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碧玲道歉,但誠意在哪呢?綠營政客批蔡英文,扛不住就棄卒保帥

2024年03月29日15:02:06 歷史 7781

自「2·14惡性撞船事件」發生以來,兩岸就這起慘案的處理舉行了15輪閉門磋商。然而,即使在國台辦多次強調「台方必須給出明確交代,否則後果自負」的情況下,台當局依然拒不道歉,妄圖靠拖延時間矇混過關,如此恬不知恥的態度引起了兩岸同胞極大的憤慨。

據環球網報道,「2·14惡性撞船事件」發生後,兩岸關係不僅因台當局的傲慢姿態走向低谷,也導致台海周邊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引起島內一驚一乍,像之前台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就曾表示,兩岸關係的嚴峻程度讓他「每天提心弔膽。」

管碧玲道歉,但誠意在哪呢?綠營政客批蔡英文,扛不住就棄卒保帥 - 天天要聞

不過,雖然邱國正說他「睡不好覺」,但島內那幫政客卻未必是這麼想的,這幾天台「陸委會主委」邱太三陸續跳出來鼓吹「兩岸態勢整體可控」。

民進黨官員「接著奏樂、接著舞」的態度也讓綠營政客有樣學樣。不久前,民進黨「立委」黃捷等人公然要求修改「兩岸關係條例」,藉機炮製所謂的「兩國論」議題,其做派遭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強烈批評。

針對近期台當局一系列挑釁之舉,大陸方面也做出了回應。12日至13日,解放軍轟-6、殲-10和運-9電子偵察機等軍機連續兩天在台島周邊展開戰備警巡行動,13日解放軍一架無人機一度抵近台島鵝鑾鼻42海里處。台防務部門自稱對解放軍軍機繞島巡航「切實應對、盡在掌握」,但明眼人都清楚這句話里有多少水分。

管碧玲道歉,但誠意在哪呢?綠營政客批蔡英文,扛不住就棄卒保帥 - 天天要聞

此外,這段時間大陸疏浚船也按照既定計劃開始疏通劉五店航道金門水域航段。儘管這項方案是兩岸早在2015年就協商好的結果,但就像上文所說,此時大陸疏浚船突然出現在金門水域,還是讓島內風聲鶴唳。

與此同時,島內綠營政客也對民進黨當局在「2·14惡性撞船事件」上的反覆無常大為不滿。

13日有台媒爆料稱,日前民進黨「退輔會副主委」李文忠在綠營群組中直言,他對台海巡艇沒有裝備錄像設備「感到匪夷所思」,並批評民進黨當局「8年來一直重複同樣的錯誤」,一出事就「忙於解釋而非解決」;如果扛不住壓力,就棄卒保帥,其他官僚系統不動如山。

管碧玲道歉,但誠意在哪呢?綠營政客批蔡英文,扛不住就棄卒保帥 - 天天要聞

或許是察覺兩岸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13日台「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終於道歉。當天她在接受質詢多次脫稿,聲稱無論台「海巡署」是否過失,因沒有搜證錄像帶導致這起慘案至今未能解決,讓遇難者家屬煎熬中過了這麼久時間,她對此深感歉意並一定痛加檢討。

在後續回答兩岸關係議題時,管碧玲也放軟了態度,聲稱「雖然兩岸關係緊張,但我們也知道其中存在某種節制」;台「海巡署署長」周美伍也表示,「如果兩岸不合作,很多事情難以處理。」

這可能是管碧玲就「2·14惡性撞船事件」表達的最大限度歉意,畢竟此前她的囂張嘴臉,兩岸同胞可是有目共睹。那麼,這是否能說明管碧玲之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

管碧玲道歉,但誠意在哪呢?綠營政客批蔡英文,扛不住就棄卒保帥 - 天天要聞

當然不能。從台媒的報道原文來說,管碧玲這次道歉依然缺乏應有的誠意:一方面,她是對「缺少搜證錄像」感到歉意,而不是對兩名遭到台「海巡署」暴力「執法」的遇難者及其家屬致歉。

管碧玲在道歉前也說一個前提,「無論無論台『海巡署』是否存在過失……」可見,她根本不認為台「海巡署」有任何過錯;

另一方面,管碧玲所謂的「致歉」根本沒有提到追責、賠償等問題,被記者問起來了,她只有一句「無可奉告」——這與其說是「道歉」,不如說管碧玲仍在避重就輕,搞「道德綁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 天天要聞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山東/ 孫延宜專輯/2025年/183(隨筆)2025年7月4日,鄉村精短文學公眾號編髮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條規範的賜宴街》,獨立寒秋老師看到後,在我們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寫的這個隨筆「有道理」,然後暢談了自己對賜宴街命名的意見,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 天天要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當地時間7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位於非洲的三處世界遺產地因面臨的威脅大幅減少,已正式被移出《瀕危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按照世界遺產大會的決議,共三處世界遺產地被移出瀕危名單,分別是馬達加斯加的阿欽安阿納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遺址、利比亞的加達梅斯古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 天天要聞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點半,磚牆後面好像還有東西!」現場木匠小聲招呼縣文化館的幹部,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為一段塵封往事重見天日的開場。故居修繕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蠟紙包得嚴嚴實實、字跡依舊清晰的長信,卻把所有人拉回半個世紀前的烽火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 天天要聞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據北京日報,記者從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處得知,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於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時安詳逝世,享年93歲。據悉,就在楊少華離世當天,楊議還安排楊少華外出參加活動,為某家新店開業剪綵。從曬出的視頻來看,頂著炎炎烈日,楊少華坐著輪椅亮相現場,近年來楊少華的身體狀況一直惹人擔憂。此次參加活動,不...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 天天要聞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句話,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這句話一定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然而,太史公卻表示,別再以訛傳訛了,我可沒說過這句話。出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出自清代學者李晚芳的著作《讀史管見》。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 天天要聞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時許,北京大興天宮院。尹亞飛/新京報/視覺中國2025年7月,北京彷彿進入廣東「回南天」,地鐵通道的牆壁上甚至掛上水珠。東北地區也連日陰雨綿綿,彷彿進入江淮「梅雨」季。潮濕、悶熱、黏膩的空氣,讓北方人感到陌生。「我們家現在講粵語。」有人如是調侃。還有人說:「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鄉的感覺。」另...