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娶妻收到最強嫁妝,晚年發豬瘟作死把自己的太子皇后弄死了

2024年04月11日07:45:16 歷史 1623

劉徹爽得一批的人生,而且他簡直做到了斷情絕愛,臣子兒子女兒女人全都是工具人。

作為景帝的第十子,七歲便被立為皇儲。爹爹愛他愛得要死,病得起不來也要看他。

早年娶妻收到最強嫁妝,晚年發豬瘟作死把自己的太子皇后弄死了 - 天天要聞

登上皇位後,要文官有一堆,去姐姐家還能遇到媳婦兒衛子夫,直接三個超級大禮包贈送,三張SSS卡衛青霍去病霍光。

  • 一個可以說是大漢四百年除韓信以外最強的軍事統帥;
  • 一個是中國古代武將的巔峰;
  • 一個中國古代文臣的巔峰。

只能說他們衛家的基因是真的強。而且,衛子夫還有一個姐夫,公孫賀,雖然沒有衛霍那麼出名,但也是能出將入相的,憑軍功也能做到封侯,至少比野豬晚年任用的貳師將軍強不少。

早年娶妻收到最強嫁妝,晚年發豬瘟作死把自己的太子皇后弄死了 - 天天要聞

漢朝在他這兒達到頂峰,題名歷史最強皇帝他能和祖龍二鳳一爭高下,只可惜他後面發豬瘟直接把太子皇后弄死了,但還有昭帝宣帝這倆好兒子好孫子兢兢業業給他善後,看看隔壁同樣是晚年發癲的唐玄宗,直接把唐朝葬了一半。

皇帝晚年疑心病重是常態,劉徹自己疑心聽信讒言搞死了太子,又因為常年征戰消耗國力,這些要是運氣稍微不好點,社會就該亂了,但劉徹手上並沒有,他搞個罪己詔就屁事都沒了,而且死了之後昭帝繼位,當時昭帝年紀小搞了一堆託孤大臣,運氣不好的話昭帝可能又要當傀儡了(康熙就很典型,但康熙當時還有孝庄劉弗陵的媽被賜死了),結果託孤大臣還忠心得不行,甚至幫他把宣帝都找回來了,劉徹留下來的一堆社會問題經歷昭宣中興也化解了,成就了他的歷史英明的所以說跟唐玄宗晚年形成了鮮明對比。

早年娶妻收到最強嫁妝,晚年發豬瘟作死把自己的太子皇后弄死了 - 天天要聞

史載劉徹「多取好女至數千人,以填後宮」,他後宮的女人還一個比一個好。什麼色衰愛弛、金屋藏嬌,好傢夥男主角全是他。

早年娶妻收到最強嫁妝,晚年發豬瘟作死把自己的太子皇后弄死了 - 天天要聞

他甚至都可以搞男人,在他還是膠東王時就寵愛韓嫣,當上太子後,愈發親密,甚至一同睡覺。皇太后王娡得知韓嫣在後宮的姦情,派人賜死韓嫣,即使劉徹為其謝罪也搭救不了。

後來劉徹又寵幸了一個叫李延年的宦官,因情形與韓嫣類似,連同其妹李夫人一起受寵。

早年娶妻收到最強嫁妝,晚年發豬瘟作死把自己的太子皇后弄死了 - 天天要聞


劉徹這一生算是過得蠻爽的,充滿挑戰但也全部順利解決了。成就歷史英名。他晚年不順是自己作的,但是就算作了大死最後居然還算善終,命也是好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宮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爭論之謎! - 天天要聞

清宮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爭論之謎!

皇太極駕崩後的1644年,大清帝國迎來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皇位爭奪。肅親王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各擁重兵,八旗中半數的支持使得二人勢均力敵。然而歷史的天平最終卻傾向了年僅六歲的福臨。其生母博爾濟吉特氏(即後來的孝庄文皇后)展現出非凡的政治手腕。
戰爭上無力,道德上無敵 - 天天要聞

戰爭上無力,道德上無敵

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相關文獻來源。(龍顏大悅 耶律德光)遼太宗收到了石敬瑭的來信之後,他的心情用四個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開心壞了。自己的父親,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打遍草原大漠無敵手,可只要南下,總是吃虧,很大一部分
鄭州一五星級酒店擺地攤日入3萬/河南昨日最高氣溫43.2℃/日本教材污衊盧溝橋事變中方先開槍 - 天天要聞

鄭州一五星級酒店擺地攤日入3萬/河南昨日最高氣溫43.2℃/日本教材污衊盧溝橋事變中方先開槍

⊙河南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房源公布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中心近日發布河南省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次配租公告。本次配租房源共有博學苑、航港南苑、經開苑、文華苑、永盛苑、廣惠苑6個院區,3543套房源。詳情(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中心)▼⊙盧洛高速盧氏段即將通車!節省約1小時車程盧洛高速(盧氏...
原創首發七言詩•借刀殺人(三十六計之三) - 天天要聞

原創首發七言詩•借刀殺人(三十六計之三)

文/孫野借刀殺人小周郎,假請諸葛去劫糧。強中更有強中手,毒辣奸計變黃粱。註:黃粱——這裡是引申義,即黃粱夢的意思。周瑜假意恭維孔明,說他足智多謀,請他去帶兵偷襲曹操糧草。曹操向來是偷襲別人糧草的主,肯定戒備森嚴,這不是讓諸葛亮白白送死嗎!
盛七小姐打官司(歐陽亮) - 天天要聞

盛七小姐打官司(歐陽亮)

盛七小姐,本名盛愛頤,是清末首富盛宣懷的第七個女兒。盛宣懷官做得大,以幫助李鴻章辦理「文案」起家,至辛亥清朝覆亡時已經官居郵傳部尚書,生意做得更大。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