次展覽會對老照片收藏帶來哪些影響?

馮克力:關於老照片收藏,我總的感覺是越來越具有社會意識,注重收藏照片的開發和研究,造福社會。劉雲志先生做得非常好,我覺得在收藏界具有某種引領地位,應該帶有了某種示範效果。

中山路青島老照片館的開放,以及下一步還要陸續展陳的展覽,肯定會對中山路的歷史文化的呈現和研究推廣起到重要的作用,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孫中山史跡博物館游徑(中山段)首發團活動5月18日舉行 - 天天要聞

孫中山史跡博物館游徑(中山段)首發團活動5月18日舉行

南都訊 記者劉賢沛 通訊員鄭卉欣 2024年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結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由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中山市文物局)主辦、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山市博物館承辦的孫中山史跡博物館游徑(中山段)首發團活動將在5月18日開展,帶領觀眾走進中山市的孫中山文化遺產,聆聽孫中山...
趙雲傳說限定曝光!妲己雙喜臨門,韓信飛衡迎來重塑 - 天天要聞

趙雲傳說限定曝光!妲己雙喜臨門,韓信飛衡迎來重塑

我是俊哥,每時每刻爆料皮膚資訊。首先,讓我們聚焦於李元芳這位機智可愛的小偵探。據知情人士透露,在今年的萬聖節活動中,李元芳的「黑貓愛糖果」皮膚將再次返場,與玩家們共度佳節。這次返場的方式將採用抽獎形式,為了讓這款皮膚更加引人注目,王者榮耀還計劃在背景上增加一些特效效果,讓「黑貓愛糖果」煥發新的生機。...
通州宋庄村發現一座老糧庫,數十座糧倉保存完好 - 天天要聞

通州宋庄村發現一座老糧庫,數十座糧倉保存完好

新京報訊 據「北京通州發布」微信公眾號消息,日前,通州區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調查隊來到宋庄鎮宋庄村開展文物「四普」走訪調查工作,發現了建於1953年前後的一座糧庫,糧庫內有糧倉數十座,規模較大,保存完好。
為他人作嫁衣裳?科爾尼洛夫之亂,為何反倒讓蘇俄成了俄國的主宰 - 天天要聞

為他人作嫁衣裳?科爾尼洛夫之亂,為何反倒讓蘇俄成了俄國的主宰

瓦格納叛亂對俄國造成了深厚的影響,不過這事兒在悄無聲息中就被平定了。叛亂頭子普大廚也因此徹底消失,吃瓜群眾們剛捧起瓜,正打算津津有味地吃呢,結果發現,瓜沒了!一切變化實在是太快了,大家都沒反應過來,可以說普大廚徹徹底底幹了一件世紀性的爛尾事件,畢竟和斷更比起來,爛尾才更讓人頭疼。其實早在100多年,類...
為什麼古代有「人過七十不上墳」的說法?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古代有「人過七十不上墳」的說法?

在我國古代,有「人過七十不上墳」的說法,那麼,這個說法的依據是什麼?是否有科學依據?1、後代代替其實個人覺得,古人和現代人在「計量」方面,其實已經出現了一定的差異。比如魏晉南北朝那會兒,有個叫莫愁的女子,她處於「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即15歲結婚,16歲生孩子。
虧掉老本的劉邦是如何逆轉的?楚漢極限拉扯之京索滎陽對峙! - 天天要聞

虧掉老本的劉邦是如何逆轉的?楚漢極限拉扯之京索滎陽對峙!

說起楚漢之爭,人們往往津津樂道於韓信北上滅五國,以及最後的垓下之戰,而忽略了劉邦在京索滎陽一線與項羽相持的三年,實際上後者才是成敗的關鍵,正是劉邦在此與楚軍的極限拉扯,才為韓信北上爭取了時間,消耗了楚軍的力量,為最終垓下耗死項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北非男子「殞命」27年後現身,被鄰居囚禁地窖中,愛犬曾發現他卻遭毒手 - 天天要聞

北非男子「殞命」27年後現身,被鄰居囚禁地窖中,愛犬曾發現他卻遭毒手

當地時間5月15日,一件發生在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的事情,引發了多方的關注,因為它聽起來實在是有些離奇。照片中的男子名叫奧馬爾·本·奧姆蘭 (Omar Bin Omran),左邊是他大約17歲時的樣子,和家中的兩個年幼的親戚同框,右邊則是他現在的模樣。在過去的27年的時間裡,奧馬爾是不見天日的,基本上只有他自己還有囚禁他的...
淚目!93歲抗戰老兵骨灰中發現3枚彈片晶體 - 天天要聞

淚目!93歲抗戰老兵骨灰中發現3枚彈片晶體

來源:中國國防報·中國軍號四月二十八日,湖北省鄂州市九十三歲抗戰老兵高性寬去世。遺體火化後,殯葬人員在其骨灰中發現了三枚彈片晶體——赫赫戰功背後的本色人生■常夢星 王焱堯 中國國防報記者 吳曉婧細雨霏霏,哀樂低回。4月30日9時30分,湖北省鄂州市鄂城殯儀館,高性寬的長女高水蓮小心翼翼地從殯葬禮賓人員手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